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凈的東西,自有一種靈魂的清香。
初夏,院中梔子花盛開,翠綠的枝椏開滿素潔的花朵。她的香氣馥郁而飽滿,癡癡纏繞,讓人無處逃避。白色的花朵有一種貞靜之美,比如白色的荷花、茉莉、鈴蘭、白百合、梨花、白玉蘭。
我自幼就喜歡白色的花朵,這也許是一種在精神世界追求潔凈的表現(xiàn)?!队膲粲啊分姓f:“花之嬌媚者,多不甚香。”我卻說,花之素潔者,多香氣襲人,一如這淡雅的梔子花。白色的梔子花不嬌媚,不艷麗,她清清白白,仿佛是江南采蓮的女子,眉眼盈盈,穿一件藍花的布裙,裊裊婷婷地從小橋流水邊走來,卻有種說不出的秀雅和美好。
潔凈有一種清涼的質(zhì)地,好像天上盈盈的月光。
讀朱天文的散文集《淡江記》,還沒有來得及細細閱讀,卻被封面上的一幀照片深深吸引了。一樹樹雪白的梨花盛開,朱天文梳著一對烏黑的麻花辮,與妹妹朱天心站在梨花樹下,滿樹花枝搖曳,她們笑意盈盈,洋溢著青春的純潔和美好。這是從《詩經(jīng)》里走出來的女子吧。
翻閱民國老課本,看見一幅畫,一位母親低著頭,正在給幼小的孩子修剪手指甲,孩子伸出小手,安靜、乖巧地站在母親身旁。文中寫到:“手有五指,指端有甲,甲過長則做事不便,又易藏垢,故宜剪之?!焙啙嵜篮茫瑴厍槊}脈。是的,母親教育年幼的我們要勤洗浴,勤剪指甲。人要愛潔凈,由外而內(nèi),不僅身體潔凈,靈魂更要如此,這些淺顯的道理其實夠我們受用一生。
潔凈的東西分外有風(fēng)骨。
去美術(shù)館看吳冠中先生的畫展,站在那幅《殘荷》前,久久不忍離去。霜嚴雪寒時節(jié),滿塘的荷花都凋零了,水面上枯枝交錯,只留下枯萎的殘葉和蓮蓬,在寒風(fēng)里中靜靜站立,與我素面相見,一派清氣凜然。水中殘荷,仿佛一個人的暮年,夏天遠去了,枝頭的繁花皆已落盡,留下來的,便是一個人的錚錚鐵骨,不妥協(xié),不退讓,他從容安靜,氣定神閑,風(fēng)骨清奇。
心靈潔凈的人,周身散發(fā)著淡然的芬芳。她超凡脫俗,淡泊天真,比如楊絳先生。
有一次,媒體邀請她參加作品研討會,她沒有去,幽默地說:“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甭犓脑?,令人忍不住笑了。她說得多好!她就是一滴清水,作品和內(nèi)心一樣干凈、明澈。她清華其外,淡泊如水,從不隨波逐流,也不被俗世所打擾,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歲。
她最喜歡的一首詩,是英國詩人蘭德的:“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shù);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zhǔn)備走了?!弊肿志渚洌路鸲际撬男穆?,靈魂無比高貴。她還寫過,我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兒,只因我出嫁了,就成了錢鐘書生命里的楊絳。漫漫人生,他們的生命融為一體,相濡以沫,缺一不可,她與錢鐘書比翼齊飛,風(fēng)雨與共。錢先生曾稱贊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盛夏,收到大涵老師從景德鎮(zhèn)帶回的一件禮物,一枚白瓷的掛件,菱形的白瓷,畫著幾片淡紅的花瓣,是寫意的荷花。握在手中,溫潤如玉,素潔典雅,我穿著素色棉質(zhì)的旗袍時就戴著它,仿佛一朵夏荷靜靜開在心里。
我和老師相識多年了,那時我剛參加工作,第一次給他的報紙副刊投稿,不久,那篇習(xí)作發(fā)表見報,我們因文字結(jié)緣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流年似水,他身上始終洋溢著西北漢子的豪爽剛烈,率真灑脫。他有一顆少年般干凈的心靈,博學(xué)仁厚,才思敏捷,風(fēng)趣幽默,對事物有獨到的見解,不喜歡的人與事,決不茍同。他和我談文學(xué)、繪畫、書法、音樂,一開口就妙語連珠,海闊天空,三言兩語,卻如萬馬奔騰。我從沒聽他說過塵世的苦惱和瑣碎,他六十歲了,依然眼神純凈,胸懷磊落,笑容干凈,卓爾不群。他常常和妻子自駕去雪域高原,大漠戈壁,天涯海角,將萬水千山走遍。他說,人生何嘗不是一場旅行,美好的風(fēng)景永遠在路上。
潔凈,大概是每個人一生最難的修煉,無論文字,還是人生。
(作者李娟,選自《哲思》2015年第9期)
讀寫對接
“潔凈”這個詞語的精神內(nèi)核在于“潔”,即單純、清白。比如花朵的潔白,樹下的青春的純潔,民國老課本的簡潔,吳冠中筆下秋荷的高潔,楊絳先生的潔身自好,大涵老師為人處事的單純,張愛玲小說的雅潔通透……這些人和事物都是“潔凈”的:色彩素雅、心地純白、與世無爭。生命應(yīng)是一個不斷走向潔凈的過程:刪繁就簡,心地純凈,安然若素。唯此,我們才可能擁有智慧的人生。
文章以“潔凈”為線索,由花到人,由文字到圖畫,洋洋灑灑,娓娓而談,闡釋了“潔凈”的境界,闡述了人生的道理,給讀者一定的啟迪。文章形散而神聚,語言一如文章的主題那般素雅明澈,行文多用擬人、比喻修辭構(gòu)建出清新生動的意象,富有極強的感染力。
(曹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