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民
(哈爾濱鐵路局齊齊哈爾工務段)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黨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保持了我國社會大局穩(wěn)定,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環(huán)境。但近年來,在國際恐怖活動呈反彈之勢的背景下,我國恐怖活動再次呈高發(fā)狀態(tài),國內的反恐怖斗爭形勢也呈嚴峻性和復雜性,并在人們群眾中火速蔓延。本文主要針對我國當前反恐防控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恐怖主義;恐怖分子;防控
恐怖主義已經(jīng)成為國家維護正常秩序和社會公共安全日益增長的成本負擔,巴黎的恐怖襲擊再一次顯示了當今恐怖主義已非一域一國范圍所限,其兼具國際和國內的特點給國家處置應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當前,恐怖主義的襲擊目標、范圍和對象不斷擴大,襲擊目標時常指向了普通大眾,他們企圖以劫持、屠殺普通民眾來向政府施壓,以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
1 加強群眾反恐宣傳
很多恐怖暴力事件都交雜很多矛盾,有時候恐怖分子就是惡意放大這些矛盾,然后煽動普通民眾參與其中。這種事情很容易發(fā)生在邊疆領土上,主要是因為恐怖主義在這些地方比較容易滲透,而且很多少數(shù)民族同胞受教育程度不高,易受蠱惑。所以在打擊恐怖活動的同時,政府應加強宣傳,鼓勵民眾參與反恐行動,使他們認清恐怖組織的真實嘴臉。
1.1 宣傳教育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資訊的傳播幾乎沒有很大的時差,所以輿論對人們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政府應該重視這一點而加強輿論宣傳。例如公安部2003年對外公布多個東突組織的成員,并發(fā)布了通緝令,這就很好的向民眾告知:我們要打擊這些恐怖分子。
宣傳教育不是盲目的,也要遵循原則。一般來說有這么兩個原則:一個就是輿論宣傳要做的積極主動,先聲奪人。宣傳要快,要深入群眾;另一個原則就是公開透明,客觀真實。政府要通過多種途徑客觀宣傳反恐的意義及目的,反恐行動的效果,真實揭露恐怖分子的罪行。另外要嚴控恐怖勢力滲透新聞輿論,防止百姓被誤導。
1.2 進行武裝巡邏
反恐的大趨勢已經(jīng)影響到了我國。我國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跨越國境到戰(zhàn)亂地區(qū)參加所謂“圣戰(zhàn)”,在與國際恐怖勢力取得聯(lián)系之后在返回境內,給地區(qū)乃至國際安全都帶來嚴重危害的情況。反恐部門可以在一些恐怖行動易發(fā)地區(qū)定期進行規(guī)?;奈溲b巡邏,這樣既可以起到宣傳效果,震懾恐怖組織,有時還可以在恐怖活動初始就對其進行有效打擊,減少社會損失。
1.3 防暴演練
應組織需要執(zhí)行任務的隊伍進行專業(yè)培訓,向特警、武警學習防暴維穩(wěn)專業(yè)技能。并定期針對性地進行反恐防暴、機動支援、特情處置和自身防衛(wèi)演練。這樣既可以提升隊伍的戰(zhàn)斗力,又可以起到震懾敵人、安撫民心的效果。
2 加強我國情報機制建設
恐怖活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縱觀世界上其他國家對恐怖組織的打擊,情報工作是反恐斗爭的關鍵。9?11事件調查表明,基地組織就是利用了美國情報部門的漏洞。我國很早就建立了全國性的反恐情報機構,進行情報搜集、分析、研判及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等。但是實際上,我國的反恐情報機制距離反恐的客觀要求還有差距。第一,我們要建立統(tǒng)一的反恐怖情報中心并完善交流網(wǎng)絡,加強情報信息共享以及國際交流。第二要發(fā)展并運用多種偵察、監(jiān)控手段,例如空中監(jiān)視、傳感等科技手段。第三,開拓更多情報收集渠道,使更多有效情報得到利用。最后要改進反恐情報的整理、反恐情報的優(yōu)化處理,過濾下有效情報,使其清晰、簡潔、便于使用。
3 加強我國反恐合作中的新強化
恐怖組織往往是超越國境的,跨越空間的頻發(fā)的恐怖主義事件再次闡述了一個事實:旨在制造全球恐慌的恐怖分子并不會囿于國界的限制,全球擴張是其必然的選擇。經(jīng)濟全球化的浪潮也使得恐怖主義從單個國家的頑疾變成了整個國際社會的問題,恐怖分子也越來越不在乎其襲擊的目標到底屬于哪個國家,而只是考量能否引起更大恐慌。
3.1 固化已有的反恐合作
恐怖主義雖成全球化趨勢,但是其蔓延還是集中在某一地區(qū)內,因此中國應將反恐怖合作的重點放在區(qū)域反恐怖合作中,并努力成為區(qū)域反恐合作的主導者,將定點打擊恐怖組織和恐怖活動與推進互助互信建設相結合,承擔更大責任,擴大國家影響,發(fā)揮大國作用。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與發(fā)展是中國在區(qū)域反恐怖合作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成功典范。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也同樣有助于實現(xiàn)區(qū)域內反恐目標的實現(xiàn)。
3.2 著眼大局,加入全球反恐整體行動
中國是聯(lián)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應當在聯(lián)合國法律框架內為反恐貢獻力量。面對“伊斯蘭國”在中東地區(qū)肆虐所帶來的安全威脅,以及前文所提及恐怖分子“深造”與“回流”的問題。這又使得我國加入全球性反恐行動有了自身切身利益的需要,因為在當前恐怖主義走向聯(lián)合的情況下,世界范圍內沒有一個角落能夠獨善其身成為凈土,不但要掃門前雪,還要除掉他人的瓦上霜。
4 加強鐵路反恐防控
鐵路運力,是國家調配資源、集中力量的重要方式。每逢重大時刻,保障鐵路安全運轉顯得尤為關鍵。鐵路治安工作是整個社會治安安全防控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做好護路工作,一是要形成系統(tǒng),有效整合鐵路治安體系,有效整合鐵路治安與其它社會治安領域;二是要形成傳統(tǒng),不僅要讓“平安鐵路”工程惠及民生,更要讓“平安鐵路”觀念深入人心。一是反恐措施更加嚴密。實行警力、警務前移,盯控把守“四大關口”,盤查、安檢、詢問同步提前,視頻與實兵合成巡控,多警種無縫巡邏,形成強大威懾。強化安檢查危,優(yōu)化標準流程和現(xiàn)場組織,堅決堵住了危險物。借助實名信息平臺,推行落地查控、視頻監(jiān)控、接力管控,深化線路風險隱患管理,協(xié)調并促成地方巡防、技防和執(zhí)法等警務向鐵路延伸,有力加強了線路反恐防范;二是反恐能力得到提升。利用每日早晚點名會等,組織民警開展警務裝備使用訓練;專門培訓了一批警務實戰(zhàn)技能小教員,深入所隊開展面對面訓練指導;定期舉辦反恐培訓班,切實豐富專業(yè)知識,提高了實戰(zhàn)能力。作為維護鐵路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主力軍,鐵路公安機關必須立足新常態(tài),謀求新作為,積極推進反恐防控體系建設,進一步固化主動防范,加強鐵路反恐防控工作。
結束語
恐怖主義已經(jīng)成為國家維護正常秩序和社會公共安全日益增長的成本負擔,巴黎的恐怖襲擊再一次顯示了當今恐怖主義已非一域一國范圍所限,其兼具國際和國內的特點給國家處置應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從宏觀角度出發(fā)理清在面對恐怖主義的反應模式到核心行為再到國際反恐合作,編織成一張維護公共安全的大網(wǎng),必然是對反恐機制構建的理性判斷。
參考文獻
[1]王新建.當前我國恐怖活動形勢分析與對策研究[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3).
[2]汪慶華,宮凱.加強高校反恐問題研究維護社會穩(wěn)定[J].思想教育研究,2008,(11).
[3]方玉媚,王治華.加強四川高校對“恐怖主義”防范的研究——基于四川部分高校的調查[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0,(3).
[4]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斗爭[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