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紅樓夢》成書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正是中國造園史上的黃金時代,園林建設和園林藝術進入了一個高度繁榮的階段。書中描寫的大觀園,無疑是這部傳統(tǒng)文化瑰寶為世界園林提供的一個“美的理式”。在后工業(yè)時代,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已不僅僅是東方文化精神的致高追求,而早已是全人類共同的生活向往。大觀園以文學的、建筑的、甚至哲學的形式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完美的伊甸園。
《大觀園》之“大觀”二字,顧名思義有規(guī)模宏大,內容齊備之意思?!都t樓夢》中賈府為元妃省親而造別墅,元妃題詩命名:“銜山抱水建來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園應錫大觀名?!蔽膶W描寫為我們去創(chuàng)造一個超凡脫俗的人間仙境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余時英在《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說“大觀園不在人間而在天上,不是現(xiàn)實而是理想?!倍凇稘h書·賈誼傳》中“ 小智自私兮,賤彼貴我。達人大觀兮,物無不可?!逼渲兄_人大觀,又為園林的設計創(chuàng)作提供了視覺以外的一種精神境界。非達人無以大觀,大觀之意遠不只是規(guī)模宏大,內容齊備的意思。在大觀園的深層概念里具備了雙重含義:一個是視覺的,可觀看的大觀園。美輪美奐,人間仙境;一個是作者內心的大觀園,是人生,是血淚,是一個個鮮活人物生命的印跡?!坝^”字,在這里照見的是作者的內心,是作者明心見性的覺悟。非達人無以大觀,達人大觀看到的當是作者宏大的世界觀,是曹雪芹內心悲天憫人的情懷。
大觀園是曹雪芹心中世界的理式。園林的創(chuàng)作者需站在作者的高度,達到達人的境界,去認識內心之中的“大觀”。只有二者的高度統(tǒng)一,才能構成大觀園設計理念之核心。
在中西文化沖突了百年之后,中國民族文化最終在困境中找到了自己。隨著時代的進步,西方學者們不約而同地領略到中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他們的人生觀,自然觀,世界觀都在東方文化的影響下漸漸轉變。這個時代是我們重新找回民族文化自信的時代。今天設計大觀園決不同于上世紀80年代或90年代。那一時期我們的建筑迷失在各類山寨歐式建筑之中,找不到自己的語境。膨脹的物質欲望造就出荒謬可笑的建筑。這些無根的建筑突兀地矗立在東方山水畫般的大地上。我們忘記了中國古典園林所代表的民族思想與文化。梁思成先生曾說:“建筑是人類一切造型創(chuàng)造中最龐大、最復雜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藝術更顯著,更強烈,也更重要?!盵1]大觀園是中國園林黃金時代的集大成者,只有在今天,我們重拾文化自信。設計建造有時代精神的大觀園,才是對民族文化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 天人合一(中國建筑的精神之美)哲學
長期以來西方的文化觀念是和自然作戰(zhàn),而東方文化則是以自身適應自然,達到天人和一的境界。中華文明在失落了百年之后終于覺醒,重新認識到自身文明的偉大。在跟隨西方所謂先進的現(xiàn)代文明苦苦掙扎百年之后,走上了更加艱難的回歸之路。當是時也,大觀園在此設計修建,意義深遠而創(chuàng)作艱辛。
園林建造在我國有三千年多的歷史,中國園林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1954年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造園聯(lián)合會(IFLA),更是公認了中國園林的世界地位。18世紀以來,世界很多國家以重金聘請中國造園藝術家在自己國家建造中國園林。例如,美國紐約的“明軒”、加拿大溫哥華的“逸園”、澳大利亞悉尼的“中國園”、德國慕尼黑的“芳華園”、日本扎幌的“沈芳園”等。而在今天的中國,園林建設在中西文化的沖突以及近百年的經濟衰退中不斷被破壞,而且已經失去了繼承的文化根基。我們留下來的園林也遭到了較大規(guī)模的破壞。重建一個大觀園,即是在重建中國園林建筑的精神,重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大觀園之《紅樓夢》,誕生于明清中國造園史的黃金時代,此時中國園林經過三千多年的積淀終于成熟,而作者曹雪芹深諳傳統(tǒng)文化精髓,胸中自有丘壑,一如他筆下的山子野,最終以如椽巨筆創(chuàng)造出柏拉圖謂之“美的理式”,大觀園是存在于精神世界的園林,是具有臆想之美的哲學真理。《紅樓夢》是東方哲學孕育的美麗瑰寶。夢幻紅樓項目的確立,將這種美變?yōu)楝F(xiàn)實。建筑中國園林的小夢想(大觀園),建設中華文化復興的大夢想(中國夢)。
繼承古代園林的精神境界,直追古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學理念。把建構自然與人的和諧關系巧妙的根植在營造園林建筑上。對于空間的處理,即建筑物與建筑物之間的組合,中國園林有著天然的哲學邏輯,對世界的認知,對自然的理解,充分融入到建筑的語言之中?!拔覀兊钠矫娌渴鹗侨魏纹渌▏遥┙ㄖ豢杉暗?。院落組織是中國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無論是住宅、官署、寺院、宮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廳舍,加以附屬建筑物,如廂耳、廊龐、院門、圍墻等周繞聯(lián)絡而成一院,或若干相連的院落。這種庭院,事實上是將一部分戶外空間組織到建筑范圍以內,這樣便適應了居住者對于陽光、空氣、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給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潑和功能?!盵2]中國人崇尚自然,把人和天的關系放在首位,建設園林也是在設計人與自然的關系?!叭f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萬物中一物”④,中國人樸素的世界觀告訴我們,人是自然的組成部分,自然界和人是平等的。而且認為天地運動往往直接與人有關,人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中國文化中的道家,儒家都把怎樣使自己的生命和宇宙融為一體作為最重要的哲學問題來探討。而這種建構在中國古代哲學理論基礎上的世界觀,正是大觀園設計理論的基礎。
18世紀中期,英國園林建筑界流行“中國風”,英國園林在中國園林的影響下產生了“邱園”(即英國皇家植物園Kew Royal Botanic Gardens),隨后又發(fā)展成英中式的園林風格。英國園林作為西方園林的代表,富含理性,或崇尚自然,用大片開闊的自然入園;或崇尚幾何,使其井井有條。其中都看不到“人”的痕跡,把人摒除于自然之外。而中國園林同樣崇尚自然,卻講求“合一”,使人對自然的模仿和改造達到和諧的境界。東方和西方,正應了王國維先生所說“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⑤。當然葉嘉瑩先生說,即使“無我之境”雖稱“無我”,然而觀賞外物之“我仍存于景中。[3]歷史上最偉大的“文藝復興運動”⑥簡單來說就是對“人”的復興。中國園林講求的文人意趣,其實即為“人”的意趣。
不止西方,中國園林對一衣帶水的日本園林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園林著名的“枯山水”就源于中國,曾一度被稱為“唐山水”?!八巍⒚鲀纱剿嫾易髌繁荒〕扇毡舅?,用作造庭底稿,通過石組手法,布置茶庭、枯山水,室町時代的相阿彌和江戶時代的小堀遠州把造庭藝術精煉到極簡潔階段而賦予象征性的表現(xiàn),有時甚至瀕于抽象,已經超脫中國影響而進入青出于藍境界?!盵4]
在中國文化中,“山水之情亦由人之情”“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以這樣的高度認識指導園林的設計建設,一定可以設計建造一座不愧為“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園中之園。
■ 風水意象與現(xiàn)代居住理念科學
在《紅樓夢》中作者對大觀園的設計有著詳盡而真實的描寫,而我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作者曹雪芹精通中國古代風水堪虞學?!安苎┣鄄恢箻訕赢斝谐錾氩坏竭€是個具有高度才能的園庭布置專家?!┣墼诋敃r能沖破舊的傳統(tǒng)習慣,大膽地作出革命性的更改。……你能說:雪芹除著文學的成就之外,不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庭園布置家嗎?”[5]整個大觀園的設計,在曹雪芹的筆下,完美的遵循著古代風水學的法則。其實在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筑哲匠,往往精通繪畫更通達風水學,而很多文人,則兼通詩,畫,建筑,風水,具備建設園林的學識。中國園林的高層次,高水準,很多都是著名的文人,畫家留下的。在中國園林的法則里有論:以其護衛(wèi)區(qū)穴,不使風吹,環(huán)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故云青龍蜿蜒,白虎馴俯。當我們重新設計大觀園的時候,風水意象的研究顯得格外的重要。
負陰抱陽,背山面水,這是風水觀念中的基本理念。所謂負陰抱陽,即建筑基址后面有主峰,左右有次峰,或稱青龍,白虎沙山,山上要保持風茂的植被,前面有月牙行的池塘,或彎曲的水流。水的對面還要有一座對景的山?;|正好處于這個山水懷抱的中央,地勢平坦而具有一定的坡度。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背山面水的基本格局。作為分水地形的補充的人工風水建筑,閣樓,牌坊,橋梁,常常以標志物,控制點,構圖中心,觀賞對象,或觀賞點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紅樓夢中曹雪芹的描述緊緊圍繞著這樣的形式為中心展開。為我們在書中輕松的展現(xiàn)了中國古人的科學智慧的風水理論。風水意象整體布局的設計上已經遠遠超過了現(xiàn)代的所謂“規(guī)劃設計師”。
風和水都是流動的意象,重視風水,即重視環(huán)境,重視環(huán)境的流動性。直到現(xiàn)代,世界建筑大師們才逐漸關注到這一點。例如日本三大師之一的黑川紀章和他的“新陳代謝”理論,他認為后工業(yè)時代實際上是“生命時代”。高科技已經不能再反映真正的時代精神,取而代之的是生命形象,如新陳代謝、生長、內在秩序、開放結構等。當人類步入信息社會,起支配作用的是信息、文化、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生命時代由此而生。[6]王受之先生也曾提到,新都市主義有兩個最重要的原則:一個是以行人為中心的鄰里規(guī)劃原則,英語稱為“walkable neighborhoods”,第二個原則是在一個社區(qū)中包容多元化的住戶、提供多元化的工作機會。也有人把新都市主義稱為“傳統(tǒng)鄰里設計”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sign。[7]
風水和院落布局正暗合了如上理論。在一個小小的大觀園里,作者為我們構建出了一個城市大格局。這里不但有主山,有抱水,還有龍脈的意象,有砂的意象,有水的意象。在脂硯齋批注中尤其提到:“園中諸景,最要緊是水,亦必寫明方妙。余最鄙近之修造園亭者,徒以頑石土堆為佳,不知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亂作山石樹木,不知畫泉之法,亦是恨事?!彼谥袊鴪@林中的必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在一個園林之中,包羅萬象,不愧為“大觀園”。風水意象讓我們深刻了解了大觀園,也給我們設計大觀園提供了更深層次的理論基礎。
■ 詩情畫意 移形借景 美學
中國園林建筑的美學思想和中國詩詞繪畫中的境界是不可分開的。有怎樣的詩的境界就有怎樣的畫的情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中國園林則是中國繪畫和詩學合而為一的結晶。
中國的詩、畫講究境界。境界實際上是藝術創(chuàng)作者和自然和諧而產生的一種空靈的狀態(tài)。這種精神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我們民族的血液之中并反映到園林建筑的創(chuàng)作中。曹雪芹的偉大就在于他融匯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創(chuàng)造了一部貫通中國文化的《紅樓夢》。而大觀園代表了中國園林的最高境界,造大觀園一定要以詩境為園林之神,以畫境為園林之形,形神合一,園林之境界可成。因此造園的大法當取詩畫之精髓,細細品味。而偉大的紅樓夢作者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營養(yǎng)。
小說中的詩詞構成了一個獨立的藝術空間。豐富情感和鮮活的人性,象一曲曲訴不完的樂章,華美動人,哀怨衷腸。所構成的一幅幅畫面,凄美悠長!詩中之境界象一幅幅畫躍然紙上。而畫面中纏綿,悠遠的意境又反過來襯托人物的心境,讓這許多人物觸景生情,由物境生出心境,相得益彰。
中國園林與中國山水畫密不可分,尤其中國畫散點透視的方法,作用在園林建筑上便是移步換景。這是東方特有的美學邏輯。與近大遠小,前面的物體遮蔽后面物體的焦點透視不同,中國園林中景與景的錯落套疊,會再形成新的景致。阿城新作《河圖洛書》中提到一個概念“移形借位”[8],其實是美學中的矛盾空間。中國園林的詩情畫意同時又布滿了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美感。
大觀園有黛玉葬花的詩情,詩境,則必然生出黛玉葬花的畫境,情境。而反象思維來看必是有于園林的意境而生出的詩境、畫境、情境。園林之美學境界已成。
■ 戲劇環(huán)境與環(huán)境戲劇
大觀園來源于小說《紅樓夢》,是小說人物的生存土壤。借助于紅樓夢里的大觀園,一個個有血有肉婀娜多態(tài)的少男少女們得以復活。在一個由作者精心設計的中國園林里,自由的生命在唱著贊歌,而命運卻開起了玩笑!這是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舞臺,是戲劇沖突的中心,是人生參差多態(tài)的縮影!在這個特定的舞臺的設計中,小說作者極盡所能構建了一個包羅萬象的“大觀”園,建構了一個戲劇的總支點,波瀾壯闊地展開了一幅幅動人心魄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