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
窮人拿著唯一的一塊銅錢買食品,店員接過一看,發(fā)現(xiàn)錢是假的,不肯賣給他。窮人急得直掉眼淚。正好一位軍人經(jīng)過,問明原委,就拿出一塊錢給他,把假銅錢往口袋里一放,就走了。窮人感激涕零,買了食品回家,軍人隨后上前線了。一天,一顆子彈射了過來,軍人感到前胸震了一下,可是并沒有受傷。他摸摸胸口,從口袋掏出那塊假銅錢,發(fā)現(xiàn)銅錢的正中央凹了下去——原來是這塊假銅錢救了他的命。
這就是利人利己的故事,救人急難等于救自己。
一般社會上對于利己與利人可分四種:利人不利己,利己不利人,人己都不利,利己又利人。利人不利己的事情,在佛陀的本生事跡中有割肉喂鷹、舍身飼虎的故事,是最好的典型。利己不利人可說是最普遍的,一個人存在世間上處處都以“我”為前提,為自己的利益著想。譬如鄰居同住,將自己庭院的垃圾掃干凈,將門前的水溝往兩邊沖;只要自家門前清潔,臟亂移到別人家去也不管。或者住在樓上的人,夜里打牌、歡笑,常鬧到十一二點,從不考慮樓下的人是否能夠安眠。這是自私自利、沒有公德心的人。人己都不利,這是天下最愚癡的人。看那開賭場、開酒家的人,迷惑人性,令家人不和,予人最大的不利。反看他本身,造作了惡因,以后自己還得承受惡果。還有制造嗎啡、販毒走私者,亦是人己都不利的勾當。最后一種是利人又利己,比如下面的故事:
從前印度有一位國王,名一切施,不論是誰,只要有求于他,都可遂意。在他的鄰國有一個婆羅門子,生活困苦,于是母親叫兒子去向一切施王求乞。這時的一切施王正面臨來自鄰國國王的進攻。鄰國大軍開到一切施王城下,沒有遇到抵擋,長驅(qū)直入,很快占領(lǐng)城池。原來一切施王為了不讓百姓受到損害,已于前日半夜留下印綬,悄悄出城去了。他想把城池奉獻給鄰國,以換取百姓的平安。貪得無厭的鄰國暴王為了斬草除根,出重金懸賞捉拿一切施王。
一切施王離開王宮之后,正好遇見那奉母命前來求乞的婆羅門子。一切施王得知小孩的遭遇后甚表同情,答應(yīng)滿足他的希求。小孩很懷疑,心想:一切施王身無一物,如何幫助自己呢?一切施王說:“鄰國國王正出重金來捉拿我。你拿了我的首級去換取重賞。”小孩不忍心,最后一切施王說:“你把我捆綁起來,押送過去,總可以吧?”
小孩年幼無知,便照一切施王的話去做。進入城內(nèi),城中百姓看到一切施王被捆縛回來,都悲傷不已。有人把一切施王被抓的消息傳給了暴王,暴王隨即命人將其帶進宮里。大臣們看到一切施王,都伏地痛哭。暴王問大臣們:“你們?yōu)槭裁幢瘋??”“大王,一切施王不但丟棄了國家和王位,現(xiàn)在更把他的身體生命布施給人,他的行為實在偉大,我們被感動得情不自禁!”
暴王聽了大臣們這么說,殘暴的心漸漸平息下來。他跪倒在一切施王的面前,把印綬還給他,說:“我得到你的國土,但我沒有得到你的民心;你雖把一切都甘愿施舍,但你擁有最寶貴的仁心?,F(xiàn)在我明白了,用暴力獲得的東西沒有價值,你的國家我還是還給你。”
這就是利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