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烏拉特蒙古族傳統(tǒng)金銀器制作工藝
——以烏拉特中旗為例

2017-07-01 20:53王春艷付
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金銀器巴特爾頭飾

王春艷付 軍

(1.內蒙古藝術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三中,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烏拉特蒙古族傳統(tǒng)金銀器制作工藝
——以烏拉特中旗為例

王春艷1付 軍2

(1.內蒙古藝術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三中,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烏拉特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北部地區(qū),繼承了蒙古族古老民族民間民俗文化傳統(tǒng),由于清政府實行盟旗制度,把蒙古族按照地區(qū)劃分為部落組織,烏拉特蒙古族作為部落的一支,很好的繼承本部落的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金銀器制作工藝是烏拉特部落文化的典型代表。

烏拉特蒙古族;金銀器;制作工藝;文化傳承

金銀寶石是最珍貴且豪華的裝飾品,色澤鮮亮,質地純凈,閃閃發(fā)光。金銀屬高純度金屬,它的物理性質決定以單質的狀態(tài)存在,經過長時間放置也不容易被腐蝕變色,金銀的穩(wěn)定性即使經過千年以后,仍然可以閃亮璀璨。金銀從古至今都是物質財富的象征,同時金銀也是交換的媒介和尊貴身份的象征。隨著人類審美需求的提高,利用金銀的延展性和寶石的裝飾性打造各種器皿和裝飾品也愈發(fā)興盛。

“遼寧省牛河梁紅山文化第二地點第四積石冢頂部附葬小墓中,隨葬一件銅環(huán)飾,經鑒定為紅銅質,為我國迄今發(fā)現最早的銅標本之一,證明北方草原地區(qū)的冶銅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盵1](56)出土戰(zhàn)國時期的墓葬中發(fā)掘銅器的部分器表就有錯金、鎏金且鑲嵌綠松石等裝飾。在北方游牧民族棲息的草原地區(qū),經考古學家研究發(fā)現,金屬冶煉技術在新石器晚期就已經出現,隨著青銅器在草原上出現,青銅的鑄造與加工技術加快了金銀器的發(fā)展,商代已經具有了澆鑄黃金技術,利用黃金更好的延展性,制作各樣的黃金飾品?!皬目脊虐l(fā)掘的資料來看,我國黃金的發(fā)現和使用,略晚于銅和青銅。商代以前只有零星的出土物,商代和西周,金質出土物數量漸多,種類也較多,但皆為小型的裝飾制品,或是人身上的配飾,或為其他器物上的飾件,至東周小件金飾品等有進一步的增長,同時還出現較大金質器皿?!盵2](65)在青銅器技術不斷提高的同時,金銀器的加工技術也得到了高度的發(fā)展,至春秋時期,金銀器的制作技術已經發(fā)展到較高水平。

一、蒙古族傳統(tǒng)金銀器制作的歷史沿革

“北方民族金屬工藝的歷史從春秋戰(zhàn)國時代白狄中山國的遺存中已出現,肅慎、東胡、匈奴、白狄、鮮卑、烏桓等,其中東胡、匈奴、鮮卑最有代表性,”[3](77)并對中原文化產生一定影響。金子稀有珍貴歷來被人們看重,令權貴們趨之若鶩,金子做成的工藝品和裝飾品更是作為至高尊貴的象征。白銀的使用要略晚于黃金,銀的物理性質同金一樣具有高延展性,白銀比黃金硬,比銅軟,塑造性強,因此金、銀和銅成為金銀器加工的主要材料,人們在的開采挖掘中發(fā)現,白銀比黃金分布數量多,銀器的制作要多于黃金制品,銀器逐漸也能為百姓所有。銀器一直是蒙古族最珍愛的寶貴器物,當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后,在擴張領土的同時,也掠奪了大量的金銀和手工藝人,銀器數量急劇增多,制作工藝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于是在蒙元時期創(chuàng)造了銀器文明。銀器的普遍使用也與蒙古人崇尚白色有關,銀是最白的金屬,白銀本身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牧民們利用白銀制作各種餐具供日常使用。

“北方草原金銀器的發(fā)展過程中,因著草原絲綢之路的影響,吸收和借鑒了西方文化的審美特征,西方國家的造型元素豐富了草原游牧民族金銀文化。草原絲綢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帶溝通歐亞大陸的商貿大通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盵4]根據考古資料顯示草原絲綢之路約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初步形成,一直延續(xù)到現代,這與亞歐草原形成的早期的游牧文化有關。

游牧民族歷代在蒙古高原地帶繁衍生息,是亞歐草原游牧文明的傳承者和締造者,也是連接東西方文明的傳播者和繼承人。草原絲綢之路是對外貿易往來的主要通道,建立驛站,利用戰(zhàn)車運輸金、銀、寶石、絹帛、貢品等貴重資源,促進了金銀器的流通與發(fā)展。“蒙古族金銀器工藝是北方的傳統(tǒng)工藝,在歷史上東胡、匈奴、鮮卑、契丹都有過發(fā)達的金銀器工藝,蒙元時期不但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而且有了很大的發(fā)展。”[5](92)蒙古族崇尚自然,多以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動植物為素材,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金銀器圖案主要以花卉圖案、動物紋樣、幾何紋樣為主。動物紋樣繼承了傳統(tǒng)的動物和植物紋樣。福、祿、壽、喜是蒙古族裝飾紋樣中最常見的圖案,其中卷草紋、犄紋、云紋、萬文、八寶圖案也普遍應用在金銀器上。還有回紋、盤腸、八結、方勝等紋樣。這些圖案經過幾千年的變化、組合與創(chuàng)新,形成了今天具有象征寓意的裝飾紋樣,是蒙古族象征吉祥,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蒙古族由部落分支組成的,每個部落都有其獨特的部落風格文化,對其挖掘、整理,作為文化遺產保留下來,是很重要的

二、考察烏拉特蒙古族傳統(tǒng)金銀器制作工藝傳承的一般情況梳理

現今對金銀器的研究探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學術界也發(fā)表了很多相關的著作,但是對金銀器區(qū)域性的特點研究還沒有普及,而烏拉特蒙古族的金銀器因其歷史文化悠久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傳統(tǒng)手工制作工藝獨具特色且傳承深遠,金銀器的制作工藝具有典型的代表特征。為此,《蒙古族傳統(tǒng)手工制品的現狀調查及傳承機制的研究》課題組選擇烏拉特中旗進行田野考察,對烏拉特蒙古族金銀器的歷史傳承、制作工藝、民俗等進行考察研究。

筆者拜訪了斯慶巴特爾老師和布仁畢力格老師,他們是兄弟倆,是烏拉特中旗民間工藝大師烏奇日樂的第三代傳人。這次考察較詳細的了解烏拉特蒙古族傳統(tǒng)金銀器的歷史、特點、習俗以及制作工藝,并參觀了金銀器制作工作室和傳統(tǒng)的金銀器制品。斯慶巴特爾被稱為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也是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人,其傳承和發(fā)揚了蒙古族特有的金銀器制作風格,并把它融入到現代金銀器藝術品制作中。“斯慶巴特爾師傅于1974年開始跟隨父親(著名民族手工藝傳人)學習蒙古族民間傳統(tǒng)金銀器制作一直到1981年老父親辭世為止,系統(tǒng)的學習和實踐了蒙古族民間傳統(tǒng)金、銀、銅、寶石鑲嵌等工藝。一直以來都從事蒙古族金屬工藝品的手工制作,設計制作蒙古族各部落傳統(tǒng)頭飾、金銀首飾、日常金、銀、銅用具,以及蒙古族手工工藝精品首飾。自1994年來呼和浩特市創(chuàng)藝以來先后培養(yǎng)出29名徒弟,2004年創(chuàng)辦了斯慶巴特爾手工藝店。”[6](20)

他的部分代表作品有“2000年斯慶巴特爾師傅在國內首次恢復創(chuàng)作了蒙古國頭飾和巴爾虎部落頭飾各2套;2001年將失傳的傳統(tǒng)烏拉特中旗部落頭飾還原創(chuàng)作5套;2007年將失傳的傳統(tǒng)蘇尼特頭飾、傳統(tǒng)的察哈爾頭飾、傳統(tǒng)阿巴嘎頭飾還原創(chuàng)作9套,對搶救、挖掘、繼承民族傳統(tǒng)工藝做出了杰出貢獻,因此當年被自治區(qū)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評為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榮譽稱號;2009年給第六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jié)創(chuàng)作傳統(tǒng)鄂爾多斯(2套)、烏拉特(2套)、科爾沁(4套)、巴爾虎、喀爾喀、察哈爾、蘇尼特、烏珠穆沁、克什克騰、阿巴嘎、和碩特、伊斯蘭、茂明安、達爾罕、土默特(2套)、四子王旗等蒙古族各部落傳統(tǒng)頭飾共22套。2010年純手工打造手寫體、陽文(凸字)銀版《蒙古秘史》共185塊,紫銅花紋邊、黑檀木框,是世界上唯一的銀板檀木座作品?!盵6](20-21)他制作的《鎏金蒙古刀》獲首屆內蒙古民間工藝博覽會上獲金獎和蒙古民間文化“阿爾丁”獎。2017年內蒙古農業(yè)大學組織承辦關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蒙古族服飾藝術(頭飾及配飾),來自內蒙古各個盟市的40多名學生,他們都是金銀器的傳承人,并邀請了工藝大師潘德月老師指導授課,聘請金銀器工藝大師斯慶巴特爾為指導教師。并且蒙古國立大學博士塔拉和幾位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年輕教師正式拜斯慶巴特爾大師為師,繼續(xù)傳承烏拉特蒙古族金銀器手工藝品的制作工藝。

三、現今烏拉特蒙古族金銀器的典型器物與制作工藝

烏拉特在史籍又有烏喇特、烏拉忒、吳喇忒、吳拉忒等不同譯稱。目前沒有明確的解釋,學者們普遍認為烏拉特為‘能工巧匠'的意思?!盵7](8)烏拉特部落原屬科爾沁蒙古部。屬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嫡系后裔,明清以前,烏拉特蒙古人游牧于呼倫貝爾草原北部,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清兵進入關后,為防止喀爾喀部的侵擾,奉命向西遷徙,逐漸游牧到河套地區(qū)?!艾F今,烏拉特中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東北部,北與蒙古國交界,有184.4公里的邊界線。東與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固陽縣為鄰,南與烏拉特前旗、五原縣、臨河區(qū)、杭錦后旗相連,西連烏拉特后旗。”[7](9)

圖1 斯慶巴特爾老師(右)

圖2 銀飾件

在烏拉特中旗的這片土地上,是較為典型的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并存的地區(qū),歷史上就有許多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如東胡、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烏拉特部落是蒙古族諸部之一。古代蒙古族活動過的區(qū)域十分遼闊,文化藝術在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變遷中同樣呈現出多樣性,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即有同一性又有各自部落的特別性。金銀器在這些蒙古族民俗文化中就表現出這樣的特色。例如在蒙古族婚禮上新娘的頭飾,每個部落的頭飾都不盡相同,配飾也有很大的差異,但卻都是本部落的經典之作,絕不含糊。馬鞍一直都是草原上的必需品,也是民間工匠們津津樂道的手藝表現,馬鞍、馬鐙也因部落分支地域和傳統(tǒng)的不同,樣式也有較大的差異。這次的考察之中,斯慶巴特爾老師為我們主要講解了烏拉特蒙古族馬具、頭飾、蒙古刀、鼻煙壺、銀碗等十幾種金銀器的材料、樣式、加工與制作,親眼看到精美的手工藝品,不得不驚嘆斯慶巴特爾老師高超的工藝技術和深厚的民族藝術素養(yǎng)。

據斯慶巴特爾老師介紹其實現代蒙古民族采用的金銀器原料都是十分相近的,制作工藝也是大同小異,只有在設計表現上因地區(qū)的不同而有差別,原料主要以白銀為主,還有金、紫銅、合金,黑紫檀木、鋼材、珊瑚、松石、象牙等。利用錘打、澆鑄、鏨花、編制、雕刻、鑲嵌、掐絲等技術,制作出不同用途的金銀器用具。在金器的制作中,鑲嵌和掐工的技藝屬于極為高端的技術,也稱為金細工藝。從經濟民俗來看,銀器在蒙古族的生產生活中已經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打制銀器也成了三百六十行中一個不可或缺行當。蒙古民族建立政權的統(tǒng)治時期,領土極度擴張,俘虜了大批的中原與歐亞金銀器手工藝人,他們在為統(tǒng)治階層服務的同時,也把金銀制造的工藝傳授給當地的牧民,使得北方草原上也出現了不少能工巧匠。

現代烏拉特蒙古金銀器制作工藝中焊接技術中也普遍使用銀焊和銅焊,很少使用錫焊,因為錫焊不耐高溫。云石膠作為粘稠劑使鑲嵌更加牢固,替代了傳統(tǒng)的白芨。電鍍法的運用使鎏金工藝變得更加安全,避免了汞的毒害。拋光也是金銀器制作中很重要的程序,以拋光制作表面效果,表面閃閃發(fā)光,工藝精湛,體顯高超技藝。制作工具:壓片機、拉絲板、腳踏風箱等。

烏拉特蒙古族的頭飾是具有明顯的部落特征(圖3),蒙古族目前可以收集整理出的部落頭飾與服飾共36個部落,每一種頭飾與服飾都不盡相同,主要是根據區(qū)域劃分出來的,例如巴爾虎已婚婦女服飾、布里亞特已婚婦女服飾、通遼科爾沁已婚婦女服飾、阿魯科爾沁已婚婦女服飾等等,都具有明顯的不同。而烏拉特蒙古部落的頭飾的側面掛件與頭的背面掛件極具特點,如側面采取蝴蝶樣式的掛件,是其他部落所沒有的,帽頂上的工藝也非常獨特。因蒙古族頭飾款式不同,制作的難易程度也不盡相同,據斯慶巴特爾老師介紹一幅烏拉特蒙古部落的頭飾制作由非常熟練的手工藝人制作也需要耗時一個多月才能完成,在草原上,并不是每個家庭的女子都可以擁有這樣一幅精美昂貴的頭飾,而是需要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積攢。每一年用牛羊換取一些金銀,只做一小件掛件,最后才可以組裝在一起,這樣一件完整漂亮的頭飾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

烏拉特蒙古部落的頭飾是主要由珊瑚和松石編織串聯,利用銀子作裝飾配件和吊墜,雕花工藝精致,珠子的大小排列都十分講究,疏密長短,充分的體現了表達了節(jié)奏與韻律的美感。在色彩上以紅綠黑白對比為主,但有統(tǒng)一協(xié)調在端莊喜慶的朱紅色中,和蒙古袍配合真是相得益彰!目前市場上真正傳統(tǒng)的蒙古族女性頭飾成品價格在五十萬左右,這樣價格的頭飾,不是平常百姓家可以擁有的。

現在傳統(tǒng)的蒙古族頭飾已經成為了各地的博物館的收藏品,供人們觀賞,蒙古族人們也只有在婚娶、節(jié)慶等場合中佩戴。斯慶巴特爾老師今年正在完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36個部落頭飾的制作,為此他專門招募各部落的銀匠傳承人,培訓并共同完成此宏大的項目,但經過一段時間工作以后,老師發(fā)現如今能夠獨立完成部落頭飾的手工藝人已經非常稀少,為了按時完成此項工程,只有從蒙古國邀請手工藝師傅參與制作,老師也把自己手藝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斯慶巴特爾老師不僅熟知本部落的金銀飾品的制作,對36個蒙古部落的金銀器款式與加工都十分熟悉,真不愧為民間工藝大師的稱號。

鎏金蒙古刀是烏拉特蒙古部落的典型代表(圖4)。蒙古刀已經成為廣大人們向往擁有的刀具,特別是蒙古人心中永遠割舍不了的隨身品,但今天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出現在展柜和櫥窗里,讓我們瞻仰它的輝煌與美麗。蒙古刀根據功能的不同,分為戰(zhàn)爭而用的長刀,為防身用的腰刀,為餐飲而用的短刀。而在現代蒙古刀的用處也很多,它不僅可以成為割肉的餐具,也是草原上防身的武器和饋贈朋友的珍貴禮物。

圖3 烏拉特頭飾

圖4 鎏金蒙古刀

烏拉特蒙古刀的材料主要由制作刀柄、刀鞘的鋼體、皮子、黑紫檀木、火鐮子、銀子、金子、寶石、珊瑚、松石等。制作工藝明顯與其他部落不同之處是集掐絲、鑿刻、簪花、鏤雕于一體,與其他部落蒙古刀的制作相比,綜合技藝的能力更強,蒙古刀的工藝上也更加精湛。還有一點很重要但卻鮮為人知的地方,就是蒙古刀的配飾中,有可以用來點火的火鐮子,由天然火石、火絨、鋼條三部分構成,火絨是由夏初生長的一種植物——艾蒿制作而成,可以用來點燃,火石和鋼條相互碰撞產生火花,這樣的設計充分顯示出牧民的智慧。配件中也有象牙筷子這樣的餐具便于攜帶使用。

蒙古刀的裝飾部分主要用銀子鑲嵌,雕琢出各種裝飾紋樣,鑲嵌寶石、珊瑚、松石。利用鎏金技術可以全部或部分鎏金,工藝精湛。銀碗是草原牧民最喜歡的用具(圖5),現代人普遍認為銀碗是用來盛酒的器具,但事實上,過去的牧民使用銀碗的用處非常多,它可以用來吃飯、喝茶、飲酒等,牧民們會隨身攜帶自己的銀碗,行走在草原上,如果到一處牧民的家里會拿出自己的碗吃飯喝茶,因為牧民的家中也不會備有更多的碗供大家使用,而且使用自己的碗即講了衛(wèi)生,也不會給主人添太多的麻煩,這也是草原上的一種風俗。

一般銀碗并非通體都是用銀子制作而成,碗的主體是用樺樹或者杏樹根模制成型,再用銀子包裹及鑲嵌而成,烏拉特蒙古部落銀碗裝飾是碗底和側面雕花,多為八寶圖案,非常精致美觀,銀碗明顯區(qū)別于其他部落的是碗的外型邊緣上線,碗內輕簪花,增加了裝飾美感,同時還不會漏,這需要熟練精確的技術才可以做到(圖6)。木頭的作用是用來隔熱防燙,也可以大量節(jié)省銀子的運用。

圖5 銀碗

圖6 銀碗

鼻煙壺是蒙古民族在節(jié)慶中互相饋贈禮物的佳品,是老少皆宜,獨有的配飾。沒有見過鼻煙壺的人是很難想象它的用途和形狀的,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普通人以為它是用來吸煙的一種器具,但經過老師詳細講解,才知道它的用處很大。鼻煙壺整體為扁圓形,大小恰好握在手中,壺內裝有草藥、香料,用鼻嗅聞,有清神醒腦的作用。制作材質多為晶瑩剔透的瑪瑙、光潔亮麗的玉石、賦彩的瓷器和玻璃等。而烏拉特蒙古族鼻煙壺多為瑪瑙制品,底部包金,外刻圖案,用銀子鑲嵌,蓋子多為珊瑚、松石制成,非常精美,烏拉特蒙古族金銀器日用品加工是多種材料混合而成,如金、銀、銅等金屬制品可以同時并用,比其他部落單一材料的藝術品裝飾更加豐富,款式多樣新穎。

烏拉特蒙古部落的馬具也獨具特色,馬鞍相對其他部落較小,重量比較輕,這樣就會減少馬鞍對馬的負重,可以加快站馬快跑的速度,區(qū)別其他部落傳統(tǒng)貴族王爺們的裝飾繁冗的重馬鞍,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除此之外斯慶巴特爾老師還為我們詳細講解了銀針、火撐子、乳桶、精美的首飾的制作工藝。他制作的十二生肖與五畜圖,無論從造型和技藝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民族工藝特征。面對老師的手工制品真是讓人目不暇接,感覺自己置身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博物館之中,是那樣的神秘,令人神往探究。當我問及老師是否接受過美術科班的訓練時,他笑著說從小就跟著父輩的銀匠師傅學,從未走進過專門的美術學校學過,他也招收過學校畢業(yè)的美術學生當學徒,但結果都不太理想,他說學生不懂得靈活造形,不能適當的把設計圖案放置在體積并不大的金銀器中,老師拿出他制作的盛奶的大型銀碗給我看(圖7),碗底和側面都雕刻了精彩的圖案,當我仔細觀察圖案內容時,真的是被畫面深深吸引,在直徑不到20厘

圖7 碗具

米的碗底側面刻畫出一整幅畫,畫面有很多的馬、牛、羊、駱駝、植物、牧人和蒙古包等內容,造型精確,構圖巧妙,在有限的空間內排列的落有致,渾然一體。老師說這幅畫是描繪蒙古人一天的生活,內容很多,他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把圖稿設計出來。當老師把圖稿拿給我看時,我發(fā)現整幅設計圖案為圓形構圖,利用旋轉的圖像記錄了牧人從日出到日落的一天的生活,畫面有很多細節(jié),刻畫的都極其到位,造型比例都非常的合理,人物、動物、植物在特定的時間和場景中自然組合,構成完整的圖案,這件作品就是建立在傳統(tǒng)烏拉特蒙古部落金銀器圖案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繪畫發(fā)展而來。

四、結語

烏拉特蒙古族以其古雅的圖案裝飾而引人注目,保留了蒙古族文化最初的原始形態(tài),以其獨特的圖案內涵,傳遞著蒙古族的雄鷹、駿馬般的豪情。

今天金銀器它不僅成為財富的象征,更是文化的傳承和精神的匯聚。雖然現代工藝文明已經十分發(fā)達,各種華麗精美的金銀制品,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審美時尚。但民族藝術品已經與現代的工藝品形成了兩種不同的體系,傳統(tǒng)的工藝更需要我們去繼承并發(fā)揚。

在采訪斯慶巴特爾老師的談話中,不難聽出他對蒙古族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的傳承擔憂,和對淹沒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古老珍貴藝術文化的惋惜。他說傳統(tǒng)技術不能丟,這是祖輩留下的手工命脈,在我們這一輩不能斷,現代的機器永遠也代替不了手工制作的技藝,我能夠感覺到老師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通過對烏拉特蒙古族金銀器的了解和研究,我們感覺到這個民族文化寬廣與深厚,民風的淳樸,性格的豪放,以及歷史與地域帶給他們的審美傾向,匯聚在藝術品上成為經典?,F今的烏拉特蒙古族人民仍在努力使這些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代代相傳下去,讓它們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永遠綻放光彩。

注 釋:

①圖1、圖4、圖6、圖7由作者本人拍攝.拍攝時間2017年,地點:呼和浩特。

②圖2、圖3、圖5由斯慶巴特爾老師提供.拍攝時間2016年,地點:呼和浩特。

[1]張景明. 北方草原金銀器產生的歷史條件及早期絲綢之路的開通.[J]大連大學學報.2012,(4).

[2]陳振中. 先秦時代的金器及其特點[J].中國經濟史研究,2005,(4).

[3]郭太林. 蒙古族金銀器傳統(tǒng)圖案研究[J].包裝工程,2010,07.

[4]360百度百科.草原絲綢之路[DB/OL].http:// baike.so.com/doc/7707961-7982056.html.

[5]郭太林.蒙古族銀碗的雕刻藝術[J].裝飾,2008(11).

[6]屈指.察哈爾蒙古部女性頭飾藝術研究[D].2012.5.

[7]田桂虎.烏拉特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開發(fā)研究[D].2013.5.

【責任編輯 徐犀】

Wulat Mongolian traditional gold and silver production process——Take Wulatezhongqi as an example

WANG Chunyan1, FU Jun2
(1.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010010 2.LinHe 3 Middle School city Inner Mongolia, Bayannaoer, Inner Mongolia, 015000)

Region Mongolian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ern Inner Mongolia bayinnaoer, inherited the ancient Mongolian folk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because the qing government to execute flag system, the Mongolian according to the region is divided into tribal organization, region Mongolian as a tribal, goo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tribe, especially treasure craft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region tribal culture.

Wulat Mongolian; gold and silver; production process; cultural heritage;

J526

A

1672-9838(2017)02-091-06

2017-03-20

本文為內蒙古自治區(qū)社科基地-內蒙古文化傳播力建設研究基地一般課題《內蒙古傳統(tǒng)手工制品的現狀調查及傳承機制的研究——以蒙古族飾品為例》(項目編號:2016ZJD023)階段性成果。

王春艷(1980-),女,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人,內蒙古藝術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

付 軍(1981-),男,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人,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三中,教師,藝術碩士。

猜你喜歡
金銀器巴特爾頭飾
改革開放以來苗族頭飾研究的學術史梳理與回顧
辯說短章
吐蕃金銀器知見錄
「金」風吹開一池蓮 金銀器中的池塘小景
炫彩頭飾
唐代金銀器對瓷器的影響文獻綜述
小馴馬師巴特爾
西夏金銀器研究
頭飾類恐龍
親親格日勒
新田县| 井陉县| 青田县| 铜鼓县| 鄂托克前旗| 电白县| 湖口县| 旬阳县| 寿宁县| 布拖县| 凤阳县| 城固县| 通许县| 波密县| 盐池县| 阿鲁科尔沁旗| 石柱| 玛纳斯县| 沾化县| 兴义市| 徐闻县| 当阳市| 原平市| 蓝田县| 南澳县| 尉氏县| 泽州县| 师宗县| 高安市| 东乌珠穆沁旗| 曲周县| 凤凰县| 丹东市| 中牟县| 峨山| 长丰县| 宜春市| 慈溪市| 繁昌县| 通化县| 天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