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毒的動物——箭毒蛙,生活在美洲潮濕茂密的熱帶雨林里,它們身材嬌小、色彩艷麗。很多掠食者,不論是蛇還是蜘蛛,對它們都是望而卻步,哪怕是細菌也很難在其身上滋長。
目前,地球上共有一百多種不同的箭毒蛙,小型種類箭毒蛙的體長不超過2厘米,大型種類也不過5、6厘米。誰能想到,這些和硬幣差不多大小的蛙,其中的部分種類卻具有見血封喉的劇毒。
在箭毒蛙的原產(chǎn)地中南美洲,土著居民常用一種金色箭毒蛙的毒液制作吹箭,狩獵動物。他們小心翼翼地隔著葉子捏住蛙的頭部,再將削好的硬木箭頭在箭毒蛙的身體上反復摩擦、擠壓,使箭頭沾滿毒液。
這種毒液中的毒素,比一克便能致人死命的番木鱉堿還要強上數(shù)百倍。一只金色箭毒蛙身上的毒素至少能毒死10個成年人,而且無藥可解。
箭毒蛙毒液的基本用途之一是殺滅細菌,防止毒箭蛙在雨林中感染或滋生真菌。箭毒蛙的皮膚表面有許多用于保持濕潤的黏液腺,在粘液腺的周圍長有能夠分泌毒液的微小開口。
箭毒蛙毒液中的致命成分——生物堿,能夠阻礙其它動物體內(nèi)的離子交換,使神經(jīng)中樞的指令無法正常傳達給組織器官,最終導致受害者心跳停止。
不過,并不是所有種類的箭毒蛙都具有金色箭毒蛙一樣的猛毒。
一般而言,不同種類箭毒蛙的毒性強弱不一,而且其毒性的強弱與其身體的顏色并沒有直接的關系。
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長時間人工飼養(yǎng)的箭毒蛙雖然顏色依舊艷麗,但往往會失去毒性。箭毒蛙的毒性,這種有效的自我保護手段,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獲得的。
早在蛙寶寶誕生之初,母箭毒蛙就會將小蝌蚪背在背上,穿越雨林,將它們分別放在植物(主要是鳳梨科植物)葉片根部由雨水積蓄而成的小水池里。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nèi),母箭毒蛙會定期產(chǎn)下未受精的卵喂養(yǎng)小蝌蚪,而這些卵中就有較高含量的生物堿。隨著小蝌蚪不斷長大,它們體內(nèi)的生物堿也不斷增加,這能夠有效避免例如子彈蟻之類掠食性昆蟲的襲擊。等到小蝌蚪長出了四肢,可以自由活動的時候,它們體內(nèi)的生物堿含量就已經(jīng)遠遠超過其他蛙類了。
●資料來源:中國臥龍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