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璐
【摘 要】寓言是語文課本中常見的文學體裁,一般是采用比喻手法來敘述一個故事,其中蘊含著意味深長的道理,可以給予人們某種啟示?!兑了髟⒀浴废鄠鳛橐了魉了鳛楣畔ED的奴隸,后來被釋放,通過收集民間故事,將人比喻為動物諷刺,借動物來表達某種思想,讓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到某些做人的道理。狼是一種動物,在《伊索寓言》中,關于狼的寓言非常多,不同故事中狼所代表的形象與體現(xiàn)的意義也不同,本文將通過對《伊索寓言》中狼的不同形象進行分析,進而探討其體現(xiàn)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伊索寓言》;狼的形象;體現(xiàn)意義
一、狼的特點
狼這一形象,經常出現(xiàn)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有著特定的代表與意義。《伊索寓言》主要是將動物比作人,其中有大量的寓言與其說是展現(xiàn)動物的特性,還不如說是借動物來諷刺人。狼是進攻性極強的動物,在人們的主觀印象中,狼是難馴服的,狼的天性就是兇殘、狡猾。一些動物學家對狼有過描述,他們認為狼的生命力非常頑強,為了生存,他們會主動進攻比它們弱的動物,例如:羊,《伊索寓言》中狼與羊的故事也以不同形式存在著。而當狼面對比它們強大的動物時,它們也懂得退步,例如:獅子、老虎。狼是一種團結性非常強的動物,在集體攻擊中,它們可以相互配合。除去人們以為的狼的天性,單從其生存的特點上看的話,狼與人類是非常相似的。在《伊索寓言》中,有狼與牧羊人的故事、有狼與狗或者是其它動物的故事,這些故事都通過反映狼的某個或某些特點,來給予人們一定的警醒。
二、《伊索寓言》中狼的形象和體現(xiàn)意義
(一)狡猾狠毒的狼
《伊索寓言》中有關狼與人類的故事一般講的都是狼與牧羊人的故事,“牧羊人與狼”講的是一個牧羊人把一只剛剛出生的小狼崽帶回去和他的狗養(yǎng)在了一起,狼長大后,經常會有別的狼來牧羊人家里叼羊,每次狼都會和狗一起出去追。但是有一次,狗沒有追到,狼繼續(xù)追上去了,但是沒想到狼卻是追上去和其它的狼一起把羊吃了。從此以后,即使沒有狼來叼羊,它也偷偷的將羊咬死,然后和狗一起吃。后來,牧羊人發(fā)現(xiàn)了,就把狼吊死了。另外還有一則“狼與牧羊人”講的是牧羊人首先把狼當成敵人,但是每次狼都是老老實實的跟羊待在一起,久而久之,牧羊人對狼放松了警惕,認為這只狼是一只護羊犬。有一次,牧羊人有事要進城,就把羊托付給了狼,沒想到等他回來發(fā)現(xiàn),大半的羊都被狼咬死了。這兩則故事中的狼開始都是好的,第一則故事牧羊人對狼有養(yǎng)育之恩,可是最后它還是恩將仇報,偷偷的咬死羊。第二則故事中的狼在牧羊人面前扮演著一個非常老實的角色,但是它只是隱藏了它的本性,待有機會,就把羊群咬死。由此可見,在《伊索寓言》中,狼是非常狡猾、狠毒的,狼的天性就是愛吃羊,牧羊人將羊托付給狼,就應該想到這個后果。同時,也告訴讀者,不要把財物托付給不應該托付的人,對于有劣根性的人,要謹慎提防,避免上當受騙。
(二)愚蠢的狼
在人類的潛意識里,往往認為狼就是兇殘的代表,為了可以捕獵到動物,它們經常會不擇手段。但是,在《伊索寓言》里,狼的形象并不是固定的,“狗和狼”故事中的狼就是一只愚蠢的狼。狗在睡覺的時候,一只狼撲到它身上想要吃它,狗及時的求狼不要現(xiàn)在吃它,因為它現(xiàn)在太瘦了,它家主人馬上要舉辦婚宴,等它在婚宴上吃飽喝足后,它的味道會更加鮮美,它讓狼到那時候再來吃它。狼聽了狗的話后,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就走了。當過幾天狼再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狗睡到了屋頂上,狼叫它,并跟它說不要忘了之前說過的話,但是,狗卻跟狼說以后看到它在農舍前睡覺的話,就不用再等什么婚宴了。這個故事中,狼被狗騙了,由于狼的愚蠢,狗最終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狼撲倒狗卻沒有吃它,是為了以后可以吃到更加鮮美的狗,也就是說狼是為了長遠的利益,但是它卻沒有考慮過,到嘴的獵物逃走了,要再抓回來就難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為了長遠的利益而放棄眼前的利益,這種想法雖然是對的,但是如果沒有結合實際考慮,長遠的利益可能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三)不守信用的狼
“狼與鷺鷥”中,狼的喉嚨里卡了一塊骨頭,在四處求助后,它遇到了一只鷺鷥,它與鷺鷥達成協(xié)議,只要鷺鷥可以幫它把骨頭取出來,將會給它一定的報酬。但是,當鷺鷥取出骨頭向狼索要報酬后,狼卻說鷺鷥可以從狼的喉嚨里平安的退出去,就是最大的報酬。這則故事中,狼無疑是不守信用的,對于鷺鷥這類弱小動物來說,狼是兇殘的、是壞的,而鷺鷥對壞人憐憫,并且聽信其花言巧語,最后可以得到的就是加深對壞人本質的認識。將這則寓言中狼與鷺鷥的形象放在人們身上,卻發(fā)人深省,對于壞人,人們應不應該去憐憫,而壞人的定義也并不是固定的。但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對于別人的幫助,并不會心存感激。
三、結語
綜上所述,《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都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狼的本性兇殘、貪婪、狡猾及奸詐,但是這些故事中狼的思想與心理活動,都只是作者采用擬人化的一種體現(xiàn)。狼的形象充滿了現(xiàn)實意義,同時也警醒讀者,如何做人、如何待人。
參考文獻:
[1]孫晶.簡析《伊索寓言》對小學生的教育意義[J].華章,2012(15)
[2]趙建鎖.《伊索寓言》的教育教學意義[J].教書育人,2014(05)
[3]甘祥華.小寓言大智慧——《伊索寓言》賞析[J].語文世界:小學版,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