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
四條屏是一種書畫傳統(tǒng)流行幅式,與中堂、扇面、橫披、斗方、手卷、鏡心等其他幅式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書畫藝術(shù)的欣賞形式。長沙博物館藏有不少名家書畫四條屏作品,這些作品風格獨特,個性鮮明,頗具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現(xiàn)選取其中三組館藏近代名家書畫四條屏作品介紹如下:
1、何維樸《山水圖四條屏》(圖一)
何維樸(1842-1922),字詩孫,晚號盤止,亦號盤叟,又號秋華居士、晚遂老人,室名頤素齋、盤梓山房,湖南道縣人。何紹基之孫。同治六年(1867)鄉(xiāng)試副貢,官內(nèi)閣中書,協(xié)辦侍讀,江蘇候補知府,清末任上??F志挚傓k。
何維樸工書、畫,尤以山水畫著稱,山水宗婁東四家,清遠高妙;書法傳承祖父何紹基衣缽,得其形似,兼學顏體并融入漢魏書法而自成一體。他精通詩詞、篆刻,兼通經(jīng)史碑學,同時也是一位古畫鑒賞家和收藏家。
何維樸《山水圖四條屏》,縱145厘米,橫38.5厘米,水墨紙本。四條屏描繪自然山水景色,畫面群峰林立,山巒起伏,崎嶇陡峭,重巒疊嶂,白云悠悠,叢柏峻嶺,松蔭村舍,流泉飛瀑,景象美輪美奐。分別款署“詩孫何維樸”“詩孫”款,鈐“維樸之印”“何維樸印”白文印,“詩孫”朱文印。
這組四件山水條幅用傳統(tǒng)山水畫風格以精練嫻熟的筆墨把不同季節(jié)的各種自然山水勝景描繪出來,氣勢壯闊宏偉,首尾貫氣,渾然一體。畫面皆為平視遠景構(gòu)圖,構(gòu)圖于平遠中顯得清曠空靈。畫面遠景、中景皆寫巍峨的群山,崇山峻嶺,起伏連綿,雄姿挺拔,綿延無絕,煙嵐起伏穿插其間;畫面突顯出群峰挺拔雄奇的姿態(tài),峰巒渾厚,氣壯雄逸;筆墨干濕并用,蒼潤兼?zhèn)?,點染工穩(wěn)。中景多以繁縟細致筆墨繪山巒起伏多變,森林繁茂,錯綜有序;群山之中有山谷流泉,有瀑布飛瀉入江;山谷之中樹木參差,較為繁茂,有村舍零星分布,筆墨輕松流暢,簡括含蓄。近景皆地勢較為平坦,山巒曲折又平緩,與曲折分布的江水相連接,有平湖流水、山石樹木、茅屋草舍等,筆墨渾厚清逸,景物繁而不亂;近景中古樹蒼松依江水相伴而生,軒然挺立,虬曲蒼勁,形態(tài)各異,與整體格調(diào)搭配得非常融洽、自然。四件作品畫面結(jié)構(gòu)緊湊,布局奇崛迭宕,層次分明,疏密有致,虛實相間,濃淡相生,意境高遠幽深。整體上既富于變化又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顯現(xiàn)出粗獷、豐厚而又蒼潤的風格。
2、周家昀《山水圖四條屏》(圖二)
周家昀(生卒年不詳),字愛陶,別號田伽山人,湖南長沙人。清代畫家,光緒時歲貢生,工山水、花卉,師宗“清初六家”。
周家昀《山水圖四條屏》,縱137厘米,橫33厘米,紙本設(shè)色。分別繪“柳溪秋色”“瀟湘新雨”“白云松濤”“看瀑圖”。四條屏畫面皆描繪山巒起伏,重巒疊嶂,樹木參差、叢郁,云霧環(huán)繞;畫面有平湖、小溪、小橋流水,有茅屋草舍、亭臺樓閣,有蒼松古樹、楊柳依依,有瀑布飛瀉、山谷流泉等景物分布,有人物或悠然垂釣或靜坐觀景。諸景皆布局合理,和諧統(tǒng)一,疏密有致,繁簡相宜,一派恬靜清幽、生機盎然的江南景色。分別署“家昀”“田伽山樵家昀”等款,鈐“周家昀印”“田伽山樵家昀”白文印,“愛陶”“家昀長壽”等朱文印。
這組山水圖四條屏在結(jié)構(gòu)上皆布局有序,層次井然,相得益彰,意境疏簡;畫風較為工細,筆法沉穩(wěn),墨色蒼潤松秀,層次豐富,設(shè)色清淡典雅;山峰樹石用筆點夾相參,皴筆干濕濃淡相間,皴擦點染兼用,水墨與淺絳渲染得法。整體上這四件條幅造型渾厚古樸,富于變化,格調(diào)雅致,營造出蒼勁而又秀潤、清曠的風格。
3、郭崑燾《行書四條屏》(圖三)
郭崑燾(1823 1882),原名先梓,字仲毅,自號意誠,晚號樗叟,別號臥云山人,云臥老人,湖南湘陰人。郭嵩燾之弟,十九歲肄業(yè)于岳麓書院,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考中舉人。咸豐年間,曾先后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府。成豐二年,參與討伐洪、楊之役,因敘功賞國子監(jiān)助教銜,官至四品內(nèi)閣中書。
郭崑燾工書法,擅長行書、隸書,尤工小楷,師承顏真卿、米芾,又滲入何紹基筆法及魏晉書法于一體。文辭簡古,著有《云臥山莊詩集》八卷,文集四卷及《說文經(jīng)字正誼》四卷,均以《清史列傳》并傳于世。
這組郭崑燾《行書四條屏》字幅縱168厘米、寬45厘米,全文共196字,以行書題寫,書作雄強有力,筆墨精妙,神采飛揚,大氣流暢。特別是文章的內(nèi)涵,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風范,文詞精煉且深入淺出,情真意切而寓意深刻??钍穑骸翱∪逡恍执笕藢?,東山樗叟郭崑燾”,鈐“郭崑燾”白文印,
郭崑燾兄郭嵩燾于1877年擔任清朝首任駐英、法公使,1878年被清政府召回,1879年以病辭歸。因當時郭嵩燾認為應(yīng)實事求是地承認中國落后于西方,力主學習西方科學技術(shù),傳播西方文明的思想觸怒了頑固不化的封建勢力而為清廷所抨擊。這組郭崑燾《行書四條屏》正是在此背景下直面官場為其兄伸張鳴不平、撐腰鼓勁所書的一篇行書大作。文章言辭條理清晰、脈絡(luò)分明,有感而作,即興抒發(fā),引經(jīng)據(jù)典對當時官場的封建頑固思想進行了有力抨擊,論述客觀、真摯、精煉。通篇書法秀逸遒勁,瀟灑靈動,輕松自如,節(jié)奏跌宕起伏而又變化多端,一揮而就,氣度不凡。純熟、練達的運筆使作品與作者的精神、氣質(zhì)、情感、素養(yǎng)渾然一體,一股幽幽的書卷氣撲鼻而來,從中亦然感受到兄弟間濃濃的手足情。四件書作顯示出作者深厚的傳統(tǒng)書法功底和突出的個人風格,也是一段晚清歷史的有力見證,內(nèi)涵深刻,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是一組少見的郭崑燾書法精品。
(責任編輯: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