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發(fā)現(xiàn)紅胸姬鹟
2016年11月12日,在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和平鄉(xiāng)東湖苗圃(114°24′2.19″E,30°35′35.33″N,海拔19 m)湖邊的構(gòu)樹Broussonetiapapyrifera和垂柳Salixbabylonica混生林中,觀察并拍攝到1只紅胸姬鹟Ficedulaparva,該地林下密布枸杞Lyciumchinense和野薔薇Rosamltiflora灌叢,時值搖蚊Chironomussp.高發(fā)期。
通過雙筒望遠鏡觀察,并借助所拍攝圖片發(fā)現(xiàn),該鳥體長約11 cm,外側(cè)尾羽基部白色,與本區(qū)域有分布且更常見的紅喉姬鹟F.albicilla相比,該鳥胸部呈淡黃色而非灰色,下喙大部分呈黃色而非黑色,經(jīng)鑒定為紅胸姬鹟。觀察期間,該鳥大部分時間停留在垂柳的中層樹枝上,直到受驚飛走。經(jīng)查閱資料(胡鴻興等,1995;鄭光美,2011;雷進宇,2012),紅胸姬鹟為湖北省分布新紀錄。
紅胸姬鹟與紅喉姬鹟曾長期被視為F.parva的2個亞種。近年來,基于形態(tài)、鳴聲以及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這2個亞種應為2個獨立的有效種,并得到許多研究者的認可(Sangsteretal.,2004;Gill & Wright,2006;鄭光美,2011)。紅胸姬鹟在中國首次記錄于香港(Lietal. 2008),隨后在河北、臺灣、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都有過記錄(曲利民,2014;Lewthwaite, 鄒發(fā)生,2015)。國外繁殖于歐洲大陸,東至烏拉爾山、高加索山、伊朗北部及喜馬拉雅山西部(del Hoyoetal.,2006)。在亞洲越冬于印度北部(Rassmussen & Anderton,2005)。在韓國亦有野外記錄(Birds Korea,2003)。此次在湖北省的發(fā)現(xiàn)有助于了解其在國內(nèi)的分布狀況。
紅胸姬鹟Ficedula parva (陳韜 攝)
陳韜
(武漢觀鳥會,武漢43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