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年
家是社會的細胞,家是文明的載體,家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大廈的基石。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晴雨,構成了我們?nèi)胰说穆殬I(yè)特點。我們家人基本都是從事教師職業(yè),年輕時,我和愛人早披朝霞上班,晚頂明月下班,彎彎的山道上留下了我們家訪奔波的腳印,朗朗明月下,我們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很長。愛人在一次夜晚家訪時,由于道路難行,再加上看不清路,一不小心被苞米茬子戳傷了腿,鮮血直流,忍著劇痛,一瘸一拐回到家里。我和愛人在年輕時就先后入黨,因為我們忘我地工作,1958年至1966年八年間,我愛人先后三次被綏中縣政府評為先進教師。1978年,我調(diào)到綏中教育局人事股工作,為了了解教師資源情況,我騎著自行車幾乎跑遍了綏中縣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學校,盡管身體很疲憊,心里卻很踏實。
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孩子,我們家三個孩子,從沒和任何人打過架,他們?nèi)柿x禮讓,修身正己,面對誘惑坦然處之。
1978年8月一個星期日的晚上,大兒子張弼到電影院看電影,電影散場時,他的腳被什么東西絆了一下,低下頭仔細查看,是一個帆布書包,他彎下腰撿起來,走到門口大聲說:“誰的書包?誰的書包?”喊了一會兒無人回答,只好拎著書包回到家里。打開書包,我們一家人驚呆了,那包里裝有一枚公章,還有幾張票據(jù)和2700多元的現(xiàn)金,兒子見了著急地說:“丟錢的人一定很著急。”說著,他毫不猶豫地沖進茫茫的風雨中,把錢交給了公安局。第二天,失主在公安局同志的帶領下來到我家,對我們千恩萬謝。在當時那個極度困難的年代,面對2700多元錢,兒子首先想到的是失主,這足以彰顯他那顆善良之心、純樸之心。兒子拾金不昧的正確舉動,如果沒有良好的家風熏陶,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基礎,是很難做到的。他參加工作之后,依然為人忠厚,日省自身,嚴格要求自己,在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與失,始終保持一顆淳樸、善良、正直之心。
大兒子心胸坦蕩,大兒媳為人謙讓友善、勤勞善良。她上孝父母,下對她的兒媳視如己出。她不但對自家人好,對學生也特別呵護。她有一名叫張營的男學生,父母先后去世,與奶奶相依為命,大兒媳每到冬天都會為他買棉鞋、手套等,還多方聯(lián)系為他尋找捐資助學的好心人,使張營得到更多人的關愛。
大兒子一家四口人,有三個是教師,孫子在縣教育局工作,為人真誠、善良。他管信訪工作,每當看見那些有困難的人來訪,都會為他們倒上一杯熱水,送上一碗方便面,這正是我們最欣賞他的地方。孫媳李聰是實驗小學教師,經(jīng)常在縣里講公開課。
女兒張妍在錦州師專任成人教育部黨支部書記,曾多次被授予校先進工作者稱號。女婿在空軍飛行學院錦州航校理論研究室工作。外孫在北京理工大學畢業(yè)后,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由于我們酷愛讀書,2014年我們家被評為綏中縣第一屆“書香門第”。氤氳的書香氣,使我們內(nèi)心恬靜、祥和,使我們領略到生命的芳香。家是生命之舟的載體,家風影響著我們家所有的人,有了良好的家風,我們的生命之舟才能帶著自信和從容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