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艷 李向新 李陶
摘要 采用西疇縣土地調查數據,通過GIS/RS相關理論和技術對西疇縣土地利用結構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揭示西疇縣土地利用結構現狀,總結了土地利用結構的特點,并提出了相應建議,從而指導土地結構的調整。
關鍵詞 土地利用結構;GIS/RS;西疇縣
中圖分類號 F30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7)13-0192-03
Analysis on the Land Use Structure of Xichou County Based on GIS/RS
WANG Yan-yan,LI Xiang-xin, LI Tao
(Faculty of Land Resource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093)
Abstract Using land survey data of Xichou County and GIS/RS related theory and technology, land use structur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Xichou County were analyzed, so as to reali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Xichou Coun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structure were summarie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guide adjustment of the land structure.
Key words Land use structure;GIS/RS;Xichou County
土地資源是人類生存、社會發(fā)展不可替代的物質基礎和支撐,也是人類棲息的基地和基本衣食來源。了解土地利用結構狀況,確定土地利用結構是否合理,不斷改善土地利用結構,對于科學指導土地決策與土地利用活動將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1]。
西疇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地勢北部和中部高,東南、西南低,境內山巒起伏,地形復雜。全縣國土面積1 506 km2,東接麻栗坡縣,西南與馬關縣毗鄰,北與文山、硯山、廣南縣接壤。全縣轄7鄉(xiāng)2鎮(zhèn)69個村民委員會3個社區(qū)1 778個村民小組,住有漢、壯、苗、瑤、彝、蒙古等民族。境內有平船路、西路直通文山和國家級口岸船頭及廣西西寧,基本形成了以省道為主體,縣鄉(xiāng)道為依托,村寨道為輔助的交通公路網絡[2]。筆者采用西疇縣土地調查數據,通過GIS/RS相關理論和技術對西疇縣土地利用結構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揭示西疇縣土地利用現狀,并提出了相應建議,從而指導土地結構的調整。
1 土地利用現狀
1.1 土地利用結構概況
根據全國土地調查,西疇縣土地總面積為1 491.30 km2,土地利用現狀見圖1。土地面積中,農用地(耕地、園地、林地、其他土地)1 397.50 hm2,建設用地(農村居民點、工礦用地、建制鎮(zhèn))40.05 hm2,其他用地53.75 hm2。
由圖1可知,西疇縣土地資源中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是主要的用地類型。在同級地類中,林地、耕地、其他土地和建設用地占土地總面積的比重居前4位,園地、特殊用地、水利用地和交通運輸用地4類用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比重較小。
1.2 土地利用結構的主要特征
西疇縣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區(qū)縣,且喀斯特面積分布廣,巖石裸露,地表水資源匱乏,地下水埋深,石灰?guī)r含水性能極不均勻,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脆弱,冬春干旱缺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喀斯特生態(tài)脆弱。農用地利用率不高,毀林開荒,坡地開墾,浪費了土地資源,未合理利用[3]。
2 土地利用結構影響因素分析
引起西疇縣土地利用結構變化的最重要驅動力是人口數量、結構壓力和經濟、工業(yè)化與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直接驅動因素是土地政策因素[4]。從土壤類型、氣候類型、地貌類型、人口結構發(fā)展、土地政策與土地利用結構的空間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
2.1 土壤類型與土地利用結構的關系
土壤結構特征和質地狀況是反映土壤基本性質、衡量土壤肥力與抗蝕性的重要指標[5]。西疇縣內土壤類型分為紅壤、石灰?guī)r土、水稻土等6個土類,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黃紅壤等11個亞類,沖積性水稻土、湖積性水稻土、砂頁巖赤紅壤等14個土屬,土壤面積占98%,其面積組成及分布見圖2。水稻土是西疇縣的主要土壤類型,占西疇縣土壤總面積的40%,而水稻土中沖積性水稻土的面積最大,主要分布在西疇縣西部和南部低山和河流階地。紅壤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該地區(qū)主要分布有林地、疏林地、灌溉水田等;石灰?guī)r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方少部分地區(qū),該地區(qū)裸土地占大部分,其次是灌木林地和疏林地;赤紅壤主要分布于東北部,主要分布有林地和水澆地。
2.2 氣候類型與土地利用結構的關系
西疇縣是北回歸線橫貫縣境,氣候類型有北亞熱帶、暖溫帶、中亞熱帶(圖3),其中76%的地區(qū)屬于北亞熱帶,5%的地區(qū)屬于暖溫帶,19%的地區(qū)屬于中亞熱帶,年平均氣溫15.9 ℃,極端最高氣溫32.8 ℃,極端最低氣溫-6.7 ℃。全年無霜期340~362 d,年均日照時數1 490.6 h,總的氣候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熱,溫濕多雨,干濕季分明,立體氣候明顯。
2.3 地貌類型與土地利用結構的關系
地貌是構成土地綜合體的重要因子,它不僅直接影響土地類型的形成和發(fā)展,更通過其對熱量和水分的地表再分配而對土地利用產生重大影響[6]。西疇縣地貌包括河流低階地、起伏河流高階地、低山、中山、平坦河流高階地、起伏侵蝕剝蝕地臺地、起伏洪積低臺地、高山、起伏洪積高臺地、平坦洪積低臺地等。其中河流低階地所占比例最大,為61%,主要分布在西疇縣東北部和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區(qū),其中旱地、灌溉水田占55%,起伏侵蝕剝蝕地臺地占15%,分布于西疇縣整個縣域內,其中有林地和疏林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圖4)。
2.4 人口結構發(fā)展與土地利用結構的關系
城鎮(zhèn)人口、鄉(xiāng)村人口、城鎮(zhèn)面積的變化是城市化最顯著的特征,但城鎮(zhèn)用地的擴大必然面臨環(huán)境污染、貧富人口分化、產業(yè)結構變化等挑戰(zhàn)。城鎮(zhèn)化對土地利用結構的分布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2009年人口比2000年增長了1.39萬人,年均增長不超過0.8%,城鎮(zhèn)化率2004年達10.2%,2006年上升到125%。
由此可知,西疇縣土地利用結構變化幅度遠超過人口總量的變化幅度,當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鎮(zhèn)的同時,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用地需求也增加,城鎮(zhèn)化步伐加快。
城鎮(zhèn)面積結構變化與人口數量的變化見圖5。由圖5可知,二者存在正相關關系,城鎮(zhèn)面積的增長比人口數的增長快。
2.5 土地政策與土地利用結構的關系
影響土地利用結構變化的直接因素是土地政策,這是由國家特殊的土地國情決定的。在我國,土地實行公有制,集體土地和農用地流轉、土地一級市場的控制權分別在省級以上政府和地市以下地方政府,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政府行為,因此,研究土地利用結構與土地政策之間的關系是必要的。
3 結論
該研究介紹了西疇縣土地利用結構分布情況,分析了西疇縣土地利用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交通、氣候、地貌等影響因素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土地政策是政府行為主導土地利用結構的重要工具,土地政策影響用地規(guī)劃調控、土地供應數量控制和農用地、耕地的補充。從西疇縣土地政策看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各類用地結構有明顯變化,變化趨向穩(wěn)定。但土地政策導向作用在控制土地利用結構變化中力量較弱,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西疇縣土地利用結構總體水平不高,土地利用結構變化的動態(tài)穩(wěn)定性總體欠佳,人口、耕地的動態(tài)變化不穩(wěn)定,土地利用結構受氣候、地貌、交通、建設用地等影響較大。
4 建議
4.1 加強土地政策的引導
西疇縣土地利用結構中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存在耕地利用率低、過度開墾等陋習。因此,必須規(guī)劃約束和增強土地利用政策的引導和調控:第一,利用國家出臺的土地政策保持現狀土地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第二,通過科學的土地政策提升土地利用結構。第三,通過土地政策調節(jié)土地利用結構。第四,嚴格執(zhí)行土地利用完善土地利用結構[7]。
4.2 協(xié)調各種用地
西疇縣是文山八縣中喀斯特地貌發(fā)育最多的縣,生態(tài)環(huán)境較脆弱,農業(yè)人口比重大,人口密度高,農民素質不高,農業(yè)生產活動對脆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很大的壓力,因此,協(xié)調好各部門的用地矛盾,特別是生產用地、生活用地、經濟生產部門的矛盾至關重要。對于協(xié)調用地可以從加強現代農業(yè)建設、補充耕地投入、提升鄉(xiāng)村利用率這3個方面入手。
參考文獻
[1] 劉黎明.土地資源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3.
[2] 許新惠,傅開道,徐艷紅.基于GIS/RS的西疇縣法斗鄉(xiāng)土地利用變化研究[J].云南地理環(huán)境研究,2009,21(5):52-55.
[3] 云南省國土資源廳.云南?。?997-2010年)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R].2009.
[4] 李翔.農作物管理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鄭州:河南農業(yè)大學,2003.
[5] 魯春陽.城市用地結構演變與產業(yè)結構演變的關聯(lián)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6] 宋乃平,陳忠祥.地貌與土地利用關系之探討[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3):27-31.
[7] 周磊.縣級土地利用結構分析及發(fā)展趨勢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