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短篇小說的開頭或開端部分,往往有著其特定的作用。那就是:設(shè)置故事的場景,讓重要的人物出場。
知曉了這種基本規(guī)律,就有了一定的閱讀與分析的能力,品讀小說的水平就提高了。
下面是魯迅先生的名篇《藥》的開端部分: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lán)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著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里,便彌滿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個老女人的聲音。里邊的小屋子里,也發(fā)出一陣咳嗽。
“唔。”老栓一面聽,一面應(yīng),一面扣上衣服;伸手過去說,“你給我罷”。 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錢,交給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兩下;便點上燈籠,吹熄燈盞,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悉悉窣窣的響,接著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靜下去,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不要起來。……店么?你娘會安排的。”
這里,故事的場景“茶館”出現(xiàn),華老栓、華大媽、華小栓等重要人物相繼用不同的方法出場,于是故事的情節(jié)開始展開。
下面是王愿堅著名的短篇《七根火柴》的開端部分:
天亮的時候,雨停了。
草地的氣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yán)滹L(fēng)吹來,濃云像從平地上冒出來的,霎時把天遮得嚴(yán)嚴(yán)的,接著就有一場暴雨,夾雜著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點地傾瀉下來。
盧進(jìn)勇從樹叢里探出頭,四下里望了望。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看不見人影,聽不到人聲;被暴雨沖洗過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過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爛泥里,連路也看不清了。天,還是陰沉沉的,偶爾有幾粒冰雹灑落下來,打在那渾濁的綠色水面上,濺起一撮撮浪花。他苦惱地嘆了口氣。因為小腿傷口發(fā)炎,他掉隊了。兩天來,他日夜趕路,原想在今天趕上大隊的,卻又碰上這倒霉的暴雨,耽誤了半個晚上。
故事場景——雨中的草地已經(jīng)安排好了;故事中的一個重要人物——盧進(jìn)勇出場了。于是故事的情節(jié)開始展開。
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斑羚飛渡》,第一句話就把場景與“人物”點示出來了:
我們狩獵隊分成好幾個小組,在獵狗的幫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傷心崖上。
于是故事情節(jié)就順勢展開。
……
這種基本規(guī)律也會在長篇巨著中表現(xiàn)出來。如《紅樓夢》的第三回,通過對“林黛玉進(jìn)賈府”的生動描寫,第一次介紹了小說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安排了寶玉、黛玉這兩位主人公的見面,第一次展現(xiàn)了故事的場景“賈府”。接下來,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jié)就一步一步地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