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娟
這是四年級的一次寫植物習作。為了寫好這次作文,我提前兩周布置學生觀察自己喜愛的植物,并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作好記錄。習作課到了,學生興高采烈地帶來了照片、自己畫的畫,有的甚至連小花盤也帶來了??匆粋€孩子的水仙花特精神,我問:“能寫成作文嗎?”孩子搖了搖頭,感覺沒什么好寫的。
要是以往,我會指導學生怎樣開頭,比如:“我很喜歡花,什么紅艷嬌貴的美人蕉,香氣迷人的桂花……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水仙花?!苯又鴮懰苫ǖ男螤睢㈩伾?,還有它那堅忍不拔的品性,最后寫對水仙花的喜愛之情。
然而,這是學生自己的嗎?以后再寫別的內容也這樣嗎?這節(jié)作文課我又留給了學生什么?難道僅僅是為了完成一次作業(yè)?我改變了引導學生怎樣寫的初衷,展示了自己養(yǎng)植的一種蘭草。
“啊,老師也帶花來啦!”“想知道老師怎么寫的嗎?”“想!”下水文發(fā)到每個學生手中。
學生邊聽我誦讀邊看實物展示———那碧綠細長的葉,由綠變藍的果,密而龐大的根……為什么老師會寫呢?學生默讀下水文寫下感受,匯報交流。
生:老師從花、葉、果、根四個方面仔細觀察,很全面。
(師板書:觀察要全面,從多個角度去觀察)
生:我感受到老師很會想象,由花想到小米粒,由果實想到一串串珍珠、藍寶石……
(師板書:邊觀察邊展開想象)
生:老師不僅用眼睛看,還用鼻子聞,用手摸,用口問———主動請教養(yǎng)花人,還上網查資料……我只看一下,當然寫不好。
(師板書:觀察還包括耳聞、口問、鼻嗅、嘴嘗、手觸、心想和查閱資料)
這里,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再是老套的寫法訓練,而是如何調動眼、耳、鼻、口等多種感官去感悟體驗,發(fā)現素材,增強儲備,從而塑起形象,積淀感情。
至此,我還沒有急于讓學生開始習作,而是留一周時間讓學生再觀察、調查、研究,把自己的新發(fā)現記在卡片上。學生們樂此不?!械陌l(fā)現把仙人掌的葉子剪下來,栽在花盤里竟然能成活;有的用鼻子聞出葉子也有香、酸、臭等各種味道……有一個學生竟由吃草莓而觀察它的色、形,進而詢問媽媽草莓花的美,又上網查閱了有關草莓的佳句,形成了草莓資料卡片。在這樣的基礎上寫作就不會浮光掠影,胡編亂造。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绷曌鬟^程何嘗不是如此?在這里,習作已成為學生發(fā)現與表達的快樂之旅。
(作者單位:郴州市蘇仙區(qū)湘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