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田
【摘要】:由于傳統(tǒng)思想的根深蒂固,導致美術課程一致處于邊沿課程的位置。中學學校對美術教學的不重視導致美術課堂教學模式單一,然則歷史和時間始終是向前的,伴隨著新課改對傳統(tǒng)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相信美術課程作為邊緣課程的格局一定會被打破,而美術教學模式也會越來越好。
【關鍵詞】:美術鑒賞 美術教學模式
我國的新課程改革是在世紀之交,素質教育開展已經取得一定的經驗,借鑒以往歷次課程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新課程下中學美術教學的模式改革供給一些有重要的參考。美術課堂中還要求學生欣賞的同時還要對作品作出自己的評述。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之中,學生作為美術學習者的主體,對美術教學模式起著關鍵作用。其實學生本身才是影響課程確定的重要變量,當學生相信課程能夠使他們學會重要的東西時,他們會認同并努力學習這些課程。課程內容與他們的需要、興趣和關切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時,他們可能就會完全聽從學校安排甚至能通過學校對其測試,很快將所學內容忘得一干二凈。學校和老師卻能通過影響學生而成功的處理這些問題。
1、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現(xiàn)狀
1.1理論依據(jù)
大多數(shù)中學所采用的美術學科的教材都是《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出版社出版的課本及講義被稱為立項教材或者統(tǒng)編教材,在全國范圍內使用。教師多數(shù)以教科書和隨教科書附帶的光盤為主要的講課依據(jù),不重視書外的其他衍生知識,忽視各科學科的相互聯(lián)系,不利于學生的進行各學科之間交叉聯(lián)系的學習。
1.2教學目標
雖然美術課程作為邊緣性課程但是根據(jù)學校要求美術課堂教學還是以大綱和教材規(guī)定的目標為目標,以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為唯一評價尺度。美術雖然是有知識性和理論性,但是技能性也很重要。知識單一按照教材的內容教學容易讓學生造成紙上談兵的狀況,達不到動手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
1.3教學程序
在常規(guī)授課階段,教師主要“傳遞—接受”“示范—模仿”等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進行課程開展。無論是在美術鑒賞課領域還是造型、表現(xiàn)設計課領域方面都顯示出單一的授課模式。教師根據(jù)課前備好的教案中的程序進行課堂模式的發(fā)展。教案是上課的腳本。按照既定的教學程序上課,按部就班,課堂氣氛死板,學生容易缺乏興趣,不重視美術課程,不重視美術創(chuàng)作。
1.4實現(xiàn)條件
由于對美術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大部分家長、領導和教師受長時間的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對美術教育不重視,更有認為美術課就是休息課。特別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美術教育更加偏愛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而忽視中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所設的課時也比其他學科相對來說要少的多。很多學校對美術教學的投入比較少,美術硬件設施達不到一般教學要求,使得美術參考及書籍資料、專用的美術創(chuàng)作教室、美術教學設備與器材等短缺,導致欣賞、手工等教學內容無法開展,不利于學生美術學習。
1.5教學評價
中學美術教育的評價主要通過考察考試和總結來完成,且限于教師評價。教師采取簡單明要的診斷式的形成性檢查測量連接所有的學生已經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差距和錯誤,并馬上詳細的反饋給學生,這種教學評價方式非常單一而且容易造成教師的主觀性思想強壓學生創(chuàng)想性思想。
2、優(yōu)化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策略
2.1高度重視美術教育課程
為了中學美術課堂教學得以提升,最重要的是要讓美術教育得到普遍的認可。所有存在的美術作品都是創(chuàng)作者處在當時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并把自身的審美方式和情感出發(fā)于美術作品之中,這些美術作品是通過創(chuàng)作者有意識或無意識來表現(xiàn)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大多數(shù)的美術作品時具有富厚的內在涵義和意蘊,是一種文化內涵和精神意義的表現(xiàn)。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美育的教育是主要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起著必然的指導意義,需要社會、學校、家長、老師和學生多方面來充分重視美術課,積極配合并給予支持,使得美術課堂能夠完好地發(fā)展。
2.2重視美術教學設計
(1)學習特征分析
目前,我國普遍的中學生都有較大的學習壓力,并且其學習任務也較多,學校的關注、老師的要求以及父母的期望,使得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加重。所以,在進行美術課程的實施時,美術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來自各方面的學習壓力,首先需要營造一個完好而又具有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緊湊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美育的學習使其得到放松,讓學生在美術鑒賞的課程中用心去感受和體驗美術作品帶來的藝術美,并且去理解美術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
(2)教學目標設計
從我國美術新課程標準和制定新課程標準專家對教學目標設計的評論來看,引用了布盧姆的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三個領域。教育總目標是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定。在進行美術課程時,讓學生更多的學習和了解美術知識與技能,運用直覺、想象、思維以及美術現(xiàn)象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將美術與其他學科融入在一起,并將美術豐富的語言運用于各科的學習之內;培養(yǎng)美術情感的持續(xù)發(fā)展,提高審美和藝術素養(yǎng),摯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
(3)教學實施設計
在掌握學生學習程序的具體運用時,還要依靠對學情狀態(tài)的了解,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靈活多變地選取最適合的。在課堂實施設計過程綜合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的美術認知學習和美術技能學習,還要充分利用好多媒體功能以及網絡進行對美術課堂的輔助,抓住學生的多重感官的吸引力,打造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給予學生更多的動手的機會,讓學生自身在美術理論和實踐中進行美術鑒賞。
2.3提高中學美術教師素質
中學美術教師自身的素質對美術教學與課程的發(fā)展和推進有必然的聯(lián)系,各學校應當更加關注美術課程,提升美術老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并且使美術老師在自身對美術的喜好之情全身心地投入于美術教學中。并且還應公開招聘優(yōu)秀的具有豐富美學素養(yǎng)和美學理論的專業(yè)美術教師,建強美術教學的師資隊伍,使得美育的開展和實施得到充分的保障。
【參考文獻】:
[1]何良玉.新形勢下中學美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4.
[2]張小鷺.現(xiàn)代美術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