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
說到旅行,我不由想起了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其實,我讀小學的時候,父母就喜歡帶我出門,只不過直到讀初中,我才對遠行有了感覺。就像余華文章中的“我”一樣,遠行到哪里?是為了什么?“我”好像并不清楚,但“我”就是對出門遠行感到非常高興。我讀初三后,父母認為我足夠大了,就放我“單飛”。
于是,我在讀《十八歲出門遠行》時,對下面的文字非常有感覺。
我躺在汽車的心窩里,想起了那個晴朗溫和的中午,那時的陽光非常美麗。我記得自己在外面高高興興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到家,在窗外看到父親正在屋內(nèi)整理一個紅色的背包,我趴在窗口問:“爸爸。你要出門?”
父親轉(zhuǎn)過身來溫和地說:“不,是讓你出門。”
“讓我出門?”
“是的,你已經(jīng)十八了,你應該去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了?!?/p>
后來我就背起了那個漂亮的紅背包,父親在我腦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歡快地沖出了家門,像一匹興高采烈的馬一樣歡快地奔跑了起來。
是的,剛開始“單飛”的時候,我確實像一匹興高采烈的馬一樣歡快地奔跑。我跑到塞北,見識了粗獷:跑到江南,感受了細膩……
然而,一個人的時候捫心自問:遠行是為了什么?我一時還真答不上來。直到那次三江源之行,我才有了一些感悟。
高一那年暑假,我到青海旅游。翻越縱橫的山脈,我來到了三江源地區(qū)。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脈的主峰格拉丹冬冰峰下,那里的冰塔千姿百態(tài);黃河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約古宗列盆地,源頭湖泊星羅棋布,還有許多小溪,水豐草美。景色壯觀:瀾滄江源自唐古拉山北麓的群果扎西灘,那里地形復雜,景致萬千,分外迷人。這三條洶涌澎湃、波濤滾滾的江河的源頭,同在平均海拔近5000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站在那古老的大地上,兩邊有寬闊的草原,遠方有連綿的雪山,仿佛與天相接。獨自一人走在空曠的天地間,我看到牛羊埋著頭,只是專心地靜靜地吃草。在河邊停下來休息時,我發(fā)現(xiàn)了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它在這里守望了多少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的表面坑坑洼洼。應該是歲月留下的痕跡。我用手摸一摸它,涼涼的,仿佛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河水從這塊石頭旁邊流過,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的東西。在那里。就連黃河的水都那么純凈透明,完全沒有下游那種塵世的混濁。我忍不住掬一捧河水,用力向上一揚,河水在陽光的映照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那一次遠行,我因為時間比較充裕,所以好好地享受了一下過程,而不是急匆匆地趕往下一個我還沒有去過的地方。
很多時候,我只注重到過哪些地方,而那一次。我發(fā)現(xiàn)過程比目的地更令人快樂。其實,人生也是一樣。人們在很多情況下應當順其自然,盡情地享受過程。
人生何嘗不是一次遠行?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與事,也就代表了不同的收獲,而我要做的,只是感受自己喜歡的遠行歷程,并且在這樣的歷程當中,尋找屬于自己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