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如玉
若要推選出一個與食物關(guān)系最緊密的歷史名人,當(dāng)屬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無疑。蘇軾一生宦海沉浮,歷經(jīng)坎坷,可他在屢遭貶謫的冰霜苦旅中,始終以豁達(dá)的胸懷和樂觀的天性對待人生磨難,且在逆境中隨遇而安,獨辟蹊徑地從食物中發(fā)掘生活的清歡有味,無意中成就了一段自得其樂的“美食慢生活”。
公元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下獄并被貶至湖北黃州。當(dāng)時,黃州的豬肉價賤,當(dāng)?shù)厝硕疾幌『背裕@讓俸祿甚微的蘇軾喜出望外。他買來豬肉,用慢火清燉,然后加入醬油等調(diào)料,做出鮮香美味的紅燒肉。為此他還專門寫了《豬肉賦》:“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睆倪@首詩里可以看出,蘇軾的心情并沒有受到小人陷害的影響,反而從親手創(chuàng)造的美食里,享受到了生活的別樣樂趣。
后來,蘇軾出任杭州太守,看到西湖淤塞,嚴(yán)重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便親率全城吏民疏通湖巷,清理淤泥,修筑“蘇堤”,恢復(fù)良田灌溉。杭州城的百姓出于感激,紛紛送來他愛吃的豬肉。蘇軾推辭不掉,只好收下,吩咐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煨得色澤紅亮味醇汁濃,犒勞清淤筑堤的民工。這道飽含溫暖情意的“回贈肉”,被當(dāng)?shù)匕傩沼H切地稱為“東坡肉”,并流傳至今,成為家喻戶曉的杭州名菜。
西湖盛產(chǎn)大鯉魚,這讓一向喜歡因地制宜、利用低廉易得的食材變換出美味佳肴的蘇軾,又得到了展示烹飪技藝的機(jī)會。選好鯉魚后,冷水洗凈,擦上一些鹽,魚肚里塞上白菜心。然后入油鍋,不用翻動,一直煎至半熟時,放幾片生姜、蒜白,再澆一點咸蘿卜汁,灑幾滴黃酒。起鍋之前,丟幾片橘子皮,盛起來乘熱嘗鮮。這種做法很快被人爭相效仿,并稱之為“東坡魚”。
春天的杭州,更多鮮嫩味美的時令佳蔬,其中就有蘇軾推崇備至的春筍。他曾寫下一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若想不俗也不瘦,竹筍燜豬肉”,算是以曉白通俗的語言,道出了春筍與豬肉的天生一對。直至今天,我們的日常菜肴里,依然遵循著這一黃金搭配法則。吃是一種趣味,將吃表達(dá)出來又是另一種趣味,但無論哪一種趣味,都離不開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食的獨到感受。
蘇軾晚年時,被貶往嶺南的惠州、儋州。熱帶氣候孕育的豐盛瓜果,讓他盡情品味到了素食之美?;葜莸睦笾ι畹盟南矏?,他在大飽口福后,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的詩句,為這種水果留下了千古美名。因為經(jīng)濟(jì)拮據(jù),有時也會采摘一種野生藤菜果腹,可他做成羹湯后,覺得其味堪比西湖莼菜,當(dāng)即賦詩贊美:“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莼羹”??梢姡賽毫拥纳姝h(huán)境,也無法阻擋他對美食的孜孜眷愛。
縱觀蘇軾的一生,可謂是一段漫長的貶謫歲月。他在輾轉(zhuǎn)奔波的崎嶇跌宕中,不僅要承受政敵的排擠,仕途的失意,才華不得施展的苦悶,還要面對物質(zhì)生活的窘迫。可即便如此,他也從未頹廢消沉,而是時時保持一份從容淡定的曠達(dá)襟懷。從自己動手的豐衣足食中,尋找生活的樂趣,把舌尖上的物欲享受,升華為一種具有審美情趣的高雅藝術(shù)。并將美食這一普通的生活題材,融入到詩詞作品中,釀成一朵獨具鮮香滋味的文化奇葩。
蘇子的美食之旅,堪稱一場偉大的人生修行。煎炒炸煮即是千錘百煉,酸甜苦辣就是百味人生,所以他一路走、一路吃,不懼歲月艱難,也不怕人心險惡,在嘗盡大江南北的各式美味之后,寫出了人生有味是清歡,也明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懂得享受美食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的人。也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可以如蘇軾這般,從簡單樸素的食物中,領(lǐng)悟到美食慢生活所氤氳的趣味橫生和詩意盎然。那一雙既能調(diào)合美味又能筆走游龍的妙手,硬生生將別人眼里的憂苦不平,神奇般地揉捏成活色生香的一朵花、一首詩,讓我們品讀至今,仍然香氣裊裊久久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