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家奎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親切體驗?!睆垞P個性,寫出“真”文,是作文教學的目標,只有敘真事、說真話、抒真情,才會感人心。然而“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學生作文中的純真感情是根植于生活土壤中的。欲想“真”文呼之欲出,關(guān)鍵是學生要認識生活,觀察千變?nèi)f化豐富多彩的客觀事物,著眼細節(jié),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dǎo)學生從浩瀚的生活之海中擷取“真”文之源。
一、從生活中尋找
作文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是抒發(fā)純真感情的基礎(chǔ),學生只有注意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手、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展示真我。
1.作文與學生校園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學校是學生的第一活動天地。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和科技活動,舉行各種形式的主題隊會,不定期舉辦演講比賽等。開展一次活動后,都讓學生描述情景,暢談感受,尤其是激勵學生說出與別人不同的想法,這樣,學生日積月累,自然找到了寫作的“源頭”,體驗到作文是一種愉快的傾吐,是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比如,我班學生在學校運動會上都親歷了拔河比賽。他們緊扣“使勁”去寫文章:“我們緊咬牙齒,不敢出氣,臉漲得通紅,腳像樹樁一樣釘在草地上。聽到兩旁同學和老師的加油聲,我們用上了吃奶的力氣,感覺頭上發(fā)麻,頭發(fā)一根根豎起……”如此用勁,是歸功于小作者的親臨其境。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習作4——《××的自述》,需要作者在寫作時進行角色定位,這對中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作文指導(dǎo)課上,我從激發(fā)學生傾吐的欲望出發(fā),創(chuàng)設(shè)情境:“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熟悉的事物。今天,它們來到了我們教室。你聽,它們還在說話呢!”我隨即利用電子白板播放了橡皮、鋼筆、微波爐、螞蟻的自述片斷……“告訴你!我們螞蟻王國即將發(fā)動一場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因為我們螞蟻兵團飽受敵人——手指的折磨。他們經(jīng)常五個一伙,將我們的弟兄置于死地,不是用手指摁,就是用手指捏,有時還用水沖,用毒氣噴。我們再也忍受不了了,決心為死去的弟兄報仇!反擊行動定在明晨八點?!?/p>
事物開口說話,這一童話般美好的氛圍一下子就在課堂中彌漫開來。學生用一份好奇、一份喜愛感受著“自述”這種神奇有趣的表達方式,他們已從心底里接受了這種表達方式,一種強烈的表達欲望正蠢蠢欲動,呼之欲出。此刻的他們,有許多話想替他們熟悉的事物來說一說、寫一寫。
2.作文與兒童家庭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家庭是學生了解社會的第一站。描寫家庭生活,寫自己熟悉的人,寫出外貌特征和性格特點,“特色”也就蘊含其間。如學生寫《我的爸爸》,人物形象可謂栩栩如生。有學生寫道:“我的爸爸是位經(jīng)理,高大英俊。他每天出門前總要對著鏡子,在頭發(fā)上抹上摩絲,又硬又亮,氣度不凡?!薄八矚g喝酒,睡覺呼聲如雷,他又喜歡抽煙,我和媽媽都討厭聞到煙味,希望他能改正?!卑职值娜秉c娓娓道來,又加以規(guī)勸,不乏俏皮。“父親就是這樣,不善于表達愛,卻又無時無刻不在關(guān)心著我。父親如山一樣博大、深沉、無私,令人捉摸不透……”父愛如山。
一個家庭就像一個濃縮的小社會,像一扇小小的窗口。孩子透過這個窗口,就能感受到社會生活的風采,特別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經(jīng)商無暇顧及孩子或父母不和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創(chuàng)傷,不妨讓孩子通過作文加以傾吐。
二、從實踐中挖掘
主動實踐,感受真摯。實踐活動是形成和發(fā)展兒童個性的重要途徑。我們班的班委會每學期改選一次,每次改選前,凡是有意向競選班干部職位的同學都必須進行“競職”演說。同學們的表現(xiàn)五花八門,有時令人忍俊不禁?;顒咏Y(jié)束后讓學生寫作文,一篇篇有血有肉、感情真摯、見解獨特的習作很自然就在小作者筆下誕生了。
進入社會,感受脈搏。教育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為國家建設(shè)服務(wù),這也是作文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wù)。因此,作文要開通“源頭”。到社會生活中感受時代的脈搏,豐富作文生命力、新鮮感,如植樹節(jié)參加義務(wù)植樹活動,勞動節(jié)幫助父母操持家務(wù)……使學生由衷感到勞動的艱辛、勞動的偉大,然后用作文形式表達出來,文章不但主題鮮明,而且情感純真、個性張揚。
融入自然,感受四季。自然的美能給人們帶來靈感,也能發(fā)展學生觀察思維能力。帶孩子融入自然懷抱,讓他們與百花一起低語,與流水一道唱歌,與楊柳一樣起舞,大自然的美妙純潔與孩子的天真無邪相映成趣。孩子們欣賞自然,感受自然,再去描繪自然,真情實感從心底溢出,在筆下流淌。春天的花紅柳綠鳥語花香,融喜悅歡樂;夏天的陽光燦爛萬物蔥郁,寓熱烈奔放……
三、在閱讀中積累
人們的生活范圍是有限的。直接從社會實踐中了解的知識是零星的,特別是小學生。只有博覽群書,才會獲得豐富全面的知識,為作文提供甘泉。
文章的載體是語言,寫文章就是運用語言,采用一定表達方式來表達思想內(nèi)容。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是寫的基礎(chǔ),通過讀書積累語言的珍貝,并將此恰當?shù)剡\用,作文自然會熠熠生輝。
閱讀是一把通向作文寶庫的金鑰匙,作文是釋放作者情感的陣地。只有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只有真情體驗,才能寫出“真”文。
能在生活中尋找到豐盈的源泉,從實踐中挖掘到作文寶藏,從閱讀中積累了豐厚的語言材料,文思才會汩汩流淌,“我手寫我心”的文章才能呼之欲出。
參考文獻:
[1]繆建華.主題式活動:一道美麗的風景線[J].小學教學參考,2008(30).
[2]殷慧芳.日記:提高學生寫作能力[J].教育科研論壇(教師版),2005(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