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優(yōu)美的語言成為大部分人寫好作文的重要目標,于是,作文中大段地運用排比句,使得作文語言華麗,但這只是形式上的優(yōu)美,讀后給人的感覺就是空泛。書籍浩如煙海,如果只是為了追求語言的華麗,即使你所選的寫作材料新穎,但缺少獨特的感悟,都會給人以似曾相識之感。其實,不是不要語言的優(yōu)美,而更重要的是作文的內(nèi)容,如何讓內(nèi)容充實而獨特呢?
首先,要找到自己閱讀感受最深刻的作品。書籍對人的影響可能不是某個瞬間的情緒觸動,而是整個珍貴的人生閱歷。每個人閱讀的書不同,有的喜歡童話,有的喜歡小說。不能為了寫而假裝喜歡,如果沒有出自內(nèi)心的喜歡,那寫出來的感悟也無法打動他人。其實說過喜歡,肯定是引發(fā)你產(chǎn)生共鳴的作品,如有人喜歡安徒生的童年,從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見證丑小鴨的蛻變在你心中駐扎生根,就會自然地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歷,寫出獨特的文字。
周舒婷同學上面的表達中,雖然寫到很多作品,但不是感受最深刻的,所以只能寫出大概。修改時,她打算圍繞第二節(jié)提到的散文作品,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與魯迅的《藤野先生》,只要讀出作品的深意,《荷塘月色》給予青春期躁動不安的作者一份寧靜,《藤野先生》中有師生之間超越國界的大愛,這樣寫來,愛國就不再是個抽象的詞了。修改處如下:
清晨,朗朗的讀書聲在教室里響起,典雅的古文,激揚的語氣“伊人倚門,煙花易冷,紅妝傾城,墨香猶存”。抑揚頓挫,令人振奮。
在一個靜靜的午后,打開書,雖無管弦之樂,一杯水,一本書,亦足以暢敘幽情,在最焦躁的時候,是一片《荷塘月色》走進我的夏至,安撫了我青春的煩亂與躁動,在最迷惘時,是張曉風的文字理平我凌亂鬢角,怎能不說散文是一把為我理順“三千煩惱絲”的骨梳呢?
初讀《藤野先生》我以為魯迅和藤野先生的相知相處是一種個人情感的相投,再讀他們,我又發(fā)現(xiàn)他們間不僅僅是個人感情的相投,不是普通的師生之情,不是一般民族上的跨國交往,更是一種超越國界,超越民族的大愛,于是,他們就成了我的老師,我就成為他們的學生,我和他們也建立起摯友般的友誼,我在他們身上找到了愛國的真諦,書里的他們就是現(xiàn)實中的我了。
其次,要找到表達閱讀感受最能通達的點。從高爾基的“書籍是人類的階梯”開始,人們對書籍、閱讀的理解就各不相同。如何結合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來表達,這是讓作文獨特的重要方面。閱讀伴我成長、閱讀是旅行等,只是一個主題,你需要用自己的個性化表達,才會獨特。周舒婷同學的題目也是比較獨到的,畢竟不是每個人的閱讀感受都是能看到廣闊的天空。只有深入閱讀,你才會想到獨特的表達點。例如作家畢淑敏從一位女子的角度,寫下“淑女也是書女”,一位學生用“卷美心如水”來表達她對閱讀的感悟。
總之,只有用心去閱讀,用心去感悟,才有可能寫出具體可感的文字。要結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與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才有可能寫出獨特優(yōu)美的文字。
(苗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