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媛
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薄爸未髧迸c“烹小鮮”,一大一小,相去甚遠,但二者內(nèi)在的規(guī)律是相通的,相似點就在于都合乎“道”。由此推而廣之,處人事、交朋友如此,造航母、發(fā)衛(wèi)星如此;書法、繪畫如此,至于寫文章,亦如此。
制作美食,往往要色、香、味俱佳,配好食材可增色,蔥姜花椒且添香,煎炒烹炸能入味。寫文章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素材的選擇與搭配,技法的確定與運用,甚至題目的構(gòu)想與擬定,皆當精心謀劃,全盤考慮。這些步驟,不和“烹小鮮”一樣嗎?下面聯(lián)系實例做具體闡述。
一、素材的選擇與搭配
食材要講究新鮮活嫩,寫作時選材亦當如此。白居易早就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比绻軐⒁恍啊?、應時的素材合理運用,往往能使讀者產(chǎn)生更強烈的觸動,從而醞生出更有意蘊的表達效果。如優(yōu)秀作文《又聞“拜鬼”聲》中的一段文字:
一個缺乏自我、缺乏根基的民族是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對于這樣一個一海相隔的鄰邦,睦鄰友好不過是蜜月期的風景,和平共處也只是農(nóng)夫與蛇的寓言,狹隘淺陋的民族心理,飄浮無根的民族狀態(tài),注定難以融入世界。一輩子甘當“小弟”一路走到黑,結(jié)果必然是日落西山;多年來只懂得“拜鬼”,必然是看不到未來與希望。扶桑啊扶桑,愿譽:你莫墮入黑暗的魔障!
就如同吃了幾天味道寡淡的菜蔬后,一份新鮮爽嫩的剁椒魚頭會讓你口舌生津一樣,讀多了平淡無味的作文,品讀此類新鮮活靈、筆鋒犀利的文章,會頓然覺得味蕾跳躍,毛孔乍開,心情舒暢。這篇作文的寫作背景是某國首相“拜鬼”的新聞曝出之后,作者借此巧手運作,“表達深刻見解,讀者品之有味,心有同感,大呼快哉!李商隱詩曰:“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毙迈r素材的效用在此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顯現(xiàn)。
材料除了初步的選擇之外,還有一個搭配的問題。鄭板橋有詩“江南鮮筍趁鰣魚”,說的就是食材的選擇與搭配問題。傳說江南才子金圣嘆因為哭廟而被誅,留下的絕筆竟是這樣兩句:“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食客們是否真能品出“胡桃滋味”姑且不論,但不同食材需要合理搭配是毋庸置疑的。食材搭配好了,才有色彩;才有營養(yǎng),才有滋味。作文素材搭配好了,才有趣味,才有廣度,才有深度。如優(yōu)秀作文《徐玉玉的學費與王菲的耳墜》中的片段:
9900元,這在當下大約是一個什么概念?
“8848”鈦金手機1部
普通白領2個月的薪水。
正在參加“巴黎時裝周”活動的王菲佩戴的一枚紅心耳墜。
這還是準大學生徐玉玉一年的學費——因為它,徐玉玉失去了年輕的生命。
作者深諳搭配之妙,以敏捷的思維,將手機、薪水、耳墜以及學費四類性質(zhì)不同的事物連綴到一起,前三者為“配料”,后者為“主材”,一下子就讓讀者的目光聚集到了“徐玉玉失去了年輕的生命”這件事上來。作者用例舉重若輕,看似信手拈來,實則用心良苦,通過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這筆對有些人而言并不算多的錢,對徐玉玉的重大意義,發(fā)人深省,引人深思。素材搭配的價值于此得以充分體現(xiàn)。
二、技法的確定與運用
烹飪是有技巧的,用做大鍋飯的馬虎態(tài)度,恐怕只能端出一盤平淡無奇的食堂菜來。寫作也是有方法的,掌握的寫作方法有限,寫出來的文章就平淡無趣。因此,想要提高寫作水平、必須要掌握適當?shù)膶懽骷挤?。如?yōu)秀作文《寂寞》中的片段:
北雁長鳴,近郊的寺廟傳來鐘磬數(shù)聲。月光照進,燈燭亮起,煙霧繚繞,壁畫斑剝。在他眼里,這一切似夢似幻的景象都只是個倒懸的幽深的杯子,里面斟滿往事的氣息。
近年來的遭遇讓他覺得自己真的到了燈枯油盡之時。
不單是自己,還有這筆字,怕也快沒了。
是同樣的風,是同樣的夜,可舊時與今日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當他還是翩翩白衣、驕狂而又確有實力的少年時,遠近十里都知道云莊有個不世出的書法奇才,楷隸篆草皆通曉'蘇黃米蔡無不精。那時候人們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都會請他寫字。門楣上是端莊的正楷.窗欞上是靈動的行書,米倉上是飽滿的隸字。村里人雖不懂,但都知道云莊的嚴生寫的喜帖滿是活靈靈的喜氣。
這段記敘就像是一道精致的江南小炒,寫景優(yōu)美,如太湖水的幽遠;語言靈動,似水晶蝦的明凈。作者通過抒寫一個書法家的寂寞,表現(xiàn)書法在當今的沒落,隱含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現(xiàn)狀的憂思。隱喻手法的運用,使文章讀來意味深長。
三、題目的構(gòu)想與擬定
一道美味需要一個吸引食客的名字。也許“螞蟻上樹”你嘗過,“紅燒獅子頭”你曾大快朵頤,“荷塘月色”你也能憑借知識積累做出合理推斷,可是“紅嘴綠鸚哥”是一道什么菜你知道嗎?這可不是“紅燒鸚鵡”,而是一盤清炒菠菜,“穿過你的黑發(fā)我的手”,就更加考驗你的想象力了——那只是一盤雞爪海帶。
一篇好文章也需要擬-個好題目,這樣更容易得到關注,脫穎而出。如以下面這個故事為材料作文,題目自擬:
禪師將一杯水和一面鏡子交給弟子,說:“以后它們是你的老師?!钡茏訂枺骸案顽R子學習什么?”禪師說:“無論把水倒進什么形狀的容器,水都會隨之改變形狀,不加埋怨。無論鏡子面對怎樣的情境,它都能如實映照,沒有遺漏。”
同學們擬的題目有“此心如鑒照天宇”“一曲繁華,不變初心”“變者其形,不變其魂”“生命的角色”“你最初和最終的模樣”“似水人生”“呂布人生悲劇探源”“魯迅:從公務員到自由撰稿人”。
我們知道,一個好題目,一般要具有這樣三個要素:一是或明或暗扣題,二是具有延伸的趣味,三是引發(fā)讀者思考。以上幾個題目,便都具備了上述特點。
從選材、配料,到煎炒、上桌,是做菜的一般流程,這和寫文章何其相似。閱讀至此,你是否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呢?
(責任編輯 張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