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根萍++李大波
摘 要:王維是唐代聲名最盛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他的山水田園詩在唐代詩壇上大放異彩。同時,他被后人譽為“一代文宗”,可見其散文成就在唐代散文史上也是令人矚目的。王維的諸多散文中充溢著濃厚的詩意,主要表現(xiàn)在詩語、詩情、詩境等方面,突破了前代古文的束縛,對后世散文的創(chuàng)作具有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王維 散文 詩情 詩境
王維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山水田園詩篇,在中國古代文學花苑中堪稱一枝獨秀?!疤迫宋亩嗨圃姟盵1],自唐以來,王維以其山水田園詩之卓絕斐然的成就屹立于中國唐代詩壇,這樣就難免遮蔽了他作為出色的散文家的一面。他在后世享有“一代文宗”之譽,誠然,他的散文之光芒不及他的詩歌灼麗耀眼,但亦以其“高華典貴、天機秀絕”[2]的造詣和面貌秀出于中國古代散文之林。自唐、宋以來,學界對王維文的評價甚少,直至近代,研究者們開始從王維其人和其文等方面進行了多角度探析。
王維是繼初唐四杰之后工于作文的能手,他身體力行地實踐著初唐陳子昂提倡的“風雅興寄”和“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與東方左使虬修竹篇序》)[3]的詩文理論和美學主張,在反對前代形式主義和浮艷詩風的戰(zhàn)斗中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盀槲囊炎儺敃r體”(唐苑咸《酬王維》,載《全唐詩》卷129)[4],“風雅傳今日,云山想昔時”(儲嗣宗《過王右丞書堂二首》,載《全唐詩》卷594)[5]云云。他一生所作的序文、墓志碑銘、狀表、疏議等不同題材的文章,或文筆清新秀美、遒勁有力,或寄意融情于自然萬物,或直接吟詠性情。于傳統(tǒng)古文來說,斷然是一種開拓和發(fā)展,亦是他散文的獨特之所在。
王維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唐人謂“王維詩天子,杜甫詩宰相”(《吟窗雜錄 》)[6],足見其在唐代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試想,詩歌造詣如此之深的大家,他的散文必然深受其詩歌創(chuàng)作或顯或隱的影響。那么,這種影響, 筆者認為主要是王維文中所表現(xiàn)的詩意美,這種詩意美則是他散文內(nèi)在美和形式美的統(tǒng)一體?,F(xiàn)擬從詩語、詩情、詩境和詩心四方面加以論述。
一、王維文中的詩語
王維的散文雖囿于駢儷文的四六句式,但在一定程度上摒棄了駢體文的“矯揉造作”“徒工涂飾”[7],文章不再追求“綺靡”“艱澀”之風,已經(jīng)呈現(xiàn)淳古自然、“豐縟而不華靡”(明李東陽《麓堂詩話》)[8]的面貌?!霸娬Z”一詞,出自《漢書·禮樂志》:“其威儀足以充目,音聲足以動耳,詩語足以感心……”這里所說王維文中的詩語,不僅指他的文中具有和諧的平仄和聲律,還指文章的某一片段或一句話含蓄精煉,富于音樂美、色彩美、形象性和韻味等。諸如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等,語言極富詩意,有聲有色,讓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這類詩語在王維文中屢屢可見,分而論之,包括兩種類型。
一是鍛造前代詩文而成的詩語。如《湃陽郡太守王公夫人安喜縣君成氏墓志銘》中“螓首蛾眉,抑為天與。同云降雪,常聞柳絮之詩;獻歲發(fā)春,即賦椒花之頌。”[21]這段文字是王維為定州刺史王俌已逝的夫人成氏所作的墓志銘,可謂句句征引或用典,意蘊深厚。“螓首蛾眉”即從《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9]中信手拈來,用來形容成氏美麗的容貌;“同云降雪,常聞柳絮之詩”語出《詩經(jīng)·小雅·信南山》和《世說新語·言語》;“獻歲發(fā)春,即賦椒花之頌”則是分別化用《楚辭·招魂》和《晉書·劉臻妻陳氏傳》中的典故。這兩句用冬之雨雪和春之奮揚來感慨時序交替,用“柳絮之詩”和“椒花之頌”來贊揚成氏的聰慧和誦詩屬文之才,塑造出一個美女和才女的形象。這段節(jié)選的文字言辭生動形象,語淺而意深,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間,歌頌之情溢于言表。再如“嗟梧桐兮半死,無雙飛兮鳳凰”化用枚乘《七發(fā)》“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一句。以“梧桐半死”和“雙飛鳳凰”來喻王公喪偶和夫妻分離。王維并未直接抒寫王公內(nèi)心的悲痛,而是借助前代的詩文雋語來達到一種言有盡而悲無盡的效果。
此類文章的片段或句子還有很多。如“泰然若春,溫兮如玉”(《為人祭某官文》)言出《詩經(jīng)·秦風·小戎》中“言念君子,溫然如玉”,簡單的八個字即將“某官”的性情表現(xiàn)得恰到極致,“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10]?!翱街模鼇硐蛉?;犬馬之意,何足動天”(《責躬薦弟表》),則是在曹植的《求通親親表》基礎上鍛造而成,用葵藿向日和犬馬俯首來表達他與其弟的相依為命的迫切愿望,同時也表達了對皇帝的拳拳衷心和感激之情,文辭懇切真摯,而且情思飽滿,令人動容。類似以上所舉的詩語都是在吸納前人詩文內(nèi)涵或韻味或色彩的基礎上,經(jīng)作者的加工和熔鑄,而傳遞出一種新的詩味或韻味。
二是自出機杼而成的詩語。此類詩語也有不少,多數(shù)寫得含蓄簡練,聲色并茂,詩意盎然。如:
(1)赤岸城谷,白濤互山。(《裴僕射濟州遺愛碑》)
(2)長江月影,太華松聲。(《皇甫岳寫真讚》)
(3)華逕窈窕,蘅皋漣漪。(《暮春太師左右丞相諸公于韋氏逍遙谷讌集序》)
(4)玉關之下,素車威遲;愁云晝聚,白雪春下;絳旐從風,車徒行哭。(《祭兵部房郎中文》)
以上文例,皆是四字成句,如詩般工穩(wěn)嚴整,讀來給人自然流暢、節(jié)奏鏗鏘之美感。而且都是寫景抒情之句,細細品味其中的聲色描繪,動靜展現(xiàn),情感流露,往往能讓讀者產(chǎn)生無盡的想象與聯(lián)系,意味雋永。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這里就不再贅述。
清代管世銘曾高度評價王維的五古:“王摩詰善能錯綜子史,而言不欲盡,詞旨溫麗,音節(jié)鏗鏘,蔚然為一朝冠冕。”(《讀雪山房唐詩凡例·五古凡例》)[11]其實,用來概括王維的某些散文的也是恰到好處的。當然,王維也有一些疏議、表、狀等文篇,語言明快暢然,但說理議論成分較多,有些以佛語入文,缺乏韻味和形象性,也就不能算作詩語了。從這個角度說,詩語、詩情是融為一體、密不可分的。
二、王維文中的詩情
王維其詩一部分是思親、贈友、送別、閨怨之作,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失題》《相思》等,這些詩歌寫得情深意濃,感人至深,一直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和傳誦。鐘惺評論王維詩曰:“右丞禪寂人,往往妙于情語?!保ā短圃姎w》卷八)[12]確乎道出了王詩的一個特點。王維詩歌中這種真摯充沛的感情也會有意無意地流淌到他的文章當中。正所謂情到深處文亦含情,王維的諸多文章充溢著綿長深厚的感情,多抒發(fā)與友人間的深厚友情、與親人間的至深親情和接受偽職的負罪感及對君主的感恩之情。
王維表達自己與友人間深厚友情的文章數(shù)量最多,多出現(xiàn)在其送序文中。如開元十四年,他在送鄭五赴任新都縣的序中這樣寫到:
(5)賦詩寵別,贈言誡行。劍門中斷,蜀國滿于二川;銅梁下臨,巴江入于萬井。黃鸝欲語,夏木成陰,悲哉此時,相送千里。
前兩句是寫鄭五赴新都縣途中的所見所聞——劍山間峭壁中斷,蜀國之地布滿二川之間,銅梁山下巴江流入千家萬戶——想象豐富,描寫生動。后一句是寫此刻送別鄭五的情形,用“黃鸝欲語,夏木成陰”來營造一片欣欣向榮的夏日景象,突然想到朋友要去千里之外的蜀地,情緒驟然跌至低谷,不禁悲傷起來。此外,還有《送懷州杜參軍赴京選集序》中的一段描寫:“群公自出轅門,驂騑滿路,置酒欲飲,高歌自悽,寂寥孤城,惆悵朔管,飛雪蔽野,長河始冰。吾子勉之!慷慨而別?!币彩峭ㄟ^描寫送別場面的環(huán)境來渲染送行者和離人的心境,折射出了作者對友人的擔憂與牽掛。最具有典范性的當是《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6)比涉玄灞,清月印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疎鍾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逕,臨清流也。當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鯈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儻能從我游乎?
這是王維隱居輞川別業(yè)時游藍田山所作,語言清麗淡雅,簡潔洗練,前半部分勾勒出了一幅山中臘冬圖,如此美景,作者卻沒有興致欣賞,而是想到即將來到的早春,發(fā)出“儻能從我游乎”的希望,渴望來年春天裴迪能夠前來一同欣賞這優(yōu)美的早春景象。文中處處寫景,實則處處含情,含而不露地表現(xiàn)了與裴迪之間深厚的友情,確如他在詩中所說“攜手本同心”(《贈裴迪》)[13]。
王維還有不少表達與親人間至深親情的作品。這類文章也是富有詩情的。這方面的典范之作如《責躬薦弟表》,主要論述的是晚年其弟王縉削己官職以贖兄罪,王維責躬薦弟。他在文中列舉了自己的五短和弟弟的五長,其后又表達了欲與弟相依為命的愿望:“顧臣謬官華省,而弟遠守方州,外愧妨賢,內(nèi)慚比義,痛心疾首,以日為年。臣又逼近懸車,朝暮入地,闃然孤獨,迥無子孫。弟之與臣,更相為命。兩人又俱白首,一別恐隔黃泉,儻得同居,相視而沒,泯滅之際,魂魄有依。伏乞盡削臣官,放歸田里,賜弟散職,令在朝廷。臣當苦行齋心,弟自竭誠盡節(jié),并愿肝腦涂地,隕越為期??街?,庶知向日;犬馬之意,何足動天。不勝私情懇迫之至?!弊阋娖湫值芮樯?,實是令人動容。再如《送從弟惟祥海陵序》《謝弟縉新授左散騎常侍狀》《冬筍記》等篇皆是深情款款,含情脈脈。這里就不再分析了。
王維還有兩篇表現(xiàn)對于接受偽職的負罪感及對天子的寬宥和擢拔的感恩之情。
(7)臣聞食君之祿,死君之難。當朔胡干紀,上皇出宮,臣進不得從行,退不能自殺,情雖可察,罪不容誅。(《謝除太子中允表》)
(8)臣年老力衰,心昏眼暗,自料涯分,其能幾何?……及奉明主,伏戀仁恩,……始愿屢違,私心自咎。(《責躬薦弟表》)
安史之亂爆發(fā),王維為安祿山所俘而迫受偽職,他以拒不合作的立場委曲求全,朝廷對其迫受偽職之過不加追究,反而對他優(yōu)渥有加。以上節(jié)選的文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懺悔之言,但在懺悔之余更多的是對天子優(yōu)待的不勝感激。
從以上例子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王維文具有語短情長的特點,他的情感是異常豐富的。從這類文章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真摯細膩的情感世界。
三、王維文中的詩境
王維山水田園詩以“詩中有畫”(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見《東坡題跋》卷五)[14]而著稱。宋代蔡條在《西清詩話》中評摩詰詩云:“王摩詰詩,渾厚閑雅,覆蓋古今”[15],宋敖陶也評贊其詩:“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風自笑。”(《臞翁詩評》,見《詩人玉屑》卷二)[16]可見王維詩歌造境之高。王維作詩如此,想必他作文亦如此。品閱王文,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些寫景抒情文就非常具有詩的意蘊和境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盵17]這里借用王國維的意境論,把王維文中的意境分優(yōu)美和壯美兩種類型來論述。
其一是明麗優(yōu)美、清峻自然的詩境。此類文字如:
(9)神皋藉其綠草,驪山啟于朱戶。渭之美竹,魯之嘉樹,云出其棟,水源于室?!売觼杏趨脖?,佩玉升降于蒼翠。……兗旒松風,珠翠煙露,日在濛汜,群山夕嵐。(《暮春太師左右丞相諸公于韋氏逍遙谷燕集序》)
(10)當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鯈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儻能從我游乎?(《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首例描繪的是韋氏別業(yè)周圍清幽靜謐的環(huán)境,美竹、嘉樹、松風、珠翠煙露、群山夕嵐等,雖是客觀景物描寫,卻能給讀者以極美的感官享受。閉目凝神,文中所描繪景物的境界,真是分外美好而余韻幽遠,令人神往。作者身處之中又是如此安閑自得。逍遙谷境中之靜,作者意中之遠,都值得深入體會。第二篇山水小品文亦如是,當中的意境可以和作者山水田園詩中的靜美幽深的境界相媲美。文章描寫的雖是尋常之景,卻又超出常景而極富生趣,往往是詞近而境遠,營造出一種自然詳和、清幽靜謐靜謐的境界,可謂是充滿詩情畫意。諸如此類的文章還有《請施莊為寺表》《畫學秘訣》等文。
其二是高遠壯美、悲涼沖淡的詩境。他的部分散文描繪了許多雄偉壯闊的氣象。如“哀輓悲笳,寒天疎木”(《為兵部祭庫部王郎中文》)、“胡風動地,朔雁成行,拔尖登車,慷慨而別”(《送李補闕充河西支度營田判官序》)、“馬悲鳴而笳咽,云寡色而風秋”(《為楊郎中祭李員外文》)等句,用雄偉壯闊氣象來營造一種高遠而壯美的意境。類似以上描寫,確實如明代胡震亨所說:“王右丞詩境雖極幽靜,而氣象每自雄偉”(《唐音癸籖》)[18]。此外,還有“瞻舊域兮松楸,平原夕兮素浐”(《大唐吳興郡別駕前荊州大都督府長史京兆尹韓公墓碑志銘》)、“凝氣向晦,蒼蒼寒木。式與汝歌,多酌我酒”(《洛陽鄭少府與兩省遺補宴韋司戶南亭序》)等文句也是極具壯美雄偉之境的。
四、王維文中的詩心
所謂“詩心”,即作詩之心。王維文中所體現(xiàn)出的詩意或詩性美,主要是受王維“詩心”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
首先是王維的哲學和美學思想。王維因受母親崔氏虔誠奉佛的影響,后期潛心向佛,棲隱于山林,對佛教的信仰逐漸加深,佛教哲學的核心是一切皆空,這種思想對王維消極避世的人生態(tài)度很有影響,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終南別業(yè)》)[19],恰是這種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的生活態(tài)度和作風,會使得王維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中,所以他追求的是一種山林隱逸之樂和寂靜閑適之境。這就影響了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他的散文中出現(xiàn)很多寫景的片段,集中表現(xiàn)為追求幽深空靈的散文境界。如《暮春太師左右丞相諸公于韋氏逍遙谷讌集序》《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冬筍記》《送鄭五赴任新都序》等,上文已有分析。
其次是王維的人生閱歷和后期的負罪意識及懺悔精神。王維的諸多文章(墓志碑銘、祭文、送別文)極具豐富的抒情色彩和濃郁的詩意,抒發(fā)與其人生坎坷經(jīng)歷有關的內(nèi)容。他早年登第,但在入仕的道路上頻遭挫折,并不得意。黑暗的政治環(huán)境使得王維寫出不少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表達他美政思想的詩文。安史之亂以后,王維被迫接受偽署,之后王維的文中便多抒發(fā)對帝都陷落的悲痛和對李王朝的思念。可以說,王維在張九齡罷相后的政治失意和安史之亂迫受偽職等遭遇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人生體驗,是他詩文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之一。
五、結(jié)語
王維早期積極求仕,但其登第之后,官職卑微,政治失意,后期則歸隱山林,寄情寓意于自然山水,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堪稱山水田園詩派的扛鼎之作。與此同時,他的一些散文也染上了詩歌的色彩,新鮮的畫面描寫、雄渾的氣象、意蘊豐富的語言,等等,具有非常濃厚的詩意。加之他的散文融抒情、說理、敘事于一體,突破了前代古文的束縛,因此對后世散文的創(chuàng)作具有深刻的影響。另外,通過王維的文章,我們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真切地感受到他在人生某一特定時期的內(nèi)心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并推及至其他盛唐文士??梢哉f,王維是盛唐士人群體的個體表征,王維文是我們窺探盛唐社會的一面鏡子。
注釋:
[1]郭紹虞輯:《清詩話續(xù)編第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陸燁:《高華典貴 天機秀絕——王維文研究》,無錫: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3]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5][6][8][11][12][14][15][16][18]陳鐵民:《王維集校注第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
[7]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二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朱熹注:《詩集傳》,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
[10]祖保泉:《文心雕龍解說》,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3][19]陳鐵民:《王維集校注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
[17]彭玉平編,王國維著:《人間詞話》,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版。
[18]吳秋梅:《王維散文的藝術(shù)特質(zhì)探析》,重慶與世界,2013年,第10期。
[19]王海英:《試論王維散文的藝術(shù)特質(zhì)》,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7年,第27期。
[21]本文所引王維文均出自[唐]王維撰、陳鐵民校注的《王維集校注》第三、四冊,中華書局,1997年版。后文不再一一附注。
參考文獻:
[1]余恕誠.唐詩風貌(修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1.
(廖根萍 浙江寧波 寧波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 315211;李大波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315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