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旭晨
每一個城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四大古都之一,亦有其獨一無二的特點。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我想應當是“肅穆”一詞。也許,由于經濟的發(fā)展,很多人只看到了北京的快節(jié)奏,北京的熙熙攘攘和燈紅酒綠,卻忽視了北京這座城骨子里的莊嚴和靜默。
這種氣質源于久遠歷史的沉淀。深圳也是繁華的,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但深圳沒有這樣肅穆的氣質。紫禁城端居中央,天安門在前,長安街貫通東西。在這里,每行一步,每一回首,上下五千年歷史無不在其中。就說地鐵吧,當你看到“金臺夕照”時,你會想到燕昭王的黃金臺,進而想到數千年來君與士的相知和互疑;就說公交車吧,當你坐到“皇城根”時你會想到明清兩代皇城腳下可能出現的人與事、廢與興。在紅樓,你可能會想到五四風雷;在景山,你可能會聽到崇禎皇帝死前的那一聲哀嘆。在北京,隨處都是歷史。背負了歲月的城市又怎么會輕盈?于是只能莊嚴,只能靜默。
這種氣質也不僅僅取決于歷史,更來自北京曾經歷和見證的苦難。杭州也曾是古都,但它的厚重被江南輕靈的雨洗去了。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北京目睹了中國一百余年的深重苦難,而且,它是最直接的受難者。放眼望去,那是圓明園的斷壁頹垣吧,那是頤和園如畫的山水吧,那是東交民巷使館界的洋樓吧,那是盧溝橋前、宛平城墻上的彈坑吧。經歷過中國最黑暗歷史的城市又怎能活潑靈動?于是北京只能選擇沉淀,將苦難融進它厚實的身軀,轉化成為重新崛起的力量。
北京的肅穆還源于它所承擔的獨特的歷史責任。這與其它的城市皆不同,它獨特的地位、不可復制的歷史,給予了它無可替代的使命。北京作為首都有著格外多的壓力,即使在街頭巷尾,你也能感受到這一點。你聽,遛彎的大爺大媽們談的是什么?出租車司機卷著舌頭高談闊論的又是什么?不約而同地,似乎每個北京人都有這樣的自覺,將天下之事與自己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也似乎把最沉重的責任也一起擔在他們的肩上。
登上中華世紀壇俯瞰北京,在這里,新與舊、過去與未來碰撞融合,交匯出北京獨特的肅穆莊嚴。這座城帶著這樣獨特的氣質,矗立在歷史的坐標上。
教師點評:
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開頭點題顯旨,突出北京“肅穆”的特點。正文從三個方面揭示為什么北京具有這樣的特點:源于久遠歷史的沉淀,來自曾經歷和見證的苦難,源于它所承擔的獨特的歷史責任。結尾收束全文,深沉厚重,難能可貴。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8分+發(fā)展等級19分=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