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媽媽在孕期就已經(jīng)開始跟寶寶建立親密關系,爸爸卻要等到寶寶出世之后——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進入狀態(tài)。新手爸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怎么破?
NO.1
寶寶為什么又哭了?
這是新爸爸永遠都搞不懂的“千古之謎”。有些爸爸可能會手足無措,不知道寶寶怎么了,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只能移交給媽媽,其實這樣做爸爸心里還蠻有挫折感的。如果寶寶哭得多,或者在晚上或其他需要安靜的時候哭鬧,有些爸爸可能還會覺得很煩、很抓狂,甚至開始抱怨。
其實,“哭”是小寶寶跟這個世界、跟周圍人溝通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因為他還不會說話。所以只要遇到讓他感覺不舒服,并且已經(jīng)不舒服到一定程度的事情,就會用“哭”來表達。理解了這一點,新爸爸不妨發(fā)揚一點兒科研精神,仔細觀察,留意寶寶的各種哭法對應的都是什么問題、什么需求,是餓了、尿布濕了、拉??了、冷了、熱了、困了,還是躺著或被抱著的姿勢不舒服、躺久了想要被抱起來……還可以按照出現(xiàn)概率的高低來排序,當寶寶哭的時候,逐一排查,并及時滿足寶寶的需求,那么讓寶寶停止哭泣也沒有那么難。
NO.2
寶寶為什么不睡覺?
有寶寶白天呼呼大睡,到了晚上卻精神十足;也有寶寶白天怎么都不肯睡午覺。新爸爸一定會同意:哄寶寶睡覺絕對是個體力活兒!還伴隨著心理上的折磨:他到底什么時候才睡著啊?!
其實爸爸需要把心態(tài)放輕松:非得安靜地躺在床上才算睡覺嗎?非得在幽暗、寧靜的環(huán)境中寶寶才能入眠嗎?非得在每天的同一段時間睡覺嗎?我就知道有個爸爸,每周日自己帶寶寶的時候,下午把他放在客廳的沙發(fā)上,讓他趴著,給他摸摸背、拍拍小屁股,很快就哄睡著了。爸爸就可以看看書,時不時關照下寶寶的睡姿就好了。讓小寶寶趴著睡,他會很有安全感,更容易入眠;但也需小心,因為他還不會抬頭、轉(zhuǎn)頭,需要有人在旁照料,以免意外窒息。
NO.3
寶寶為什么吐奶了?
這好像也是新爸爸的“永恒之謎”。生怕沒喂好寶寶,又或者是他生病了,還擔心他吃不飽,猶豫要不要補喂……以及,為什么每次媽媽喂就沒事,是對爸爸有意見嗎?!
其實這純粹就是個技術問題。喂完奶以后,只要把寶寶豎起來抱,輕輕拍背部,5分鐘,讓他舒服地打個嗝兒,就能防止吐奶。需要注意的是,3個月內(nèi)寶寶的脖子還不足以支撐頭部的全部重量——即,還不會自己豎頭,新爸爸一定要記得用自己寬厚的肩膀給他做依靠就成了。此外,如果寶寶吐奶,或在任何時候把奶嘴吐出來,只意味著一件事:他已經(jīng)不需要更多食物了!別怕被媽媽或奶奶外婆責備呀,做爸爸的就是要站在寶寶這邊:吃不吃,讓他自己說了算嘛。
NO.4
寶寶好像生病了?
發(fā)燒,打噴嚏,流鼻涕,出疹子……這些癥狀都確定無疑是生病了。有時候僅僅是哭鬧呢?有時候看上去他怎么就是蔫兒的呢?怎么判斷寶寶生病了?生病了馬上就去看醫(yī)生嗎?
很多父母都說:“有了孩子以后,最怕他生??!”新爸爸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寶寶的正常狀態(tài)。建立一個比較的基礎,當寶寶表現(xiàn)異常時,就要加以注意。其次就是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識,常見癥狀的處理方法,比如《育兒大全》里就有不少有用的寶寶護理知識,對是否要送醫(yī)院就診有個簡單的判斷,當然也要能說服家人達成一致。最后,在需要去醫(yī)院就診的情況下,并不是去了醫(yī)院就萬事大吉了,對小寶寶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爸爸的作用就是從醫(yī)生處收集、獲取訊息,回家后運用到護理之中。
NO.5
帶著寶寶可以玩什么?
根據(jù)統(tǒng)計,這是讓新爸爸頭腦炸裂,只能假裝自己不負責任、不愛陪伴孩子的最重大原因了。在新爸爸看來,跟這個不會說話,連握拳都握不好的小家伙,能有任何共同語言嗎?
偏重理性思維讓爸爸們在溝通上更依賴語言,而對小寶寶來說,溝通交流更多地發(fā)生在身體接觸。當你輕輕撫摩他的臉,他可能會突然展露笑容;當你從上到下?lián)崮λ谋?,他會舒服地舒展開來,非常放松、非常柔軟;當你友好地向他伸出一根手指頭,他會好奇地盯著看,會嘗試伸手來抓。這些都是寶寶和你交流的方式,也是你們之間的游戲。當然,對于兒童房里的這些小打小鬧,新爸爸肯定會覺得不過癮,那就帶上寶寶走到外面去,帶他去看大千世界吧!
NO.6
帶著寶寶可以玩什么?
帶寶寶出門要拿很多東西!要推著嬰兒車——很多時候他還不愛坐,要抱!他的作息總是跟大家的安排不一樣!要喂奶、要換尿布、要對付一個哭鬧不休的小東西!誰說能瀟灑做奶爸的?
不妨發(fā)揮下身為老爸的理性思維吧!就當收拾嬰兒包是收拾工具箱。再開啟下“永遠有更多可能性”模式,除了推嬰兒車,還可以用各種背帶,背前面可以,背后頭也行,讓寶寶臉朝里是保護,臉朝外是看世界,多嘗試幾種不同方法,怎么舒服怎么適合,你們就怎么來。老爸各種神姿勢攜著娃兒,那可是非常拉風喲。讓媽媽趕緊給抓拍兩張,別再落入媽媽抱著娃兒,爸爸不知所謂地甩著手的老套路啦。換個角度來看,原來是麻煩的事情,現(xiàn)在這樣看看是不是也樂在其中呢?
NO.7
怎么著都被抱怨做得不夠好……
換尿布說你笨手笨腳,喂奶怪你沒拍好嗝兒,穿衣服說你速度太慢寶寶會著涼,讓他趴著睡,睡得正香又說你這樣會導致寶寶窒息……于是你干脆說:那老爸我不干了!
你這樣說,老婆肯定又會怪你沒責任心。遇到這種情況你要不然就擺事實講道理——如果認定自己的做法是有科學道理的;要不然就虛心一點,反正你的確做得不那么完美,對不對?有時你也不妨以牙還牙,在別人做事的時候抱怨回去。然后,等別人要發(fā)飆了,再鄭重聲明:我其實對你沒有意見,就是想讓你感覺一下被抱怨是什么狀況……下次你再抱寶寶時估計就能少聽很多碎碎念了。不過,能用好這一招兒有個絕對必要的前提:不管怎么樣,照顧寶寶永遠是你很重要,會持續(xù)不斷花時間、花精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