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西蜀、南唐以來,詞的香艷傳統(tǒng)使它更多地帶有女性化的特點,而詞史上普遍出現(xiàn)的“男子而作閨音”的現(xiàn)象,說明詞非常適合表現(xiàn)女性的生活及其思想感情。然而,清以前的女詞人甚少,唯易安居士在中國古代詞壇上一枝獨秀。詞壇上巾幗群體的形成是在清朝,其中較著名的有徐燦、顧太清、吳藻、呂碧城、熊璉等。本文將從吳藻和熊璉兩位女詞人的生平經(jīng)歷、詞作感情、詞作風(fēng)格三方面來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吳藻 熊璉 紅顏薄命 愁
一、生平經(jīng)歷
縱觀中國歷史,薄命紅顏數(shù)不勝數(shù),有遠嫁匈奴去和親的明妃王昭君、為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的虞姬、被唐明皇賜死的楊貴妃……說到此,我們不禁扼腕嘆息,對這些薄命的紅顏深表同情。本文的兩位女主人公吳藻和熊璉同樣有著悲涼的身世遭際。
熊璉,字商珍,號淡仙,又號茹雪山人,江蘇如皋人,能詩詞文賦,懂音樂繪畫。著有《淡仙詞抄》四卷,另有詩、文、賦若干卷,還有《詩話》四卷。她幼年喪父,與弟弟熊瑚一起,在寡母的教養(yǎng)下長大。自幼許配同邑陳遵,未幾,陳遵得廢疾。由袁枚在《隨園詩話補遺》中稱陳遵“所天非解事者”可知他患了精神不健全之病。這種疾病按理說是不具備結(jié)婚資格的,即使是在古代這也不合理,但是明清時期,理學(xué)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烈女廣受褒獎,貞潔觀念深入人心,最后在封建禮教思想的壓迫下,熊璉堅持選擇嫁進陳家,于是“里鄰稱其賢”。
這樣一來,熊璉的名聲是好聽了,可是她內(nèi)心的苦痛誰又能體會?她真正掉進了婚姻的圍城里,陷入痛苦的深淵中??v使心中的苦悶愁情有三千丈,她也只能黯然神傷。她在寂寞的沙洲里,只能低聲吟唱《點絳唇·柳岸》:“人去難留,輕煙影里千絲裊。離魂應(yīng)繞,牽惹情多少。夢斷孤帆,回首長亭杳。開蓬了,月斜風(fēng)曉,一幅相思稿?!彼谶@里極吟相思之苦,實則暗示寂寞無人陪伴的苦悶情懷。一個“孤”字,就能讓我們聯(lián)想到詞人形單影只地站在蕭瑟的寒風(fēng)里,任憑寂寞吹進骨子里。
吳藻,字香,自號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自幼聰慧好學(xué),詩書琴畫樣樣精通,后嫁于一黃姓商人為妻,終生郁郁寡歡。晚年移居南湖,與古城野水為伴,絕意于人間事,皈依禪門以終。吳藻是清代四大女詞人之一,時人還常把她和納蘭容若并稱。她恨自己非男兒身,以身為女子而抱怨。并自畫《飲酒讀騷圖》,畫中自己的形象著男子裝。在這點上,她比熊璉更勇敢,也更有魄力。吳藻雖不像熊璉一樣嫁給了一個得廢疾癥的男子,但是她的精神境界與有一身銅臭味的商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統(tǒng)一的。他只知道賺錢,哪里關(guān)心妻子的內(nèi)心世界?滿腹才情的吳藻欣賞的都是陽春白雪。他根本不懂她的柔情,也不會欣賞她的才情。如此看來,吳藻和熊璉在感情生活、婚姻問題上都是“所適非人”的不幸者。
和熊璉不同的是,在面對如此不幸的婚姻時,吳藻并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去生活,去交游,并寫下大量的交游詞。如《虞美人》《唱火令》《浪淘沙》等。吳藻的朋友圈很廣,她結(jié)識了名士、官員、將軍、畫家、書法家、閨媛、妓女等各階層人士。不分性別、階層,只要是知己,吳藻都能和其成為朋友。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吳藻身上有鮮明的女性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婦女個性解放的要求。她沒有像熊璉那樣屈尊于封建禮教過著獨守青燈的寂寞生活,而是追求生活的樂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隨性的生活。
二、詞作感情(含“薄命意識”和“愁”)
熊璉自身也感慨“紅顏薄命”,有著強烈的“薄命意識”。況周頤《玉棲述雅》記載,熊璉“有感悼詞數(shù)十首,曰《長恨篇》,皆為金閨諸彥命薄途舛者作。自為題詞調(diào)《金縷曲》”?!督鹂|曲》也是最能反映其凄楚怨厲內(nèi)心世界的作品。“薄命千般苦。極堪哀,生生死死,情癡何補?多少幽貞人未識,蘭消蕙杳荒圃!埋不了,茫茫黃土?;澌N啼凄欲絕,剪輕綃,哪是銷魂處?靜里把,芳名數(shù)。同聲一哭三生誤。憑無端、聰明磨折,無分今古。玉貌清才憑吊里,望斷天風(fēng)海霧。未全入江郎恨賦。我為紅顏聊吐氣,拂醉毫、幾按凄涼譜。閨怨切,共誰訴?”無論是起句還是結(jié)句,都直指“紅顏薄命”這個主題,這其中的“凄涼”也就順理成章了。能像熊璉這樣肆意縱情揮灑此類情感的詞人并不多,當(dāng)然,這也跟她的人生境遇有關(guān)。
同樣寫“紅顏薄命”,吳藻并不是像熊璉那樣直接抒寫“薄命意識”,而是通過詞作委婉曲折地表達內(nèi)心情感。例如《乳燕飛·讀〈紅樓夢〉》一詞:“欲補天何用!盡銷魂,紅樓深處,翠圍香擁。女癡兒愁不醒,日日苦將情種。問誰個是真情種?頑石有靈仙有恨,只蠶絲燭淚三共生。勾卻了,太虛夢。 喁喁語向蒼苔空。似依依,玉釵頭上,桐花小鳳。黃土茜紗成語讖,消得美人心痛。何處吊、埋香姑冢?花落花開人不見,器春風(fēng)、有淚和花鋤?;ú徽Z,淚如涌。”表面上詞人是在為“木石前盟”的破滅和黛玉悲慘凄苦的結(jié)局而傷心落淚,實際上她拋灑的那一掬熱淚不僅為黛玉,也為自己。詞人在此以黛玉為例,實則自傷“薄命”。由黛玉葬花時的傷感詞人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感同身受,即刻淚如雨下,這也傳達了詞人細膩的情思和真摯的情感體驗。其中末句和宋代詞人歐陽修的“淚眼問花花不語”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熊璉,還是吳藻,其內(nèi)心都有一股濃濃的“愁”思消散不去。但在寫“愁”方面,吳藻則更勝一籌。趙慶在其為吳藻前期的《花簾詞》集作序時寫道:“花簾主人工愁者,花簾主人之詞善寫愁者。不處愁境,不能言愁;必處愁境,何暇言愁……不必愁而愁,斯視天下無非可愁之物,無非可愁之境矣?!边@二人寫“愁”都喜歡將“愁”與“夢”聯(lián)系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吊夢言愁。如熊璉的《浣溪沙·秋況》:“冷境誰將冷筆描?愁人百感鬢先凋。夢回一縷篆煙飄?;钠鲲L(fēng)凄蟲語碎,海棠紅慘蝶魂消。催寒疏雨又瀟瀟?!毕缕鋵懙氖恰皦艋亍钡母惺?,荒野里的凄蟲,消了魂的海棠,瀟瀟的疏雨三個意象將“冷境”刻畫得生動形象,具體傳神。由這“冷境”又引得人愁腸百結(jié),鬢發(fā)叢生。吳藻的《行香子》:“長夜迢迢,落葉蕭蕭,紙窗兒不住風(fēng)敲。茶溫?zé)熇?,爐暗香銷,正小庭空,雙扉掩,一燈挑。愁也難拋,夢也難招,擁寒衾、睡也無聊。凄涼景況,齊作今宵。有漏聲沉,鈴聲苦,雁聲高。”拋愁難,招夢亦難,因滿腹心事,又擁寒衾,詞人翻來覆去睡不著,聽到的鈴聲是苦的,雁聲同樣也是凄涼的。
三、詞作風(fēng)格
對于熊璉詞的藝術(shù)水平和風(fēng)格特色,晚清詞論家況周頤在《玉棲述雅》里對其推崇備至。他說:“熊淡仙秉冰之貞操,振今荃之遺響,一洗春波綺紈,近于樸素渾堅……清疏之筆,雅正之音,自是專家格調(diào)。視小慧為詞者,何止上下樓之別!”熊璉所創(chuàng)造的“樸素渾堅”詞風(fēng),帶有一種剛性即男性化色彩,這在女詞人中是罕見的。下面兩首詞都能體現(xiàn)這種詞風(fēng)。
《望江南·題昔楚橋先生獨立圖》中的“今古人才都冷落,一腔歌哭付文章。把卷立蒼?!??!栋僮至睢ゎ}吳退庵先生詩草》中的“說甚吊古評今,吟風(fēng)嘯月,都是才人淚。慟哭文章才絕世,清徹一泓秋水……蒼茫獨詠,瑤笙吹徹鶴背”?!吧n?!币辉~足以顯示詞人的廣闊視野和大氣詞風(fēng)。此二首詞抒發(fā)了詞人懷才不遇之感,冷峭堅挺,使人讀來不禁感嘆詞人的才華。
在熊璉的詞作中,感情表達十分豐富,有表現(xiàn)幽冷凄楚的《浣溪沙·秋況》(前面已舉過此例),有表現(xiàn)憤恨不平的《鵲橋仙·讀文通〈恨賦〉》:“生憎彩筆寫凄涼,傳盡個,傷心懷抱?!边€有表達孤苦寂寥的《滿庭芳·雨后山》:“問誰向,浮云深處,弦管試吹開?”無論表達何種情感,其最終目的都是為“樸素渾堅”這一主體風(fēng)格服務(wù)。
與熊璉詞相比,吳藻詞的風(fēng)格更加多樣化,也更為豪放。吳藻的詞,婉約豪放兼有,融清圓流麗與豪宕悲郁為一體。陳文述序《花簾詞》論及吳藻的詞,不無溢美之詞,謂吳藻詞的風(fēng)格是多樣的,其豪宕之詞“尤近蘇(軾)辛(棄疾)”。
吳藻詞繼承了傳統(tǒng)女性詞纖婉清麗的特色,用細膩的筆法,輕柔的意象,明白曉暢的語言表達心靈的體驗,形成了清圓流麗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這在吳藻早期的一首閨中之作《如夢令·燕子》中有所體現(xiàn):“燕子未隨春去,飛入繡簾深處。軟語多時,莫是要和儂???延停,延停,含笑回他不許。”這首詞描繪了一幅少女與燕子嬉戲?qū)υ挼膱D景。少女和燕子都很活潑可愛,自然的情感流露出女詞人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在吳藻的豪放詞中,常為人們稱道的是《金縷曲·生本青蓮界》。詞風(fēng)凄厲跌宕,最能代表其身不為男子的憤懣之情。其中“愿掬銀河三千丈,一洗女兒故態(tài)。收拾起斷脂零黛,莫學(xué)蘭臺愁秋語,但大言,打破乾坤隘;拔長劍,倚天外”幾句寫得何等豪情萬丈??!吳藻詞的慷慨豪邁、悲涼沉郁在《滿江紅》三首和《金縷曲·問欲呼天說》中都有所體現(xiàn),就不在此一一分析了。
吳藻、熊璉二人都是清詞史上的璀璨明珠,她們的光芒將一直存在。清代這些詞壇“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子,在她們所處的時代里勇于唱出自己的心聲,指引著后代的女性同胞們爭奇斗艷,釋放女性獨特的魅力,成為中國女性文學(xué)史上一抹絢麗的色彩,永遠熠熠生輝,光芒四射。
注:本文所引熊璉作品皆出自《淡仙詞鈔》,吳藻作品皆出自《吳藻詞》。
參考文獻:
[1] 張宏生.清代詞學(xué)的建構(gòu)[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2] 鄧紅梅.女性詞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3] 嚴昌迪.清詞史[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1.
[4] 胡云翼.吳藻詞[M].上海:民國上海教育書店刊本,1947.
作 者:駱婉,牡丹江師范學(xué)院2016級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
編 輯:李珂 E?鄄mail:mzxsl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