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說說
跪送清官
文/說說
在浙江省西部,有個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建德縣。元代時,這里出了一個賢吏,他就是縣令何應明。
公元1273年,元軍攻下襄陽,又進入長江,奪取沿江重鎮(zhèn)之后,元朝就在長江流域廣大地區(qū)建立政權。其中有個規(guī)定:各縣的達音花赤(即行政長官)大多都由蒙人擔任。而且,還規(guī)定農村每個村莊5家農戶伙用1把鍬、鋤,10戶合用1把菜刀。因為,這些農具很容易轉化成為武器,挑戰(zhàn)元朝政權。要是一多,后果不堪設想。不僅如此,元朝還在城鄉(xiāng)設立“里甲制”,編20戶為甲,甲主也由元蒙韃靼人擔任,以監(jiān)視百姓行動。
所以,那時冤案累累,叫屈聲隨處可聞。何應明是在元末就任建德縣令的,他一介書生,又不是韃靼人,對這種社會現象十分厭惡。于是,何應明秉公辦案,大膽糾正原來的錯案,輕重適中重新判處,對冤案則推翻舊案,給予平反。同時,他強力翦除兇頑,改革弊端,許多行為不端的人都害怕這位外表斯文而手法強硬的縣令。更令其害怕的是,何應明為官清廉,用美女金錢討好他,或腐蝕他,都久攻不下。
《建德縣志》載:何應明每年用縣金庫的盈余,填補各里甲賦稅的損耗,從不沾取非自己應得的利益。他倡導用軍隊運送民眾公糧,減少駕馬車的騎從,排除從省供應官旗陋規(guī)。在生活上,他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棉布衣衫。百姓稱其為“清而有才,介而有守,興利除害,惟力是視”的一位大清官。
然而,在那個封建專制社會,要當名清官何其難??!何應明終因性格剛直,不肯低首下人,也不逢迎上司,而遭人落井下石。有一天,何應明遭人誣告的消息傳到建德縣后,這位性格剛直的縣令,即封篆不視事,行李半肩,以步代行,辭官而去。建德鄉(xiāng)民跪地送別,設帳幕,置酒送行百余里,其情其景,空前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