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
夏季驕陽似火,酷暑難耐,古人在沒有風扇、沒有空調(diào)等消暑設施的情況下,只能或棲于遮陽處,或躲于樹蔭下,或倚靠水畔旁,或走入深山中,完全采用自然的條件進行納涼。而古代文人尤其是宋代文人筆下關于消夏避暑的諸多詩句,詠誦之時,常給人帶來絲絲清涼。
北宋文學家秦少游有一首詩,標題就叫《納涼》:“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其首句用“攜”“來”“追”三個動詞,逐級遞進地表達詩人追尋理想中納涼勝地的內(nèi)在感情,幻想著在綠柳成行、畫橋南畔處閑倚胡床的美妙圖畫。月明之夜,船家女兒吹著短笛,在水面縈繞不絕,晚風初定,池中蓮花盛開,沁人心脾。這種由外而內(nèi)的涼意讓人沉醉,燥熱也自然退去。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有首詩為《六七月之交山中甚涼》,只是看看這個題目就令人心忘躁熱,其詩云:“城市方炎熱,村墟乃爾涼。拂窗桐葉下,繞舍稻花香?!?/p>
宋代詩人葛元懷喜歡在休閑消夏時觀察大自然的情狀,以此尋求樂趣,他在《夏日》詩中云:“曉荷承墜露,晚岫障斜陽。樹下地常陰,水邊風最涼。蟑移驚鵲近,鷺飛得魚忙。獨坐觀群動,閑消夏日長。”炎炎夏日,正是大自然充滿勃勃生機的時節(jié),詩人一邊乘涼消夏,一邊欣賞著眼前的景色,真是情趣盎然,樂在其中!
宋代人消夏是很講究去處的。詩人真山民愛到山中亭子里避暑,他在《山亭避暑》詩中說:“怕礙清風入,丁寧莫下簾。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趨炎。竹色水千頃,松聲風四檐。此中有幽致,多取未傷廉?!北M管是炎炎夏日,但身居山亭中,哪兒還會有暑熱之感。
夏日的寺廟也是乘涼的好去處,北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梅堯臣有一首題為《中伏日妙覺寺避暑》詩:“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不須河朔飲,煮茗自忘歸。”盛夏,城鎮(zhèn)赤日如烤,而山中則清風繞屋,禪房內(nèi)花木蔥蘢,長廊曲徑幽深,于此避暑品茗,自然樂而忘返。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卻十分樂于水邊納涼,他在《洞仙歌·冰肌玉骨》中寫道:“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p>
而被譽為“一代詩宗”的南宋楊萬里有一首《桑茶坑道中》,則描寫了一個牧牛的小童為避酷暑睡臥柳蔭之下的悠閑情趣:“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p>
梅子是果梅樹結的果,亦稱青梅、酸梅等,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等功效。夏天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南宋的詩人們自然不會忘記將梅子入其詩句。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范成大在《四時田園雜興(其二)》中寫道:“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贝嗽妼懥私瘘S的梅子,讀來令人口角生津、暑氣全消。
楊萬里則在《初夏睡起》詩中曰:“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钡搅讼奶欤嵛妒愕拿纷映酝?,牙齒上還殘存著一絲絲酸味,午睡醒來,看到孩子們捕捉飄飛的柳絮,這時你還會感覺到夏天的陣陣熱浪嗎?
宋代的消夏詩妙趣橫生,紛紜繁多,可謂盛產(chǎn),這里只是列舉一二。炎炎夏日,品讀這些膾炙人口的消夏詩,仿若有清風吹走了燥熱,又如清涼的山泉浸透了暑熱難耐的軀體,令人感到爽快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