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宛澍
糟溜魚片是一道賞心悅目的菜,魚片白如雪,糟香既濃且醇,間有木耳點綴,整道菜晶瑩閃亮,看了就不禁令人食指大動。
全國各地都有糟溜魚片,甚至遠在彼岸的San Francisco和Los Angeles也有這道菜。好像有魚的地方,糟溜魚片都是當(dāng)?shù)孛?,至于這道菜是從哪里起源的,我問了許多人都不知道,看來還是要靠文史學(xué)家去考證了。
上海,糟溜魚片也是名菜,只是近年來,上海的飯店里幾乎已經(jīng)見不到這道菜了。一來是此菜利潤太薄,君不見現(xiàn)在的飯店,鱖魚動輒五十八元一斤,貴的九十八也有,其他鯛魚、斑魚等更不用說了,而糟溜魚片,若是貴至四十元一盤,已算天價;二來名貴魚種往往清蒸,省時省力,而糟溜魚片就算再容易,也比清蒸難得多了,吃力不討好并有可能蝕本的生意,有誰肯做?
其實糟溜魚片也不是那么難做,家中也能制作,而且不用考慮成本利潤之類的雜事。
我們先說糟油,地道的糟油是用麻油及酒糟加香料做出來的。糟油以太倉的最好,清袁枚《隨園食單》有云:“糟油出太倉,愈陳愈佳?!痹幸欢螘r間,北京王公貴族爭食糟油制品,一時洛陽紙貴,糟油賣得比好酒還貴,就連慈禧太后還派人專程到太倉采購,并賜“進呈糟油”金匾一塊。
有人說糟油亦稱糟鹵,其實不然,糟鹵不用麻油,是用水、酒、香料與糟泥拌勻,沉淀而來,一般多用作浸漬涼菜。
要燒魚片,當(dāng)然要有魚,糟溜魚片,宜用體型較大,肉厚且價格不貴的魚制作。北方喜用鯉魚,上海人呢,從不食鯉魚,取而代之的是青魚,菜場里往往可以分段購買,頭、尾、中段,價格均不相同。我們可以買一段魚身,大約一斤左右即可。
用青魚做是最正宗的,但并不是最好吃的,因為青魚相對來說,肉質(zhì)疏松而且稍有泥土氣?,F(xiàn)在鱸魚、黑魚也是大規(guī)模飼養(yǎng),價格便宜,亦為可選魚種。
一般家庭,鱸魚是首選,斤把一條,可炒一大盆,所費不過近十元;而黑魚呢,肉緊味鮮,不易炒老,可是魚身滾圓,皮附黏物滑不溜秋,除非刀工過硬,橫批,否則魚片太小,沒有看頭。
先把魚身橫放,刀平臥,沿脊骨下刀,割破魚背,再進刀,然后沿腹骨再切,如此一刀即可剔出魚骨。剔骨要用“軟硬勁”,切忌快刀快手,切斷魚骨,吃起來便不爽利了。
剔除魚骨的肉,要將之批成魚片,不要切得太薄,薄了,魚肉易老易碎,但也不要太厚,太厚的話,魚肉不熟,不易入味。魚片的厚度大約在七八毫米左右,大小為一寸至寸半。魚片最好活殺現(xiàn)切,即時烹調(diào),如果是從冰箱里拿出,要在水中浸泡十分鐘左右,讓魚肉吸水,變得膨松,術(shù)語謂之“醒”。
魚片批好,撒少許鹽,再舀一至兩小勺淀粉,并加些許料酒拌勻,謂之“上漿”。上漿的時間不宜過長,五六分鐘即可,由于撒了鹽,時間長了易使魚肉脫水變老。
把鍋先燙一下,倒入油,油要多,火要大,等油有五六分熱的時候,將魚片一片片放入油鍋氽一下,收結(jié)表面漿水,即可撩起,瀝油待用。這道工序叫做“滑油”。
鍋中再放油,倒入黑木耳煸炒,然后倒入小半碗水,若有雞湯更好,改用大火,等油水開始爆起來,立刻倒入人魚片及半碗糟油翻炒,并且勾芡“著膩”,起盆淋油,撒上蔥花,即可起鍋。
糟溜魚片,勾芡一定要薄,如果湯水太多的話,不必全部盛上,菜色一定要白,其中訣竅多多,一要鍋凈,二要油淡,其三糟油要用水兌淡,如果魚片能夠去皮,則是更佳;也有人先將魚皮切碎,裝盆后撒在盤面,倒也好看。
前面說的是傳統(tǒng)的做法,如果嫌煩直接爆炒魚片,然后加糟油再勾芡便是,只是如此做法,風(fēng)味差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