魏邦福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7.10.070
摘要:牛疥癬病是由疥螨和癢螨寄生于牛體表皮膚表面或皮內引起的一種牛常見體外寄生蟲病。它以劇癢,皮炎,脫毛,結痂龜裂為臨床特征。筆者診治一例新引架子牛暴發(fā)疥癬病病例,引進16頭,發(fā)病8頭,通過采取綜合措施治療,全部治愈。
關鍵詞:新引架子牛 疥癬?。后w內外用藥:治愈體會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10-0078-02
牛疥癬病是由疥螨和癢螨寄生于牛體表皮膚表面或皮內引發(fā)的一種牛常見體外寄生蟲病。牛群一旦感染發(fā)生該病后,發(fā)病牛只出現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在行為上表現為:煩躁不安,不停走動,發(fā)病牛只將發(fā)病的部位頂在樹桿、墻壁、護坡上等,特別是墻角上進行前后,或者上下摩擦。在發(fā)病部位上表現為:發(fā)病部位可以任意出現在牛全身任何部位,如牛鼻梁部、頭頂部,頸部、背部、胸腹兩側、四肢及尾根等處,不同程度的有片狀或園型狀脫毛,患部中間皮膚初期可見皮屑,隨著病程的增加,患部皮膚逐漸干燥,肥厚無彈性,隨著病程的進一步延長形成皺褶和龜裂,并可見結痂,各個年齡段的牛只均可發(fā)生本病,一年四季中,以春秋季為高發(fā)季節(jié)。2016年9月,筆者診治一例新引架子牛暴發(fā)疥癬病病例,經過采取綜合措施治療,發(fā)病8頭,全部治愈,現將該病例治療情況及體會報告如下:
1 發(fā)病情況
清流縣溫郊鄉(xiāng)小池村村民溫某,是精準扶貧對象,在政府及金融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貸款數萬元,進行肉牛養(yǎng)殖,2016年8月6日,該村民在沒有咨詢有關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情況下,冒然從山東調回16頭架子牛,架子牛調回后,為了節(jié)省投資,將一個其同村村民廢棄的羊舍底層作為架子牛晚上關養(yǎng)的欄舍。架子牛調回一段時間后,該村民在2016年9月15日早晨,進行牛群放牧時,發(fā)現3頭架子牛分別在其鼻梁部,眼圈,頸部及背部等處見有點狀白點和脫毛,該村民沒有太在意; 但至9月23日7時左右,該村民在進行牛群放牧時,經對牛逐頭檢查,見病牛數量已經增至8頭,發(fā)病牛表現為:不安,病牛鼻梁部、頭部、頸部兩側、尾根、背部及腹部兩側等處見不同程度的脫毛;放牧時病牛常在護坡,樹干等處進行摩擦,畜主溫某致電話給筆者,要求到場幫助進行治療處理。
2臨床癥狀
經到場現場檢查:該村民現存欄架子牛16頭,其中8頭已經發(fā)病,發(fā)病架子牛表現為:體瘦,被毛雜亂,躁動不安,不停走動,發(fā)病牛有的將患部頂在欄舍前的護坡上進行摩擦、有的將患部頂在羊舍磚柱上進行摩擦,有的將患部頂在大樹桿上進行摩擦,有的相互擠在一起進行摩擦。個別發(fā)病牛頭后彎用舌舔舐擦腹部患部,8頭發(fā)病架子牛,分別在其鼻梁部、頭頂部、眼圈周圍,頸部兩側、腹部兩側、背部、臀部、四肢及尾根等部位,見到不同程度的片狀或圓塊狀脫毛,片狀或圓塊狀脫毛有的是連片,有的是散在單個,脫毛部位表面,病程短的,可見還有少量稀散的毛及皮屑;病程長的,皮膚粗厚無彈性,有的見有結節(jié)、水皰及痂皮,有的皺褶龜裂;有4頭發(fā)病架子牛體溫升高,體溫在39.1~39.5℃之間。
3 活蟲體檢查
用彎剪將患部與健康部交界處3cm處的毛剪除,再用手術刀將患部及健康部交界處表層干燥的皮屑輕輕刮去,而后,用手術刀刮取該部位濕潤的病料,刮取時,要多次刮扒,刮至其可見有血滲出,將刮取病料平放在不銹鋼盆中的白紙中間,將不銹鋼盆放在鍋中水上,對水進行加熱,對水加熱時,打開手電或礦燈照著病料,當水加熱到一定溫度時,白紙上可以看見爬動的蟲體。
4 診斷
根據發(fā)病情況,病牛特殊臨床癥狀及活蟲體檢查結果可以做出確診。
5治療
5.1 欄舍處理
5.1.1欄舍清掃 對牛舍進行清掃,將清掃出的墊料及污物,進行焚燒無害化處理。
5.1.2欄舍消殺處理 牛舍清掃處理后,用除癩靈稀釋液噴灑牛舍,噴灑時,對欄墻、欄桿、地面及其周圍等處要全部進行噴灑,要噴灑到位,噴灑至濕,2次/d,連續(xù)5d。
5.2 藥物治療
5.2.1 體外用藥
5.2.1.1假定健康牛 對假定健康牛,用除癩靈稀釋液進行全身噴灑,噴灑前,要用刷子刷試牛全身被毛,使毛翻起,利于噴曬時留存藥液;噴灑時,要使牛全身噴灑至濕至透,不留盲點,2次/d,連用5d。
5.2.1.2患病牛 對患病牛,同樣用除癩靈稀釋液進行全身噴灑,但在噴灑前,一要用剪短處理的塑料刷子刮刷處理患部,將患部的痂皮等污物清除,而后,將除癩靈稀釋液用棉花蘸取涂擦每個患部。二是先刷要用刷子刷試牛全身被毛,使毛翻起,利于噴曬時留存藥液;前述兩項處理后,再用除癩靈稀釋液對患病牛進行全身噴灑,噴灑時,要從下至上,并噴曬至全至濕至透,2次/d,連用7d。
5.2.2體內注射用藥
5.2.2.1 對假定健康牛及患病牛,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注射液0.2ml /10kg體重,間隔7天再同樣方法用藥1次。
5.2.2.2 對患部感染發(fā)炎及體溫升高的發(fā)病牛,用青霉素320萬單位、鏈霉素100萬單位,氨基比林20ml,一次性肌肉注射,2次/ d,連用3d。
經過上述方法治療后第8天,病情得到控制,病牛癢癥消失,牛只狀態(tài)正常穩(wěn)定,繼續(xù)用藥治療。
6 繼續(xù)用藥
6.1 對發(fā)病牛
一是繼續(xù)用除癩靈稀釋液采樣同樣方法進行全身噴灑7d;二是第14d時,再給病牛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注射液0.2ml /10kg體重。
經繼續(xù)用藥后,結痂脫落,皮膚變軟,脫毛處開始長新毛。30d后回訪,牛群恢復正常。
7體會
牛疥癬病是牛常見的一種體外寄生蟲病,一旦發(fā)生該病,要及時報告,及時邀請專業(yè)技術人員到場進行治療處理,以防該病進一步蔓延擴散,造成不應有損失。
在進行牛規(guī)模養(yǎng)殖時,牛群入欄前,要用消毒藥及驅蟲藥對欄舍消殺處理,以消除潛在的隱患。
在應用曾經關養(yǎng)過牲畜的舊欄舍時,要咨詢其原來發(fā)生何種病,并對舊欄舍進行清掃,將欄舍清掃干凈后,用消毒藥及驅蟲藥對欄舍消殺處理。
在從外地區(qū)調運牛時,一要詢問和了解產地疫病發(fā)生和防控情況;二要查看畜主防疫及驅蟲檔案;三要在產地對擬調運牛群進行申報檢疫及牛群驅蟲和藥浴后,再裝車調運,以防將疫病及寄生蟲調回。
牛規(guī)模養(yǎng)殖場,要安排飼養(yǎng)人員堅持每天做好牛群觀察工作,以便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問題,將病情控制在萌芽期,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對于已經發(fā)生過本病的的牛養(yǎng)殖場,要在定期做好寄生蟲驅殺工作,以預防和控制本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