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科元+王進博
摘 要:采用物理共混/相轉移技術,制備了共混有多氨基膦酸和多氨基羧酸官能基團的聚偏氟乙烯(PVDF)螯合膜,分析了溶液pH、接觸時間和Pb(II)的初始濃度對改性PVDF螯合膜吸附Pb(II)性能的影響。
關鍵詞:改性PVDF螯合膜;吸附;Pb(II)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2.012
1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工業(yè)生產、農業(yè)生產和地質侵蝕等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重金屬廢水,這導致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對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和人體健康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水環(huán)境中重金屬污染治理是世界各國面臨的需要迫切解決的環(huán)境問題。
膜分離作為新型分離凈化和濃縮技術,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藝簡單、投資少和污染輕等優(yōu)點,在水處理領域中的應用日益受到關注。在眾多聚合物分離膜中,PVDF微濾和超濾膜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化學穩(wěn)定性和綜合機械性能。因此,開展PVDF微濾和超濾分離膜的改性研究,研發(fā)對重金屬具有優(yōu)良吸附性能,且抗污染能力強的改性微濾和超濾PVDF分離膜是推進水環(huán)境中重金屬污染治理的重要舉措。
本文利用物理共混/相轉移技術,制備了共混有多氨基膦酸和多氨基羧酸官能基團的PVDF螯合膜;表征了螯合膜的表觀形貌、斷面形貌、化學組成和官能基團;分析了溶液pH、吸附時間、金屬離子濃度對螯合膜吸附性能影響。
2 實驗材料與方法
2.1 改性PVDF螯合膜的制備和表征
利用鈦酸丁酯(TBOT)、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乙二胺四亞甲基膦酸(EDTMP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和PVDF制得了膜鑄液,利用膜鑄液制成厚度均勻的液態(tài)薄膜,并將膜置于溫度為30-40℃的冷凝浴中成膜。采用掃描電鏡研究PVDF螯合膜的表面和斷面形態(tài)。應用傅里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和能譜技術分析研究PVDF螯合膜的官能基團和化學組成。
2.2 螯合膜吸附Pb(II)的吸附實驗
配制濃度為1 mmol/L的Pb(II)工作溶液。在不同的溫度下吸附一定時間后,取1 ml工作溶液定容到25 ml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其濃度,并計算吸附量。改變溶液Pb(II)初始濃度、時間、pH,重復上述實驗,考察最佳吸附條件。
3 結果與討論
3.1 改性PVDF螯合膜的表征
3.1.1 紅外光譜分析
紅外分析結果表明,EDTMPA、TBOT和APTMS之間發(fā)生了鍵合反應,EDTMPA、TBOT、APTMS和DTPA之間也成功的進行了鍵合反應,并且配體EDTMPA-TBOT-APTMS-DTPA對Pb(II)進行了吸附。
3.1.2 掃描電鏡分析
圖1(a)和(b)分別為改性PVDF螯合膜的表觀形貌圖和斷面形貌圖,內插圖分別為PVDF基膜的表觀形貌圖和斷面形貌圖。圖1(a)可以看出,PVDF基膜和改性PVDF螯合膜具有明顯、分散均勻的微孔結構。與PVDF基膜相比較,改性PVDF螯合膜微孔的孔徑更小且孔隙率有所降低,這可能是由于反應生成的配體EDTMPA-TBOT-APTMS-DTPA影響了膜的孔結構。圖2(b)可以看出,在PVDF基膜和改性PVDF螯合膜的下部形成海綿狀的結構,膜的上部具有傾斜的指狀孔結構,在微孔的生長方向上,指狀孔的尺寸逐漸增大。而在改性PVDF螯合膜中,這種趨勢更加明顯,說明改性PVDF螯合膜的微孔結構更有利于對重金屬離子進行螯合反應。
3.1.3 能譜分析
能譜分析結果表明,改性PVDF螯合膜中含有Ti、O、P和Si,進一步說明EDTMPA、TBOT、APTMS和DTPA四種物質之間成功的進行了鍵合反應,與紅外譜圖的結果相一致。元素中也含有C和F,說明PVDF聚合物與配體共混成功。在吸附實驗后,膜上還檢測到了Pb(II),表明改性PVDF螯合膜對Pb(II)進行了吸附。
3.2 吸附過程的影響因素
3.2.1 pH對吸附過程的影響
在一定范圍內,隨著pH的增大,螯合膜對Pb(II)的吸附量也增大,當pH增大到一定程度時,螯合膜對Pb(II)的吸附量逐漸減小。螯合膜吸附Pb(II)的最適pH分別為5.1。當pH值較低時,改性PVDF螯合膜中具有螯合配位作用的氧原子與氮原子被質子化,氫離子較Pb(II)競爭能力強,因此造成吸附量下降。當pH值大于5.1時,由于部分Pb(II)由Pb2+轉變?yōu)镻b(OH)+和Pb(OH)2,從而影響了改性PVDF螯合膜對Pb(II)的吸附。
3.2.2 不同吸附時間對吸附過程的影響
不同吸附時間與改性PVDF螯合膜對重金屬Pb(II)的吸附量的關系如圖2所示。整個吸附行為分為2個階段:快速吸附階段、慢速吸附階段。吸附初期改性PVDF螯合膜對Pb(II)的吸附量迅速增加,快速吸附階段在0-120 min。在120-240 min時,吸附量增加趨勢變緩,吸附逐漸達到飽和。這是因為改性PVDF膜表面及內部存在大量吸附位點,因此在吸附初始階段有較大的吸附速率。在重金屬吸附過程中,改性PVDF螯合膜可在短時間內達到較高吸附量,而隨著反應的進行,吸附點位被逐漸占據(jù),因此吸附速率變緩,此外Pb(II)之間的靜電排斥作用也會導致吸附量趨于平緩。由于420 min時吸附已近飽和,因此后續(xù)實驗中吸附時間都選擇7 h。
3.2.3 初始濃度對吸附過程的影響
Pb(II)溶液初始濃度與改性PVDF螯合膜對Pb(II)吸附量的關系見圖3。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初始濃度的增加,吸附量也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并且隨著溫度的升高吸附量有所降低,說明改性PVDF螯合膜吸附Pb(II)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不利于吸附反應。另外,隨著Pb(II)初始濃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加,但去除率下降。這主要是因為膜表面的活性位點一定,隨著初始濃度的增加,其去除率受活性位點、膜孔徑大小的限制而降低。
4 結論
本文主要結論如下,多氨基多元磷酸和多氨基多元羧酸螯合官能基團被成功共混到PVDF分離膜中,該官能基團能有效從溶液中吸附捕獲鉛離子。再者,pH對改性PVDF螯合膜吸附鉛離子具有顯著的影響,其最佳pH為5.1。
參考文獻:
[1]Courtney,T.D.,C.C.Chang,R.J.Gorte,R.F.Lobo,W.Fan,and V.Nikolakis.2015."Effect of Water Treatment on Sn-Bea Zeolite:Origin of 960 cm-1 Ftir Peak."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210:69-76.
[2]Zhao,X.D.,L.Z.Song,J,F(xiàn)u,P.Tang,F(xiàn).Liu.2011."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i(II) onto Ma-DTPA/PVDF Chelating Membran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189:732-740.
作者簡介:吳科元(1980-),男,本科,化學高級教師,秦皇島市骨干教師,秦皇島市級學科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