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選擇伴侶的時候會變得十分地挑剔,從相識到最終建立伴侶關(guān)系并生兒育女需要經(jīng)歷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這一過程會不會太浪費時間了?也浪費了太多的精力?最新的研究或許能告訴你答案。
通過科學分析來研究動物相愛的過程十分具有挑戰(zhàn)性,過程中會產(chǎn)生許多令人困惑的潛在因素。如果以我們?nèi)祟愖约鹤鳛檠芯繉ο螅瑢嶒灂艿缴鐣惱淼闹T多限制。來自德國Max Planck鳥類學研究所的Malika Ihle、Bart Kempenaers和Wolfgang Forstmeier則以斑胸草雀(Poephila guttata)作為對象來研究它們的擇偶過程。
斑胸草雀在許多方面與人類相同,它們奉行一對一的伴侶關(guān)系,也會共同撫養(yǎng)后代。每只雌性斑胸草雀個體擇偶標準有其特殊性,但也會有一些共通之處。
以160只斑胸草雀作為試驗樣本,研究者為它們營造一個快速配對的機會。20只雌鳥與20只雄鳥為一組自由配對,一旦它們配對成功,一半“夫婦”被允許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對于另一半斑胸草雀“夫婦”,研究者便開始扮演嚴厲的家長角色,將它們棒打鴛鴦并重新強行配對。對于斑胸草雀“夫婦”來說,無論“幸福”與否,它們都被安排在各自鳥籠內(nèi)哺育后代,研究者同時評估它們的行為及其卵的孵化率、雛鳥存活率等。
實驗結(jié)果顯示,自由配對的個體其雛鳥存活率比強行配對的個體要高37%,強行配對的個體巢中卵的未孵化率是自由配對個體的三倍。強行配對的斑胸草雀巢中的卵大部分被親鳥掩埋后置之不理,還有許多雛鳥在孵化后死亡。雛鳥孵化后的48小時內(nèi)的黃金時間段十分需要親鳥的細心照料,與自由配對組相比,強行配對組對其后代的照顧程度明顯欠佳。
通過在求愛期觀察這些斑胸草雀“夫婦”的行為,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些明顯的差別。雄性斑胸草雀無論是自由配對還是強行配對,它們對雌性的另一方并無差別對待。但雌性則不同,強行配對的雌鳥明顯不愿意接受另一方,與對方交配的意愿要低很多。強行配對的“伴侶”明顯沒有自由配對的“伴侶”恩愛,它們對伴侶更為“不忠”。有趣的是,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的推移,雄鳥“出軌”的幾率變大而雌鳥變得不愿“出門”。
每只斑胸草雀在選擇伴侶時有自己特殊的癖好,旁觀者很難直接觀察到?jīng)Q定求偶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促進點。這一促進點提高了雌鳥交配成功的可能性,也激勵了它們肩負起照顧雛鳥的責任,斑胸草雀“夫婦”一起盡最大的努力通過認真繁育后代將自己的遺傳基因傳遞下去。
與之前社會學家們關(guān)于自由戀愛婚姻與包辦婚姻之間差異的研究結(jié)果相比,此次以斑胸草雀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其求偶行為的實驗結(jié)果并不出人意料。對于愿意攜手一生的伴侶來說,我們還是應(yīng)該祝福他們,不要棒打鴛鴦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