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維
【技法梳理】
一、議論性散文與議論文的區(qū)別
所謂議論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筆法生發(fā)議論,或者說是以闡述某個觀點為中心的“散文”。它是介于議論文和散文之間的一種邊緣性文體。
議論性散文與議論文的區(qū)別還是很明顯的。
其實,這兩種文體都有明確的中心論點,而且內(nèi)容層次和形式結(jié)構(gòu)之間都有著內(nèi)在的邏輯性。而議論性散文,因其具有散文的文體特征,因而闡述分析的過程比較松散。它只將所擷取的意象或場景附著在闡析的道理上,借之說理,因此被稱為“塊狀結(jié)構(gòu)”。受文體影響,議論性散文的語言也應具備形象性、抒情性和說明性的特點。
由此看來,形象美和理性美,正是議論性散文最本質(zhì)的文體特征。
二、議論性散文與一般性散文的區(qū)別
一般性散文的內(nèi)容展開,首先是帶著感情尋找相應的對象,在敘寫對象時重視畫面感、情境感,讓人如臨其境,深受感染;而議論性散文卻是很靈活的。議論性散文,重目的而不拘泥于形式。它首先有說理的內(nèi)在目的,然后或在敘事中寄托這種目的,或在抒情中點化這種目的。有時候,還可以直截了當?shù)刂北贾黝},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三、議論性散文如何行文
1.將全文的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分論點。
這種方式類同于議論文中把總論點拆解為若干個分論點進行邏輯安排的方式。它使議論性散文不僅結(jié)構(gòu)上美觀有序,更使得說理條分縷析,深刻透辟,凸顯議論性散文“理”的特性。這種行文方法類似于議論文并列式結(jié)構(gòu)。
2.片段組合式。即全文以中心論點貫串始終,分別從縱或橫選幾個片段組合成文。
其片段可描述人物或場景,可有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但片段與片段之間,乃至開頭、結(jié)尾和標題,務(wù)必要點明題旨,用富有文采的議論和抒情強化主旨,且全文首尾結(jié)構(gòu)上要盡量相似,形成遙相呼應的整齊形式。這種行文方法很普遍。
四、議論性散文如何說理
1.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為意象,闡發(fā)哲理。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各具靈性。自然界中的“流水”“落花”“繁星”,通過想象,無不蘊含著理性的思索;社會生活中的思想家、詩人和千千萬萬的英雄、普通勞動者,又無不給人以哲理的思考。只要我們以飽滿的激情、敏銳的目光,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意象,借助類比和聯(lián)想,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意象無時無刻不在給我們以深邃哲理的啟迪。
2.運用比喻闡發(fā)人生哲理。
理性的東西快捷、簡易,但卻缺乏具體、形象之感,不易讓人享受藝術(shù)的美感。議論性散文重在明理,如果不借助具體的物象,極容易陷入空洞說教的泥潭。而比喻,正是選用具體形象的、可知可感的事物作為喻體來說明本體的,并借以闡發(fā)哲理,從而達到化抽象為具體,使文章增色生輝之目的。
五、議論性散文的禁忌
并不是將議論寫得朦朦朧朧就是議論性散文,它有許多禁忌,同學們一定要注意:
1.忌做作。
議論性散文注重感情的抒發(fā)。感情應自然地感染讀者,不能做作地刻意抒情。虛情假意的作文在高考考場上也是層出不窮。如近幾年的高考作文有不少同學寫父母雙亡,寫親人離世,寫自身殘疾,試問一下,事實上有那么多的悲情考生嗎?這些小作者無非是為了“騙”取閱卷老師的同情。而事實上這些虛情假意的作文只能被“打入冷宮”。
2.忌矯情。
議論性散文的寫作與影視表演不同,影視表演有時可以靠演員的煽情增強氣氛。但煽情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成為矯情。因此,在議論性散文中,作者的感情一定要自然流露,而不能刻意裝腔作勢。
3.忌羅列事例。
羅列事例是指考生寫作文時從時下流行的一些低淺俗濫的閱讀文選中搬出一個個小故事,逐個背寫在作文里,議論的語段過少甚至沒有,只在結(jié)尾時用一兩句話聯(lián)系話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