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超
摘要:如何恰當?shù)亟鉀Q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現(xiàn)階段所面臨的一大任務。結合農村留守與教育之現(xiàn)狀,探討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培養(yǎng)偏遠農村初中生健全人格的途徑。
關鍵詞:城鎮(zhèn)化;偏遠農村;初中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5-0039-0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城鎮(zhèn)化進程加大,“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大量產生,農村教育發(fā)生了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偏遠地區(qū)學校生源日漸萎縮,學校、家庭等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使農村初中學生的心理、人格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教育工作者面臨教育教學成效不大,學生發(fā)展后勁不足等問題。需要學校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在教育實踐中探索途徑,多措并舉,協(xié)調推進,有效培養(yǎng)偏遠農村初中生的健全人格[1-3]。
一、現(xiàn)狀分析
1.留守兒童家長受市場經濟和城市生活的沖擊,往往過于專注物質追求,形成并習慣于新的人際交往圈子,原有的家庭觀念發(fā)生裂變,帶來生而不養(yǎng)、養(yǎng)而不教等一系列問題。事實上,“隔代教育”顧此失彼,難以奏效,即使解決了留守兒童的物質生活,其精神成長方面,依然存在健全人格教育的嚴重缺失。
2.近年來,社會上充斥著一股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熱衷于調侃歷史、解構崇高、丑化英雄,甚至美化一些民族罪人。特別是未成年人中“精神侏儒”退化為“人格侏儒”的傾向明顯,農村貧困地區(qū)信息較閉塞,極易受到不良社會思潮的沖擊。
3.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勃興與蔓延,直接催生了精神世界的低俗化、空洞化和荒漠化現(xiàn)象,導致了人們心靈的迷失和心理的焦躁。當今,健全人格教育的缺失已使人們深受其害,某些社會丑惡現(xiàn)象嚴重影響著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
4.校園暴力事件頻發(fā),其特點是:呈現(xiàn)低齡化、群體性、網絡化傾向,女生之間的暴力逐漸增多;施暴手段殘忍;同學之間,出現(xiàn)階層性劃分、集團式的歧視,相互包容意識缺失,彼此寬容較難,折射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嚴重滯后。
二、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
美國人本主義學派代表人物馬斯洛、羅杰斯強調人的心理品質和人格特征的培育,積極倡導教育要培育健全的人格。那么,健全人格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特征呢?國際上公認的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方面是:人與自我、人與工具、人與社會。據(jù)此,我們以塑造健全人格為目標,構建以心理教育、禮儀教育、環(huán)境教育、工具教育和樂觀教育五大“育人生態(tài)圈”構成的健全人格生態(tài)系統(tǒng)。偏遠地區(qū)農村初中生在城市化進程中不同程度地凸顯出了自卑、冷漠、偏狹、粗蠻等人格障礙。筆者認為,農村初中生健全人格應首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特征:(1)悅納自我,有安全感,能有客觀的自我意識;(2)善待他人,有同情心,能有良好的人際關系;(3)愛護自然,有愛美心,能有美好的生活向往;(4)克制自己,有節(jié)制觀,能有正確的物我關系;(5)樂觀向上,有進取心,能有積極的自強行為。
三、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途徑
1.落實心理教育。一方面借助學校及社會專業(yè)心理輔導機構做好心理咨詢與服務工作,另一方面通過教師、親友等做好思想疏導工作。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讓其親身體驗成功的喜悅。心理輔導、思想疏導、活動體驗三者協(xié)同發(fā)力,先催生并強化其主體性接納意識,悅納自我,再通過情感滲透、關愛互信、真誠溝通,使其逐步建立自信。然后,鼓勵其參與各種集體活動,增強安全感和歸屬感,增進客觀的自我意識。我校是省教育廳命名授牌的“甘肅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心理輔導卓有成效。
2.踐行禮儀教育。尊重為愛的表達打下了平等的基礎,在真誠的尊重之下,愛才不再是一種控制、一種侵犯,而是一種春風化雨的熏陶與潤澤。禮儀教育的關鍵是發(fā)掘人的情商,情商是認識、控制和調節(jié)自身情感的能力。情商的高低反映著情感品質的差異,情商高的人,說話得體,辦事得當,能篤行不怠,有所堅守和追求。1995年,丹尼爾·戈爾曼提出情商包括認識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激勵自我、認識他人的情緒、處理人際關系等五個方面的能力。因此,除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和公德教育外,溫馨的親情關系、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生活體驗、學校教育的人文關懷、社會實踐的歷練等都是提升情商的途徑。情商的培育和發(fā)掘是推動禮儀教育走向持續(xù)深入并內化為個人素養(yǎng)的動力源泉。對農村初中生而言,情商培育必須聚焦學校的人文關懷,強化閱讀習慣和生活體驗,以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
3.重視環(huán)境教育。尊重孩子天性,正視個體差異,滿足成長需要,激發(fā)成長潛能。心中有高山的孩子,就懂得果敢與剛強;心中有大海的孩子,就懂得大氣和包容;心中有花草的孩子,就懂得美好和細膩。樹木花草,鳥魚蟲泥,一定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再者,人文環(huán)境教育也不可或缺。已故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教育家涂又光先生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著名的“泡菜理論”,即泡菜的味道取決于泡菜湯。環(huán)境就好比泡菜湯,影響和決定著浸泡其中的人的精神風貌和行為風格。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以自由生長的時間和空間,給孩子以善意、信任和關愛,以淡定的心態(tài)去對待成功、對待成長,讓他們感受到從容、寬松、閑適與祥和,感受到身心的舒展、愉悅和愜意,成全每一個有個性的人的發(fā)展。創(chuàng)建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海德中學,不是過多的關注學業(yè)成績,而是倡導:態(tài)度勝于才智,努力勝于能力,性格勝于天資。在這里,學生體驗到大自然的神奇、生活的趣味和學習的樂趣,這種體驗所造就的人格力量會延續(xù)其一生。
4.關注工具教育。正確處理人與工具的關系是國際上公認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信息時代開啟了學習途徑的新變革,但互聯(lián)網的海量信息和便捷也沖擊和考驗著人們駕馭工具的態(tài)度和能力。農村初中學生迷戀網吧、沉迷于網游等虛擬世界的人數(shù)逐年增多,學習的專注程度、思考深度明顯不足,注意力嚴重下降,厭學、自控力差、焦慮抑郁、社交障礙等問題增多。當然,信息的快速搜索、辨析、加工、運用,信息資源的開發(fā)技能,是工作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素養(yǎng)。一方面,我們相信,習慣于數(shù)字化閱讀的青少年可能會建立起一套新型的視覺系統(tǒng)、記憶習慣和信息接受方式,另一方面,要耐心疏導,大力引導、積極指導學生,強化紙媒閱讀,通過紙媒閱讀習慣的植入式培養(yǎng),凸顯學校閱讀主陣地,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各種圖書推介、讀書評選活動。例如,分步循環(huán)推進:感知閱讀、趣味閱讀、拓展閱讀、個性閱讀、自主閱讀和復合閱讀。
5.倡導樂觀教育。從積極心理學目前的研究來看,樂觀不僅是人的一種狀態(tài),更是一種能力,因而可以用樂商(optimistic intelligence)概念描述人的樂觀能力。樂商主要包括三個維度:(1)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樂觀水平或者程度;(2)人能從所經歷的消極事件或影響中擺脫出來,并從中獲取積極成分或力量的能力;(3)個體能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的快樂傳遞給別人,使其也變得快樂起來的能力。據(jù)此,樂觀教育就要從提高學生的樂商開始,從樂商的三個維度做起。另外,適當?shù)耐ㄗR教育也是樂觀教育的有效方法。實踐證明,通識教育有助于鍛造學生豁達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頑強的意志和堅韌的毅力,有助于學生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對外部世界和自身的理解與認知,明確自己和社會的關系,由此確立終身價值觀,建構強大的內心世界,奮發(fā)圖強,從而形成一種健全人格力量。
健全人格培養(yǎng)關乎教育,教育關乎人性的塑造,人性有多復雜,健全人格培養(yǎng)就有多復雜;教育直指人的心靈,心靈有多微妙,健全人格培養(yǎng)就有多微妙。不過,復雜到極致便是簡單,是常識,而我們卻往往忽略了常識。因此,只要有了對人性的深切體察,有了對生命的真誠尊重,有了足夠的學養(yǎng)和耐心,就總能找到適合偏遠農村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yǎng)途徑和教育方法,為學校德育引來源頭活水,增強持久活力[4,5]。
參考文獻:
[1]楊怡榮.對學校實施健康人格教育的幾點思考[C].北京: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2016:1.
[2]劉嵩晗,楊麗珠.當代初中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目標體系的構建[J].教育科學,2016,(02):66-72.
[3]劉嵩晗,楊麗珠.初中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構建[C].長春:中國心理學會發(fā)展心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2015:1.
[4]韓風寶.試論初中貧困生健全人格問題[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5]李虎林.當代人格教育的理論求索與時代建構[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6.
Study on the Healthy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of Remote Rural Junior School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YANG Shu-chao
(Shanhe Junior School in Zhengning County,Zhengning,Gansu 745300,China)
Abstract:How to properly solve problem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has become one of China's current major tasks. Combining rural left-behind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education,we discussed the possible approach of healthy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of remote rural junior school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to promote co-ordination by many measures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urbanization;remote rural;junior school students;healthy personality 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