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直
杜蘭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文/李 直
杜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雷達信號處理和雷達目標識別方法研究及系統(tǒng)實現(xiàn)方面成果卓著。主持完成1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口863項目、國防預研基金項目。2010年三秦學者,2016年獲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榮譽稱號。
“獨創(chuàng)”“最早”“發(fā)明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杜蘭,這位已在雷達目標識別技術領域鉆研了10余年的“80后”,再一次以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榮譽,為自己的科研之路錦上添花。
最初接觸雷達目標識別領域是在杜蘭做本科畢業(yè)設計時。在導師保錚教授的指導下,杜蘭逐步認識到,雷達目標識別技術作為一項關乎國家防御能力的重要技術,一直都是學科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然而,困難并沒有阻止杜蘭前進的腳步。反之,
從基礎開始,杜蘭將研究逐步深入?!按T、博期間,我集中研究了高分辨雷達回波特性和統(tǒng)計建模?!倍盘m回憶道。然而,臨近博士畢業(yè)時,危機感和瓶頸感卻撲面而來?!拔覀冊诶走_信號處理方面的研究是有優(yōu)勢的,但要想讓研究更進一步,還要彌補在機器學習和模式識別方面的欠缺。”意識到突破所在,杜蘭毅然決然前往美國杜克大學,深入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方法。
終于,經(jīng)過十多年的積累和努力,杜蘭獨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高分辨回波統(tǒng)計識別框架。這種更適合于雷達目標高分辨回波特性、在應對噪聲、干擾和在線建庫方面都更具優(yōu)勢的框架得到了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的認可和使用。
十多年來,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迎難而上中,杜蘭勇敢前行。這份勇氣,在杜蘭看來,得益于父親的循循善誘。回憶起兒時的學習經(jīng)歷,杜蘭感慨道:“我從小學習新東西不是很快。父親總是鼓勵我慢慢來。父親會仔細了解我跟不上的原因,然后從我能理解的角度幫我想辦法,有時甚至自創(chuàng)一些方法?!?/p>
多年來,杜蘭及所在團隊的科學研究一直堅持面向實際應用:雷達目標分類技術解決了目標分類重大技術難題,為提升我國現(xiàn)有裝備的信息獲取能力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獲得2015年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此外,杜蘭還最早將貝葉斯統(tǒng)計學習方法應用于雷達目標識別,重點解決了小樣本學習和噪聲穩(wěn)健兩個關鍵性工程應用問題。相關成果在貝葉斯方法理論研究、圖像處理、生物信號分析、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也有所應用。
談到目前取得的科研成就,杜蘭謙虛地表示:“談不上成就,只能說取得了一些進展。這要十分感謝保錚老師的指導和引領。保老師教會我最基本的科研方法、歸納總結的能力以及科研所需的嚴謹和仔細?!毖永m(xù)著保錚老師的教導,杜蘭在研究生的培養(yǎng)上也十分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嚴謹科研作風的樹立。
由于項目的需要,杜蘭和研究生經(jīng)常會去一些條件艱苦的實驗場所處理數(shù)據(jù)。而為了保證教學工作,杜蘭只能常常在兩地之間往返。談到這里,杜蘭特別對家人的支持表達了感激:“愛人對我的事業(yè)很支持。在我工作繁忙的時候,愛人經(jīng)常獨自承擔家里的大小事情,還對我照料有加?!倍鴮τ诔鯙槿四傅亩盘m來說,家人的支持更是給她吃了顆“定心丸”,讓她得以心無旁騖地投入科研。
“一個技術理論方法的實用化是一個不斷試驗、不斷改進的長期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很多人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被貞浧皤@獎背后的故事,杜蘭說:“不同平臺上的應用會衍生出不同的新問題,團隊成員協(xié)同努力,在設備上進行無數(shù)的調試和改進,最終才能實現(xiàn)應用?!笨蒲兄纷⒍x不開團隊的協(xié)作,“我能夠取得一些成績,離不開老師、同事和學生的幫助支持。能夠遇到這么優(yōu)秀的團隊,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倍盘m說。
談到這些年獲得的榮譽稱號和獎項,杜蘭認為,獎勵是總結和歸納的過程,最重要的是通過評獎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
“一些同學、朋友和學生也問過我,女生做科研工作是不是太苦了。對我而言,科研工作貴在堅持。雷達目標識別很重要,但我們現(xiàn)在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所以,我不會放棄,也不覺得苦”,杜蘭堅定地說,“從讀書到工作,每一步都是新的挑戰(zhàn),每一次成績的背后都是堅持的力量?!?/p>
(責任編輯 計科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