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慶
我的家鄉(xiāng)監(jiān)利縣朱河古鎮(zhèn),東倚煙波浩淼的洪湖,西臨滾滾奔流的長江。淡青花崗巖石鋪成的街道長七里又三分,兩邊的木樓商鋪整齊排列著,七坊八巷的斑駁粉墻,仿佛在訴說歲月的滄桑。街后是條清凌凌的小河。枕河而居的人家與拱橋、流水、篷船,仿佛是江南的烏鎮(zhèn)、周莊。水是古鎮(zhèn)的靈氣,農民是古鎮(zhèn)的主客。每天清晨,推著獨輪車的農民趕街來了,輪上的鐵箍與青石相撞,清脆的金石之聲,成為古鎮(zhèn)一天樂章的序曲。春天,紅艷艷的桃花在河波上蕩漾;夏天,從柳蔭中撐出的小船裝滿綠色的蓮蓬、紫色的菱角、白玉似的藕帶;秋天,河中停滿了谷船、棉花船,金燦燦的稻谷、如雪一樣白的棉花,散發(fā)著田野的清香;還有一年四季載滿活蹦亂跳鮮魚的漁舟……白天,它們搖進了我的眼簾;夜晚,又悄悄搖進了我的夢鄉(xiāng)。古鎮(zhèn)四周都是田園、農莊。自小我就愛在田野中嬉戲,捉魚撈蝦,自是一把好手。到高中畢業(yè)時,正值文化大革命,下放農村,當了三年知識青年。三年的磨煉,雖然艱辛,對我來說刻骨銘心。我寫過一些回憶知青生活的詩詞,其中有《插秧》:
三月湖村桃李芳,下田赤腳幾分涼。
腰弓身退三千步,水濺秧栽一萬行。
春自指尖流出綠,秋從心底夢成黃。
螞蟥叮腿真無奈,血色鮮紅對夕陽。
我還擔任過三年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官職雖小,但是,我要對五萬農民群眾負責。我始終堅持為農民服務,把農民利益作為全鎮(zhèn)工作的重心。堅持下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多與農民談心、做工作、了解農民疾苦。這些都為我以后寫新田園詩詞,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近三十年,我一直關注農村的改革,關注農村的發(fā)展,農民前進的每一步,都叩動著我的心扉。我不是一個有才華的詩人,但是,我愛用詩詞展現(xiàn)農民的精神面貌,記錄他們的喜悅,分擔他們的憂愁。我縣是一個盛產水稻的地方。自推行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始,水稻產量連續(xù)七年在全國各縣市中排名第一。那時候,中國人以女排五連冠為驕傲,縣領導則以我縣水稻產量奪全國“七連冠”為驕傲。雖然其中有科學種田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以糧為綱,一切砍光”的種植模式,投入更多農藥、化肥的功勞,圍湖造田、擴大面積、破壞生態(tài)的結果,而農民總是富不起來。1996年與1998年兩場長江特大洪水,全縣自上而下從沉痛的教訓中反思、反省,開始因地制宜搞種植、搞養(yǎng)殖,退耕還湖,撤田垸,恢復濕地。幾年間很多特色村就富了起來。2003年4月,我到棋盤鄉(xiāng)桐梓湖村調查過。這個村位于洪湖西岸。解放前,土匪出沒、湖霸作惡,是我縣最窮的地方。農民有個茅草屋住就不錯了。糧食常年青黃不接,只能用湖中的菱角藤、藕充饑。解放后,以糧為綱,圍湖造田,因為地勢低,一下大雨,莊稼就有滅頂之災,造成全年的歉收、絕收,幾十年村貌基本沒有大的變化。退田還湖后,該村在全縣第一個搞起了幾千畝的網箱養(yǎng)鱔魚,綠色的網箱一直鋪到天邊。剛捕撈出水的鮮魚用汽艇運出村,接著又有冷藏車運到上海、武漢。幾年功夫,村里鑲瓷磚的樓房像雨后春筍一樣冒了出來。為此,我寫了一首《風入松·春到桐梓湖村》。
春風春雨菜花黃,綠掩白樓房。網箱翠縵青篙立,鋪天際、夢幻魚塘。汽艇筐裝鱔鯉,手機響遍漁莊。
茅庵衰草未能忘,今日換新妝。萬千感慨如潮涌,故交遇、邀下船艙。釜煮湖魚湖水,杯談村短村長。
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也是一條農民脫貧致富的嶄新道路。2007年6月,我參觀了嘉魚縣官橋村八組??吹酱逯谢溲谟?,池水噴泉,農民都住進了兩層樓的別墅。小小的村組企業(yè)竟然組建成田野集團,生產出了像長江大橋上的斜拉索等產品,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yè)”,國家人事部在此設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春笮某逼鸱?,夜不能寐,寫出了一首《滿江紅》。
小小官橋,曾記爾、人窮地薄!今日卻,滿園春色,翠林紅萼。拔地瓊樓花樹繞,噴泉湖水波光爍。究何因、搜遍景千回,都非昨?
興大業(yè),泥腿躍;居別墅,村民樂。是風吹改革,一枰棋活。企業(yè)名成博士后,車間產出長虹索。羨英雄、田野大風歌,沖云鶴!
隨著農村土地的轉移和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zhèn)轉移,為農村適度規(guī)模經營騰出了空間,為農村產業(yè)化的提升創(chuàng)造了條件。催生了千萬種田大戶、農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我于2015年4月,先后到我縣柘木鄉(xiāng)、分鹽鎮(zhèn)調查,考察兩地的育秧工廠、農業(yè)合作社,與負責人、農戶座談?;貋韺懴滤氖自娫~。其中有《水調歌頭·一位老農話春種》。
老漢倒閑了,忙碌是公司。鐵牛晝夜馳騁,怎得誤農時?秧有育秧工廠,栽用插秧機器,服務價相宜。轉眼綠千頃,雙手哪沾泥?
看電視,親杯盞,別耙犁。將田托管,我在林地養(yǎng)山雞?;叵氘斈旮N,上陣全家男女,累得脫層皮。今日多精彩,何事不新奇?
首句“老漢倒閑了,忙碌是公司”,寫出了幾千年農耕文明由農戶經營轉變到公司經營的巨大變化。特別是“轉眼綠千頃,雙手哪沾泥”?這不僅是農民的感嘆,也是我這個農村基層干部的感嘆。
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币恢笔俏业脑娫~創(chuàng)作的準則。我們今天的田園詩,再也不是像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為追求恬靜、淡泊、悠閑的田園生活,尋覓美夢般的理想田園而作;也不是封建士大夫于酒足飯飽之余,以詩消遣的自娛自樂;而應該有火熱的生活、火熱的感情,應該反映當代“三農”的現(xiàn)狀,反映生產力、生產關系和農民生活方式的變化。要注重在感情上求真,在意境上求新。清·喬億說:“能感人便是真詩,不能感人便是偽體。”(《劍溪說詩》)真感情是真詩的根本。作任何詩都不能脫離實際,要關心人民的疾苦,要暴露社會現(xiàn)實。戰(zhàn)勝1998年的長江大洪水,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勝利。但是,在這場戰(zhàn)斗中,災區(qū)農民群眾作出了多少犧牲,這是很多人沒有看到的。當年,我是監(jiān)利縣丁家洲防汛抗洪的指揮長。丁家洲是長江大堤外的一個小垸。雖然只有一萬多畝田、一萬多人口,卻承擔西來川水、南來洞庭湖水的雙重沖擊,是長江抗洪的戰(zhàn)略要地。我們防守丁家洲垸堤,實質上是為了保證長江大堤的安全。當時,丁家洲內的田全都被水浸泡著,又不能向長江排水,全年基本絕收。而當?shù)剞r民還要自帶飯菜、行李,日夜防守,日夜挑土加高堤防。這一干就是八十多天,既無報酬,也無補貼。下半年與明春,災民生活怎么辦?感慨之余,我在堤上抗洪時寫了這首詞《酷相思·深夜巡堤有感》:
月影沉沉星影墜,夜查險,休談累??幢纪缓榉迩T銳。三更矣、安能睡?五更矣、安能睡?
耕種防洪財力費。垸田毀,村民淚。嘆農戶憂心何處寄?水漲也、愁生計。水退也、愁生計!
寫好田園詩除了深入生活,還要提煉生活,發(fā)揮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新鮮感是吸引讀者的靈符妙藥。清人趙翼說過:“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苯裉斓纳钍蔷实模恳惶於加行迈r事物出現(xiàn)。農村也是這樣。我總是追隨農民的腳步寫田園詩詞。如農村開辦農家樂、鄉(xiāng)村旅游,我寫過《江城梅花引·桃花村里桃花節(jié)》《浣溪沙·訪大冶劉通灣》《水龍吟·訪麻城歧亭杏花村》等;反映農村科學種田,我寫過《踏莎行·果園行》《西江月·冬日蔬菜大棚即景》等;反映農民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我寫過《江城子·觀橫堤村女子舞龍隊》《滿江紅·橫堤村文化廣場》……我之所以這樣,因為我愛我的父老鄉(xiāng)親,愛這塊生我養(yǎng)我的豐饒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