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蘭
一、海明威的“冰山理論”給我們的啟示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曾多次用“冰山”作比喻,表明他的敘事特點:
冰山在海里移動,很是莊嚴(yán)雄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而我只寫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把其余的八分之七藏在海底,讓讀者去想象。
由此可知,海明威的敘事特點是簡潔、凝練。
簡潔、凝練,即以盡可能少的語言表達(dá)盡可能豐富的內(nèi)容,做到“片言可以明百意”。簡潔、凝練的文字來源于思想的深刻、認(rèn)識的透徹,只有透過現(xiàn)象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排除冗余信息,才有可能用簡潔、凝練的語言去生動逼真地表達(dá)。簡潔、凝練是建立在堅實豐厚的生活基礎(chǔ)之上的,要表現(xiàn)好“八分之一”,作者必須有“八分之八”的生活積累。
二、福樓拜的“一語說”給我們的啟示
法國19世紀(jì)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福樓拜的“一語說”,指的是下面的這段話:
我們無論描寫什么事物,要說明它,只有一個名詞;要賦予它運動,只有一個動詞;要區(qū)別它的性質(zhì),只有一個形容詞。我們必須不斷地推敲,直到獲得這個名詞、動詞、形容詞為止。不能老是滿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難,不能用類似的詞句去敷衍了事。
“一語說”即要求作者反復(fù)思考,精心推敲,選出最恰當(dāng)、最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渲染、升華整篇文章的意境,使全篇生輝。
推敲字詞,首先要求作者對事物仔細(xì)觀察、深刻體悟,能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其次要求作者有明確的目的,不要追求怪字、生僻詞,而要做到“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依意取勝。運用精當(dāng)字詞,能把客觀事物表現(xiàn)得真實、鮮活、生動、形象;能把客觀事物描繪得形色兼?zhèn)?,神采飛揚;能把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顯示出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
三、杰克·倫敦的小字條給我們的啟示
美國優(yōu)秀現(xiàn)實主義作家杰克·倫敦的寫作間是一個小字條的世界。窗簾上、衣架上、柜櫥上、鏡子上、墻壁上……到處都貼著形形色色的小字條。
這些小字條上寫滿文字,有的是一個美妙的詞匯,有的是一個精彩的比喻,而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資料文字。杰克·倫敦每天都生活在這樣一個小字條的世界里。睡覺前,他默念著貼在床頭上的小字條;早晨醒來,他讀著墻壁上的小字條;刮臉時,他看到貼在鏡子上的小字條……在房內(nèi),他可以隨處找到啟動創(chuàng)作靈感的語匯和資料。需要時,這些小字條可隨手拈來,為他所用。
杰克·倫敦的小字條告訴我們,要寫好作文,就要廣泛聚材。廣泛,就是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材料均應(yīng)搜集、占有。搜集材料,要時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質(zhì)不分正反,類不分點面。這樣,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正有反,有點有面,材料倉庫里就會應(yīng)有盡有,用到時就能點面相援,正反相成,文章寫得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廣泛,看起來是一個數(shù)量要求,其實,它也是質(zhì)量的保證。材料多了,才便于鑒別、比較;材料多了,才可能篩選、剪裁;材料多了,才容易生發(fā)、聯(lián)想;材料多了,才能得心應(yīng)手、游刃有余。
四、高爾基“傾聽生活的聲音”給我們的啟示
一天早晨,一位作家正在高爾基家里做客。狂風(fēng)呼嘯,高爾基站在一棵參天的白楊樹下,一邊抬頭凝視觀望,一邊自言自語。這位作家問高爾基:“你在樹下說些什么?” 高爾基回答:“我說——多大的力量??!”這就是高爾基的發(fā)現(xiàn)。盡管高爾基后來并未寫出白楊樹之歌,但身為作家,他能時刻傾聽生活的聲音,是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素材的欠缺,是先天的不足,是寫作的不幸。積累材料,要觀察、體驗,從生活中獲取“活材料”。觀察,要遠(yuǎn)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魯迅曾說:“對于任何事物,必須觀察準(zhǔn)確、透徹,才好下筆?!斌w驗,就是用全部身心去感受,到生活中去親知親歷,有了感受,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和生活的新內(nèi)涵、新精神,寫出的作品才會給讀者以啟示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