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波
摘 要:近幾年,國內不同地區(qū)碳酸鹽巖潛山通過研究思路、地質建模認識的突破,在潛山勘探實踐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發(fā)現(xiàn)。在鄰區(qū)這些最新研究成果啟示下,文章結合濟陽坳陷下古生界碳酸鹽巖潛山勘探實際情況,在構造解釋、儲層改造、油氣運移和成藏等方面提出了需要強化攻關的方向,同時提出了濟陽坳陷下古生界潛山下步勘探方向和有利區(qū)帶。
關鍵詞:鄰區(qū);濟陽坳陷;碳酸鹽;潛山勘探內幕斷層;流體改造;非均質性
中圖分類號:P618.130.8
濟陽坳陷下古生界碳酸鹽巖潛山油藏從20世紀70年代初義和莊潛山的發(fā)現(xiàn)開始,到2000年左右先后發(fā)現(xiàn)了廣饒、埕島、富臺、樁海等潛山油藏,于2003年達到頂峰,探明儲量1.95億噸,成為勝利油田重要的接替陣地。
1.基本石油地質概況
濟陽坳陷是中國東部渤海灣盆地的次一級構造單元,是疊置在華北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斷陷盆地。寒武系-奧陶系為一套淺海相碳酸鹽巖夾泥巖沉積,厚度1200~1500米。該套地層自下而上發(fā)育了饅頭組、毛莊組、徐莊組、張夏組、崮山組、長山組、鳳山組、冶里亮甲山組、下馬家溝組、上馬家溝組、八陡組等組段。前人研究表明,本區(qū)碳酸鹽巖不具備生烴能力,油氣均來自相鄰凹陷的第三系,為新生古儲油氣藏。
2.進展與啟示
(1)內幕斷層與油氣控藏。近年華北油田重新研究創(chuàng)新“古儲古儲”成藏模式,重新分析認為潛山內部發(fā)育了一條內幕斷層,將潛山分隔成兩個塊體,部署鉆探長3井獲得突破。該潛山的突破證實了潛山頂面沒有斷距的內幕斷層對油氣可以起到控藏作用。在該認識啟示下,我們對埕島東坡下古生界以往由于缺少斷層而沒有圈閉的區(qū)帶進行了重新解釋。經過本次解釋,新增了10條斷層,從而增加10個斷塊。因此,以前認為沒有勘探潛力的埕島東坡各個斷塊都有可能富集成藏,從而提高了其潛力。
(2)流體與儲層發(fā)育。碳酸鹽巖潛山儲層發(fā)育模式國內外有大量的研究。以往的研究成果一是主要集中于風化淋濾作用下的不整合面發(fā)育規(guī)律的研究;二是內幕儲層雖有所涉略,但側重的是巖性、潛水面等耦合關系作用下的儲層發(fā)育規(guī)律研究。除了高青斷層,濟陽坳陷發(fā)育了墾東—埕北、孤西、羅西等多條印支期北西向斷層,發(fā)育了墾東、孤東等多條燕山期發(fā)育的北東向斷層,這些斷層在古近紀大多復活,因而沿著這些老斷層都有可能有大量熱液上涌,對潛山地層進行改造而形成內幕儲層。
(3)不整合面輸導與油氣成藏。下古生界潛山頂面由于經歷時間長,巖性本身的特點易于風化淋濾而作為油氣輸導通道前人做過大量的研究并得到共識。在該認識指導下,我們前期的勘探目標都是在潛山高部位尋找和落實構造油氣藏為主。研究發(fā)現(xiàn),濟陽坳陷下古生界碳酸鹽巖非均質性普遍存在,各個組段之間都發(fā)育一套泥質含量很重的層段。因此,我們需要加大不整合面非均質性的研究力度,重新審視廣大潛山的斜坡區(qū),特別是面向凹陷的、有油氣來源的斜坡區(qū)域,通過1—2口風險探井來落實其勘探潛力。
(4)斷層輸導與油氣成藏。前期研究認為,斷層與潛山的關系研究不同于第三系兩者之間的關系。由于潛山往往被認為剛性體,只要有斷層都被認為是高效運移通道。因而兩者的關系不是直接對接就是向上或向下運移(油氣倒灌),因此勘探目標都是首選與斷層相接的潛山斷塊的高部位,探井鉆探深度一般都是進山50或100米沒有顯示就完鉆了。我們應該強化兩個方面的研究,一是斷層運移能力的研究,二是斷塊中下部儲層發(fā)育規(guī)律研究,特別是斷塊下部內幕儲層的研究。通過這些研究,有可能在低認識、低鉆遇層段有大的發(fā)現(xiàn)。
3.濟陽坳陷勘探方向探討
(1)面向各個凹陷的斜坡區(qū)域,如車鎮(zhèn)南坡、長堤潛山、墾東、王家崗等潛山,它們均為生烴凹陷的斜坡區(qū),為有利的油氣指向區(qū),同時這些斜坡部位發(fā)育了順向斷層,具有油氣成藏的潛力。
(2)與油源斷層相接的潛山下部層段,如埕島西排山、長堤潛山西部、高青-平南等潛山。這些潛山有的頂部發(fā)現(xiàn)了油氣,但這些潛山的下部層段目前認識較少,有可能存在油氣富集區(qū)。
(3)內幕斷層發(fā)育區(qū),如埕北20潛山帶、義和莊潛山等。這些區(qū)帶已經證實有油氣富集,通過加強內幕斷層的解釋,有可能進一步增加新的斷塊圈閉,從而進一步擴大含油氣面積。
參考文獻:
[1]馬立馳.濟陽坳陷碳酸鹽巖潛山油氣藏勘探技術綜述[J].石油學報,2004,25(6):44-47.
[2]馬立馳.勝利油田下古生界碳酸鹽巖潛山勘探核心技術[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5,32(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