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寶
我們在升降梯里晃悠了將近五分鐘,才到達井筒底部。整個過程很安靜,只有升降梯和軌道摩擦發(fā)出的叮當聲清晰可聞。
進入礦井底部,我們看到了很多老舊的鐵礦石運輸車,它們曾在昏暗生銹的隧道里來回往返、晝夜不息——這就是位于德國薩爾茨基特市的康拉德鐵礦。1867年至1976年間,鐵礦運營的時間超過一個世紀。但現(xiàn)如今,這一廢棄鐵礦有了個新身份。
如果計劃進展順利,康拉德鐵礦五年內將儲存德國核電站產生的30萬立方米放射性廢料——接近德國有史以來放射性廢料排放量的一半。但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這一方案被提出以來,鐵礦周圍的居民就抗議不斷,至今未止。
六十多年前,人類首次點燃了核反應堆,從此核廢料的處置問題便一直令我們困惑不已。核廢料中的某些放射性元素要花幾十年時間才能失去放射性,而像钚-239、镎-237和碘-219這些元素的放射性幾千年都不會消散,深埋核廢料也許是最好的選擇。芬蘭近期通過了奧爾基洛托島嶼核廢料深埋計劃,韓國也已經開始把核廢料安放在該國慶州的巨型地下儲存室里,但無人知曉當下一個千年到來時這些儲存室會怎樣。
廢料深埋法也許是不二之選
“我們一天工作二十四個小時,每天能挖四米,”地質學家施耐德指著一旁采礦機上的鋸齒說:“采礦機挖兩米后會停止工作,然后就該加固巖石了。礦工會把鋼絲網罩在巖石上,把錨桿釘到巖石里,達到加固的效果?!?/p>
為了貯存核廢料,鐵礦規(guī)模正在不斷擴大。有些通道拓寬了,為輸送核廢料的機器提供充足空間。這里也安裝了新的排風系統(tǒng),以排放紅銹色的灰塵。未來將會修建地下工作室,以維修保養(yǎng)在鐵礦里運行的機器。
為了確保第一批核廢料能夠于2022年安放在此,上百名礦工每隔七小時輪一次班。每名礦工都隨身攜帶手電筒和急救箱,一旦火災等緊急情況發(fā)生,急救箱里的氧氣瓶能為礦工供氧一兩個小時。每次換班時,他們都會對彼此說:“Glückauf!(祝你好運?。?/p>
為了獲得政府批準,計劃中清晰全面地列出了埋藏放射性物質的步驟。首先核廢料會被壓縮密封在特制容器當中,用火車和卡車運到鐵礦,然后通過鐵礦里現(xiàn)成的井筒被送往地下,最后工人會操控機器,把這些容器送到各條隧道深處。這一過程總共要花幾十年的時間。
德國一直對放棄核能這件事不太上心,但日本發(fā)生福島核泄露事件后,2011年默克爾政府才下定了決心。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葉,德國就已決定把康拉德鐵礦改造成核廢料處置場,但2007年才正式下發(fā)許可證,密封工作又推遲了將近十年。政府發(fā)言人表示,為了確保安全必須重建通道,因此耽誤了些時間。
延遲計劃帶來了連鎖反應。2014年,原本計劃送往康拉德鐵礦的核廢料桶被暫時放置在了退役核電站里,結果被腐蝕,而周圍的水泥壁并不能長久隔絕核輻射。此外,越拖成本越高,德國輻射保護處為康拉德鐵礦改造項目花費了34億歐元(約250億元人民幣)。
康拉德鐵礦是貯存核廢料的絕佳地點,因為這里的地下有一層400米厚的黏土,能夠隔絕地下水。如果地下水滲透進了外壁,將會腐蝕密封桶,導致輻射物質泄露。也許腐蝕泄露這一過程需要幾千年的時間,但結果仍然不堪設想。
施耐德指著一排白色的鐘乳石說:“這里也是藏著水的?!钡@些鐘乳石主要成分是鹽,而鹽溶液流動性沒有地下水好。至少要30萬年這些水才會滲透出來,等到那時這些核廢料的輻射性已經微乎其微了。
居民強烈反對
布萊肯斯泰德村離康拉德鐵礦入口只有兩分鐘的路程,村子里,路邊和居民的小院子里堆放著一排排假核廢料密封桶。不僅如此,為了表達對康拉德鐵礦改造計劃的強烈反對,人們還走上街頭進行抗議游行。
有位居民尤為不滿,十年前他買了這里的房子,那時候康拉德鐵礦改造計劃還沒有得到政府許可,而現(xiàn)在當地房價已經跌一半多了。因此,他認為德國政府應補貼當地居民。另一位居民測擔心康拉德鐵礦會出問題,她說:“我們知道阿塞二號有泄露現(xiàn)象?!?/p>
阿塞二號曾經也是礦井,如今它已經成為了德國最大的核廢料噩夢。1967年至1978年間,12.6萬桶輻射物質被丟棄在這里。幾年后,放射性鹽水開始泄露,但此事直到2008年才公之于眾。
當地居民羅斯瑪麗·施特雷希雖然已經八十多歲了,但她仍記得自己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參與了針對康拉德鐵礦改造計劃的游行抗議活動。直至今日,街頭示威仍少不了她的身影。她說:“我明白,核廢料總要有地方放,我們這里也許最合適。但問題是,為什么是我們這里最合適?”她認為,相關人員并沒有明確告訴當地居民這一計劃會帶來哪些威脅。
當地農民路德維格·瓦斯穆斯和政治活動家厄休拉·舒恩伯格也十分認同施特雷希的看法,瓦斯穆斯說:“肯定要反對啊?!笔娑鞑褚呀涍B續(xù)參加了三十五年的反核能示威活動了,現(xiàn)在他還把自己的女兒拉了進來。他說:“下一代也應該參與進來?!?/p>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fā)生后,反對康拉德鐵礦改造計劃的人組建了一個委員會,瓦斯穆斯和舒恩伯格就是其成員。委員會在布萊肯斯泰德村有一個辦公室,辦公室的墻上貼著各種海報,其中一張畫的就是阿塞二號堆得亂七八糟的核廢料密封桶。
他們覺得,政府并沒有和當地人協(xié)商,就把康拉德鐵礦改造計劃強加給了他們?!叭绻畬彶楹Y選了所有德國城市,最終發(fā)現(xiàn)康拉德鐵礦是最佳選址,那我們肯定不會有異議的?!笔娑鞑裾f。
他們擔心,德國產出的核廢料總量遠遠超過貯存在康拉德鐵礦的量,剩下的必定要貯存在另一個地方。舒恩伯格說:“那就要有兩個地方遭殃了,這也太荒謬了?!?/p>
“游行示威不會停的,”瓦斯穆斯說,“我們始終相信,這么做一定能讓康拉德鐵礦改造計劃泡湯?!?/p>
德國官方堅持實行這一計劃,但幾乎所有德國人都認為,必須要保證長期安全。如果要把核廢料深埋地下,政府必須取得每位周邊居民的同意。
布萊肯斯泰德村地下,礦工們仍在日以繼夜地工作。不久后,康拉德鐵礦里的隧道將會蜿蜒蔓延,敞開雙臂接納德國的核廢料,唯有地上的安全設施和黃色油桶能讓你感覺到這個計劃確實存在。■
(胡球薦自《看世界》)
責編: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