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銘
【摘 要】大球蓋菇營養(yǎng)豐富且栽培技術(shù)簡單粗放,適宜在北方與玉米進行套種,實現(xiàn)糧食產(chǎn)量、經(jīng)濟效益雙豐收,作者通過多年實地實踐總結(jié)出了一套完整的玉米地套種大球蓋菇、糧立體栽培技術(shù),即培養(yǎng)料的預處理、整理畦床、播種、附土、加蓋稻草、養(yǎng)菌、出菇采菇的全過程,對該技術(shù)進行推廣。
【關(guān)鍵詞】大球蓋菇;套種;栽培技術(shù)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a set of complete corn interplanting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and food stereoscopic cultivation techniques through the authors years of field practic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armers.
[Key words]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interpla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大球蓋菇,又名,皺環(huán)球蓋菇、酒紅球蓋菇,俗稱粗腿蘑、益腎菇、彩云菇等,該菇種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最突出的七大菇類之一,也是國際糧農(nóng)組織(FAO)向發(fā)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特色食用菌品種之一,菇體色澤艷麗,酒紅色,腿粗蓋肥,食味清香,細膩脆嫩,爽滑可口,營養(yǎng)豐富。該菇適合黑龍江地理環(huán)境,現(xiàn)已大面積推廣種植。 該技術(shù)采取玉米與大球蓋菇、糧套種,合理的利用玉米地通風增加光照增產(chǎn)、大球蓋菇喜陰的特性,在保證了玉米產(chǎn)量的情況下,種植大球蓋菇,極大的增加了種植戶的經(jīng)濟效益,同時種植大球蓋菇還能利用各種桔桿,特別是玉米、大豆、稻草秸稈,直接解決秸稈難以處理的問題,避免了焚燒引起的霧霾,采用大壟雙行及兩壟玉米一壟大球蓋菇間作的方式,使土地得到輪流休整,大球蓋菇產(chǎn)生的菌糠又是極佳的有機肥可以直接耕種在土壤中,提高了土壤的有機質(zhì)含量。
1 栽培模式
主要采用大田種植,應用大壟雙行(110cm壟)模式,將玉米與大球蓋菇按照2:1的栽培種植模式(如小壟栽培可應用玉米與大球蓋菇4:2模式)。
2 栽培技術(shù)要點
2.1 培養(yǎng)料的預處理
每畝用原材料(玉米桔、大豆桔、玉米芯、稻草、稻殼)約5~6t,以混合配料為佳,桔桿要經(jīng)過粉碎,大小為2~3cm。建堆后在料溫達到60℃,發(fā)酵后即可下地鋪床播種。
2.2 整理畦床
以1m左右的畦床為最佳。將整出畦床的土放在畦床的兩邊,備覆土時用。畦床不易寬,易于日常管理和采菇。低洼地不易建畦床。
2.3 播種
大球蓋菇在玉米出苗的3~4葉期播種,按照大壟雙行種植比例2:1的模式。玉米選育耐密高產(chǎn)抗性好的品種,菌種每平方米投料量為20~30kg(干料),厚度為20~30cm,每平方米用種量約為2~2.5袋。播種時第一層料鋪完整理規(guī)整后,進行穴播種,將菌種掰成核桃大小的小塊狀順床寬穴播三點,菌塊間距8~10cm,順料壟長依次三行排放菌種,成品字型、相距5cm左右擺放。點播完第一層菌種后,進行第二次再鋪料,厚度達到7~8cm,整理料壟呈龜背形。
2.4 覆土
厚度約為3~5cm。以肥沃的菜園土、田野土壤為最佳。在播完菌種后在料壟覆薄薄的一層土壤以剛蓋嚴培養(yǎng)料,厚度1cm左右,防止過厚的土不利于料壟透氧,易造成高溫厭氧危害球蓋菌絲正常發(fā)育。然后覆蓋稻草,進行遮陽保濕處理。當菌絲長至培養(yǎng)料中2/3時進行第二次覆土,土層總厚度為2~3cm,常規(guī)栽培大都采用一次性覆土,覆土后須在料壟兩側(cè)扎3~5cm粗的孔洞,品字型洞孔間距20~25cm,不扎透氣孔極易造成菌絲窒息退菌死亡,覆土后再將覆土層噴一次辛硫磷進行殺蟲處理。
2.5 加蓋稻草
稻草覆蓋約為5~8cm。以看不見所覆的土為準,每畝稻草用量約為150捆左右。覆土扎孔后,馬上就要進行料壟覆稻草。初期采用橫向覆蓋利于防雨,出菇期再將稻草順床覆蓋利于澆水時料壟表層受水充分。如果按料壟橫向覆蓋,澆水易從草中滑落到作業(yè)道中,料壟表面流入水不均勻,干濕不均衡,影響料壟吸水,對出菇有影響。生產(chǎn)實踐證明:不覆蓋草的菌床菌絲不易上土,出菇稀疏,產(chǎn)量偏低。
2.6 養(yǎng)菌
養(yǎng)菌期間以遮陰、保濕、防大雨淋、防老鼠為主。菌種播入料層后,第3天菌絲開始萌發(fā),7d左右菌絲呈束狀向培養(yǎng)基質(zhì)中伸延定殖生長,菌絲在向基質(zhì)中生長時會產(chǎn)生呼吸熱量,并排放CO2等氣體,期間要認真檢查料壟中心溫度變化情況,溫度過高再一次進行扎孔洞透氧排熱處理。覆土層表面干燥要啟動霧化噴帶澆降溫,每次少澆,覆土層濕潤即可。要使稻草保持濕潤但不能過大水噴澆使水浸入培養(yǎng)基內(nèi)。大約育菌15~25d左右,在適溫情況下,菌絲向覆土層生長。
2.7 出菇、采菇
菌床經(jīng)過45~55d培養(yǎng)后出菇,采收以不開傘為佳。經(jīng)過前期的管護,球蓋菌絲向土層爬升,并向覆蓋稻草上生長蔓延,覆土層中有粗菌束伸延,菌絲束分枝上有小米粒大小白狀物是幼菇的菇蕾,是出菇前兆。每天噴兩次水,視覆土層濕潤即可。常保持稻草濕潤保濕,每次少噴,采用少量多次噴水的原則,可根據(jù)天氣變化及料壟濕度情況靈活掌握,不能一律大水噴澆。菇蕾發(fā)生初期呈白色黃豆大小,子實體幼菇常有乳頭狀的小突起,叢生或群生,少量單生。隨著菇體逐漸長大,菌蓋逐漸變成紅褐色或酒紅色,菌蓋有鱗片點綴,隨著子實體長大逐漸消失。
參考文獻:
[1]韋文添.果園套種大球蓋菇生產(chǎn)技術(shù)[J].蔬菜,2005(06).
[2]苗冠軍,付國,張紅艷,等.大球蓋菇栽培技術(shù)[J].吉林蔬菜,2015,(05):29-31.
[3]鄭文彪,呂軍美,潘永柱,等.大球蓋菇栽培模式比較試驗[J].食用菌,2015,(02):46-48.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青年基金項目(Q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