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鑫
【摘 要】本文論述借助學校無線網(wǎng)絡及多媒體綜合教室,以“藍墨云班課”APP為平臺,依托移動交互式數(shù)字教材,制作微課視頻,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時跟蹤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成效,將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于機械制造技術課程中,使課堂變得輕松、有趣,使教與學的互動性更強,教學的可控性更高。
【關鍵詞】信息化 機械制造技術 云班課APP 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057-02
一、中職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困惑
機械制造技術是中職學校機械類或近機械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以機械加工工藝為主線,以車、銑、刨、磨、鉆等為核心,以實際應用為目的,課程所涉及的機械知識涵蓋面廣,理解與記憶難度較大,學生學習的能動性相對較低,具體表現(xiàn)在:
(一)存在厭學心理
不可否認,中職學校的生員大部分在小學、初中學習過程中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職校教學認識不足,自信心下降,在心理上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二)學習基礎差
學生在進入職校之前,對機械領域的認知較淺。盡管進校后,經(jīng)過一定的認知實習或見習,對機械加工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也只限于極膚淺的表面認知。在機械制造技術課程的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差,理解能力不高,對知識的學習停留在強行記憶階段,而沒有主動對知識進行理解,使其對較為抽象的知識內容學習難度大。如對“刀具的幾何角度”這一知識點,大部分學生就感到“云里霧里”的。
面對以上情況,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已不能解決當下教學上所遇到的困境。如對“刀具的幾何角度”的教學,僅靠教師在黑板中畫刀具的平面圖和立體圖,或是以 PPT 代替黑板的低層次信息化教學手段,已不足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教學中的困惑。筆者認為,在機械制造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必須注重因材施教,讓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產生興趣,發(fā)掘學生閃光點,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教學的積極作用,提高學生對機械制圖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二、信息化教學在中職機械制造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一)借助網(wǎng)絡,搭建學習平臺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概念的提出,幕課、私播課、微課、教育云在國內教育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借助物聯(lián)網(wǎng)、移動互聯(lián)、社交網(wǎng)絡等信息化技術,優(yōu)化教學、教研、管理和服務等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構建各自特色的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教學體系,成為各職業(yè)學校努力的方向。
筆者通過多方比較與實踐,選定了“藍墨云班課”這一移動環(huán)境下的即時互動教學平臺。永久免費的“藍墨云班課”是中國第一款教育類手機 APP,集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移動互聯(lián)等技術于一體。“云班課”的引入,使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與學的互動性更強、即時可控性更高。借助“藍墨云班課”APP,筆者創(chuàng)設了自己的機械制造技術課程,邀請所教授班級的所有學生加入班課,搭建了師生良好互動的學習平臺。利用云班課,教師可以在任何客戶端上管理自己的班課,對學生簽到、分享資源、布置及批改作業(yè)、組織討論答疑、開展教學互動等進行操作,實現(xiàn)即刻反饋,即刻點評。而作為學生可以在任何課堂現(xiàn)場或課外,完成投票問卷、頭腦風暴、作品分享、計時答題等互動教學內容,并實時獲取成績和點贊,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云班課的引入和實踐,學生可以把手機帶入課堂,讓自己的手機變成實時交互的學習工具,系統(tǒng)性地完成課前、課中、課后的預習、學習、復習等活動,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服務的良好習慣;同時也使學習變得可量化,教與學的過程更明朗、更精準、更可控。
(二)收集制作,完善教學資源
云教學平臺的良好應用,必須依托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教學課件、測試題目、微課視頻等。為此,筆者通過收集篩選,開發(fā)制作了大量的教學資源。
1.引入數(shù)字化教材
選購了《機械制造技術與零件加工》數(shù)字化教材,并將其引入云班課。數(shù)字化教材除包含普通文本教材的文字及說明外,也融入了教師的教學視頻、豐富的圖片、大量的二維或三維動畫,使教材更具可讀性和趣味性,徹底改變了學生對教材的傳統(tǒng)認知,提高了學生學習教材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同時,更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碎片化學習,吃飯、休閑時都可以便捷地翻閱教材,提高了學習的時效性。
2.制作微課資源
微課以它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主題突出以及內容具體等特點,將教學內容抽象的部分變成可視化、具體化,更切合信息化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以“認識刃傾角”的教學為例,筆者為了上好本次刃傾角課程,課前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明確“熟悉刃傾角的作用”作為本節(jié)課重點、“掌握刃傾角的選擇”作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最終制作了一個 8 分鐘左右的“認識刃傾角”微課:首先,從刃傾角的概念、刃傾角的作用、刃傾角的選擇三個部分作為微課的主要內容,對于刃傾角大小的解釋,利用 Flash 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地理解相關內容;其次,對刃傾角的選擇這塊內容在微課中主要采用真實生產加工的視頻著重解釋,并借助局部特寫鏡頭讓學生了解具體情況所選取的刃傾角范圍;最后,結合實際生產加工的參考用表,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充分掌握“刃傾角選擇”這一教學難點。微課中,筆者還增設了思考題給學生討論,完成階段性測試,讓學生在微課觀看過程中,輕松完成刃傾角的學習。
3.嘗試翻轉課堂
筆者在制作好微課后,改變教學模式,采用了“翻轉課堂”進行教學。翻轉課堂是利用現(xiàn)有信息技術手段,構建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重新定義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活動,實現(xiàn)知識傳遞、內化、鞏固三個階段的顛倒安排,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師生角色進行翻轉,達到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革新的教學設計方法。
筆者在課前通過“藍墨云班課”APP 讓全班學生觀看“認識刃傾角”微課來預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并提出“試考慮刃傾角選擇不當會造成什么情況”的問題,供學生在“云班課”APP 討論區(qū)進行交流、回答、點贊,利用手機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到課前準備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連上“智慧學?!睙o線 WiFi,進入“云班課”APP 本班討論群。教師通過“云班課”APP 下發(fā)本節(jié)課關于刃傾角的“學習任務卡”,并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再次觀看微課,學習刃傾角的相關知識。在這個教學任務中,學生通過討論來自查、互查本組成員的學習任務卡,最終讓學生較好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同時學生完成的學習任務卡通過“云班課”APP 進行提交。課后教師對作業(yè)進行及時批改,對于任務完成較好的作業(yè)給予點贊,對于任務完成不足的作業(yè)給予語音點評等。學生在課后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本次課內容掌握的實際情況進行如反復觀看微課視頻的再學習,或與教師進行及時語音解疑,實現(xiàn)課程內容的鞏固。
4.巧用投影設備
在信息化教學時代中,利用好投影儀這一輸出設備,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筆者在“刃傾角認識”課程的教學中,將學生課前對課程內容的提問;課中播放微課、工廠加工視頻的集體觀看;學生提交學習任務卡作業(yè)的呈現(xiàn)等教學活動通過投影儀進行輸出,完成了信息化教學在教室的實時應用,提升了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借助學校無線網(wǎng)絡及多媒體綜合教室,以“藍墨云班課”APP 為平臺,依托移動交互式數(shù)字教材,制作微課視頻,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實時跟蹤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成效,將現(xiàn)代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機械制造技術課程中進行實踐與探索,使課堂變得輕松、有趣,使教與學的互動性更強,教學的可控性更高,充分發(fā)揮了信息化教學在中職機械制造技術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能動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