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燁
摘要:彈幕作為一種外來事物,近年來在中國越來越廣為人知。筆者發(fā)現(xiàn)作為彈幕的載體,彈幕語言在發(fā)展過程中呈現(xiàn)出區(qū)別于一般性語言的特點,其中不乏一些語言不規(guī)范現(xiàn)象。因此,本文將圍繞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語法、詞匯,研究彈幕語言的語言規(guī)范問題。
關鍵詞:彈幕語言 語言規(guī)范
中圖分類號:H1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9-0075-02
一、彈幕語言的特點與形成原因
(一)語音諧音空耳化
“空耳”這個詞來源于日本,日語中“そらみみ”的原意是“幻聽”,現(xiàn)在它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如今我們所說的“空耳”一般指對于有著中文相似讀音的外語單詞,用漢字去代替,敷演出與原句發(fā)音相似但意義完全不同的一句話,形成鮮明的記憶點。“空耳”這種方式常用于歌詞和鬼畜中,是在文本字段中進行惡搞娛樂的一種模式,一般多見于將一門外語的發(fā)音用母語替代,使其本土化。例如,將美國創(chuàng)作型歌手John Legend的歌曲《all of me》中的歌詞“Cause all of me,love all of you”空耳為“殼子熬了米,辣子熬了油”;將日本動漫《東京喰種》的片頭曲《unravel》中“教えて教えてよ”空耳為“我洗海帶哦洗海帶哦”。用戶創(chuàng)造這種“空耳”句子,一方面是獵奇心理在驅動,他們通過惡搞的方式張揚個性;另一方面則在于人們對兩種語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在沒有字幕的情況下,不自覺地就把耳朵接收到的語音通過諧音的方式轉化為母語,為了方便記憶又變換漢字使其連接成一個完整的句子。這樣組成的一個完整的句子就不僅是諧音語音的堆砌,從字面上來看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意思,只不過這時句子的含義與原句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
(二)語法使用碎片化
筆者在觀看視頻時發(fā)現(xiàn),彈幕語言呈現(xiàn)語法使用碎片化的現(xiàn)象。為了使這一觀點具有說服力,筆者在Bilibili彈幕視頻網站(簡稱“B站”)截取了《Papi醬的讀書日特別篇——古希臘悲劇》這一視頻發(fā)布后第一天留言的169條彈幕,并對其進行定量分析。筆者根據彈幕字符長度將這些彈幕分成四類,第一類為字符長度小于9的彈幕,第二、三類字符長度分別位于9到16、17到24的區(qū)間內,最后一類為字符長度大于24的彈幕。經統(tǒng)計,這四類彈幕所占百分比分別為568%(96條) 、314%(53條)、112%(19條)和06%(1條)。由此可以看出,80%以上的彈幕字符個數(shù)小于17。筆者所做的這一定量統(tǒng)計,印證了之前觀察發(fā)現(xiàn)的結論:彈幕語言具有語法使用碎片化的特點。
人們總是想用最少量的字使表達內容達到最大容量,想用最簡單的語法結構將語義表達清楚,這在彈幕語言中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彈幕語言語句以短句、散句、主動句、省略句為主,有的時候甚至只是一個顏文字或一串數(shù)字,簡練精干但表意準確。短句結構簡單,短語多為主謂、定中結構,簡潔明了,清新明快,口語化傾向明顯,如“這太快了,我先捋一捋”,“山溝溝與山洞洞的恩怨情仇哈哈哈”。散句具有長短交錯、結構多樣的特點,不過分雕琢文字,卻在自然之中見出其中生機,如“歌隊是這種劇的標配,一般由一隊人在幕后充當旁白或者內心os”,“假裝聽得懂!嗯!”主動句、省略句,敘事直接,表意直白,富有口語色彩,如“這不是演習!”“15倍速好感動”。由于彈幕語言的特點——實時性和匿名性,人們往往不多加考慮,發(fā)布評論時充滿隨意性。所以與其他書面用語相比,彈幕語言更接近于日常的口語,呈現(xiàn)出語法使用碎片化的特點。然而,由于彈幕語言的語法結構過于簡單,因此彈幕語言一定要依附具體語境而存在,只有在語境中它才能正確地表情達意,一旦離開特定的語境,它就很難被理解。
(三)詞匯來源多元化
首先,彈幕語言是依托彈幕網站和網絡傳播平臺實現(xiàn)交流的,慢慢地它也開始逐漸滲透進人們的生活。而彈幕網站作為一種舶來品,它產生之初的宅文化就一定會長期地對中國化的彈幕語言產生影響。再加上韓流文化與歐美文化長期對我們國家年輕人產生著舉重若輕的影響,彈幕網站是一個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平臺,因此彈幕語言中也吸收了很多外來詞。耳熟能詳?shù)挠小芭抖鄬 保n語音譯,中文“怎么辦”的意思),在彈幕語言中這個詞很常見,常用于當韓劇主人公碰到生活中難以跨越的一道坎時,用戶為戲中主人公感到惋惜、擔憂。這些音譯詞的語義、感情色彩與原詞保持一致。
其次,由于彈幕語言的實時性,要求回復要快,要求在有限的詞匯中傳達出足夠的信息量,要求詞語經濟而簡練地指稱客觀事物,因此詞語的簡稱大規(guī)模出現(xiàn),其中尤以中文拼音首字母縮寫最為常見。如,“笑死我了”縮寫為“xswl”,“真情實感”縮寫為“zqsg”,“腥風血雨”縮寫為“xfxy”等。
最后,彈幕詞匯還具有圈子化的特點,有獨屬于飯圈的用語,外行人看了完全不知所謂。如:墻頭(在自己最喜歡的偶像外喜愛的其他偶像)、BP(即“白嫖”,指既不出錢買專輯、看演唱會,又不出力投票、刷油管的粉絲)、母胎solo(指一個人打出生到目前都沒談過戀愛)、安相機(讓粉絲該閉嘴時就閉嘴,不該說話時就少說話)等。
二、規(guī)范彈幕語言的建議
首先,對于語音諧音空耳化的特點。筆者認為應該采取充分調查、正面引導的方法。諧音空耳化后的語音是否能被接受,要看它們對社會的影響的范圍是否足夠大, 對社會的影響生命力是否足夠持久。其實,很多英文音譯詞就類似于語音的諧音空耳化,如“可口可樂”(“Coco-Cola”)、“沙拉”(“Salad”)、“撲克”(“Poker”)等。目前很難確定這些語音諧音空耳化后是否能形成新詞,最后收錄漢語體系之中,因為彈幕語言的影響范圍還不夠大,有待語言學家們進一步觀察。但是對于那些惡搞、故意牽強附會的詞或句子,筆者認為人們應該堅決抵制,這些詞或句子污染了漢語語言系統(tǒng)的純潔性,對人們的日常交往毫無用處。
針對彈幕語言存在語音諧音空耳化的現(xiàn)象,首先我們應該探究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然后分析這一現(xiàn)象是否危害漢語語言系統(tǒng)的純潔性,分析這種現(xiàn)象對于大眾日常語言交流的影響是好是壞,批判看待這一現(xiàn)象。筆者認為,語音諧音空耳化這種現(xiàn)象產生的最大原因在于人們對母語與外語的熟悉程度不同,不自覺地就在腦海里把耳朵聽到的全部語音都轉化為自己最熟悉的母語,我們在學習外語語言的過程中一定有這樣相似的經歷。在小學開始學單詞時,人們不認識音標,靠老師口耳相傳,為了便于記憶,經常會在生單詞旁邊用中文注音,其實用這種方式學習新的語言很不科學。在學習葉蜚聲版《語言學綱要》這本書時,老師給我們提過,在我國,國際音標的使用不夠廣泛,主要在描寫漢語語音、語音教學、進行語言比較研究和語言對比研究、調查漢語方言和少數(shù)民族方言這四個領域使用。筆者認為,學校可以加大對國際音標的推廣,這樣做有助于學生學習外語,也可以有效避免語音諧音空耳化現(xiàn)象,保持漢語語言系統(tǒng)的純潔性。endprint
其次,對于語法使用碎片化的特點。在探討彈幕語言的規(guī)范問題時,筆者認為不能把彈幕語言等同于一般的書面語言進行研究,這是因為社會發(fā)展影響著語言的發(fā)展,就拿在勞動中產生的一種語言——勞動號子來說,它也具有語法使用碎片化的特點,我們不能說它不規(guī)范,而應該將它區(qū)別于書面語言來研究。在研究彈幕語言的語言規(guī)范問題時,我們不能光著眼于這種語言現(xiàn)象本身,還應該聯(lián)系它的社會文化背景,考慮語體與語境。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當承認語法使用碎片化符合彈幕語言發(fā)布即時性的特點,承認彈幕語言語法使用碎片化特點的合理性,不用刻意對它進行過度規(guī)范。
最后,對于詞匯來源多樣化的特點。彈幕語言呈現(xiàn)詞匯來源多樣化的特點的原因在于彈幕視頻網站的日?;钴S用戶的年齡相對集中,多為“90后”甚至是“00后”,這一群體從小受到多種文化的熏陶。日本的動漫、純愛電影、ABK之類養(yǎng)成系偶像,韓國的k-pop歌謠,水木、月火迷你劇,歐美文化如漫威電影等,對這些用戶的影響極大。學生構成了彈幕視頻網站的活躍用戶群體,他們能夠熟練使用電腦、手機,也非常愿意接觸新鮮的事物,所以在日常交流中他們創(chuàng)造了很多新詞。另外,為了成為這些彈幕網站的正式會員還要完成入會測試,完成一張由50個選擇題構成的滿分100分的電子試卷,成績達到60分以上才能成為正式會員。這些問題多涉及日本的御宅文化(動漫、游戲、計算機),諸如,“日語配音版《哈利·波特》中哈利的聲優(yōu)在動漫《黑子的籃球》中為哪個角色配過音?”“游戲《守望先鋒》中突擊型英雄源氏的哥哥是誰?”這樣的問題,它本身就圈定了用戶的范圍與屬性,這使得正式會員與其他人之間有著一道巨大的數(shù)字鴻溝,因此這就帶來彈幕語言圈子化、社會認可度不高的問題。筆者認為這些彈幕網站應該進一步放開會員限制,吸引更多族群的人們進來,使彈幕語言能夠向廣泛化發(fā)展。同時,加強線上線下互動,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彈幕語言。像今年游戲《陰陽師》與肯德基的聯(lián)動、動漫《全職高手》與麥當勞的聯(lián)動就使虛擬的線上活動走到線下,增大了受眾群體。只有等彈幕真正從小眾文化走向主流,有關部門才能意識到規(guī)范彈幕語言的重要性,才會有語言學專家來對彈幕語言進行深入研究。
三、總結
經過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彈幕語言具有語音諧音空耳化、語法使用碎片化、詞匯來源多樣化的特點,并對這種語言現(xiàn)象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對于這些問題,筆者也提出了一些關于規(guī)范彈幕語言的解決方法。但是這些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彈幕語言處于動態(tài)的發(fā)展中,并且呈現(xiàn)出發(fā)展范圍日趨廣泛的特點,然而因為彈幕依然屬于一個新興事物,對于彈幕語言的研究還比較少,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能夠關注到彈幕語言,指引它更好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鄧良柳.青年亞文化視角下的彈幕亞文化研究[J].商,2016(34):149+118.
[2]肖瀟.彈幕語言的語用特征現(xiàn)狀及其社會文化成因[J].北華大學學報,2016,17(5):20-24.
[3]張軍,稅少兵.互聯(lián)網時代的彈幕視頻探析[J].出版廣角,2016(4):70-72.
[4]馬大康.虛擬網絡空間的話語狂歡[J].浙江社會科學,2005(4):148-154.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