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妍苓建強蔡 平(江蘇省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筑學院 53;江蘇省昆山市林業(yè)站 5300)
木樨科園林植物上兩種瓢跳甲害蟲的區(qū)別及防治
孫 妍1,2苓建強2蔡 平1*(1江蘇省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筑學院 215123;2江蘇省昆山市林業(yè)站 215300)
女貞瓢跳甲和棕色瓢跳甲是木樨科園林植物上重要的葉部害蟲,在蘇州地區(qū)均有發(fā)生。鑒于國內(nèi)有關(guān)文獻對這兩種害蟲的記述存在多處錯繆,現(xiàn)對兩種害蟲的形態(tài)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進行了簡述,以期修正相關(guān)錯繆。
女貞瓢跳甲;棕色瓢跳甲;木樨科園林植物;形態(tài)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木樨科園林植物上重要的葉部害蟲——女貞瓢跳甲(Argopistes tsekooni Chen)和棕色瓢跳甲(Argopisteshoeneimaulik)屬鞘翅目葉甲科跳甲亞科,分別為陳世驤和Maulik于1934年根據(jù)采自我國的標本命名。近年來,隨著國內(nèi)木樨科園林植物栽培種類和面積的擴大,兩種瓢跳甲害蟲的危害日趨嚴重。據(jù)2015-2016年林業(yè)有害生物普查,兩種害蟲在蘇州地區(qū)均有發(fā)生,對長三角地區(qū)園林景觀構(gòu)成了較大威脅。鑒于國內(nèi)有關(guān)文獻對女貞瓢跳甲和棕色瓢跳甲的記述存在多處錯繆,筆者將兩種害蟲的形態(tài)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等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女貞瓢跳甲和棕色瓢跳甲兩種害蟲僅分布在我國,其中女貞瓢跳甲分布于遼寧[1]、山東[2]、河南[3,4]、江蘇[1,5]、上海[6,7]、浙江[1,8]、湖北[1]、重慶[9];棕色瓢跳甲分布于遼寧[1,10]、華北[11]、江蘇[1]、上海[10]。
蘇州地區(qū)以女貞瓢跳甲發(fā)生為主,在蘇州所轄市、區(qū)均有發(fā)生,在取樣調(diào)查的24個樣點中,女貞瓢跳甲在22個樣點發(fā)生;棕色瓢跳甲僅在昆山市、工業(yè)園區(qū)、吳江區(qū)3個樣點發(fā)生;兩種瓢跳甲僅在工業(yè)園區(qū)1個樣點混合發(fā)生。
女貞瓢跳甲的寄主植物比棕色瓢跳甲廣泛,目前已知有卵葉女貞(Ligustrum ovalifolium)[1]、女貞(Ligustrum lucidum)[5,7,8]、金葉女貞(Ligustrum vicaryi)[2~4,6~9]、小葉女貞(Ligustrum quihoui)[2,7,8]、日本女貞(Ligustrum japonicum)[7]、小蠟(毛葉丁香)(Ligustrum sinense)[2,9]、大葉女貞(Ligustrum compactum)[2]、白蠟(Fraxinuschinensis)[2]、紫丁香(毛紫丁香)(Syringa oblate)[1,2]、桂花(Osmanthus fragrans)[2]等木犀科植物,其中以金葉女貞和小葉女貞受害最為嚴重;棕色瓢跳甲的寄主有卵葉女貞[1]、關(guān)東巧玲花(Syringa pubescens subsp.patula)[10]。蘇州地區(qū)女貞瓢跳甲和棕色瓢跳甲的寄主均為女貞、小葉女貞和金葉女貞,且這3種女貞屬植物均為棕色瓢跳甲新發(fā)現(xiàn)的寄主。
兩種瓢跳甲均以幼蟲潛食寄主植物葉肉,葉面上形成蛇形蜿蜒的潛痕(見圖1);成蟲啃食葉肉僅留表皮或穿孔,形成大小不一、灰色或灰黑色、近圓形或蟲蝕狀長條形的枯死斑,傷口易被病菌侵染而發(fā)生葉斑病。金葉女貞和小葉女貞受害嚴重時,葉面布滿潛痕和枯斑,葉片變黃、焦枯并提早脫落,甚至整株樹葉幾乎全部掉落(見圖2),影響了寄主的正常生長,大大降低了寄主的觀賞價值。
圖1 女貞瓢跳甲幼蟲為害狀
圖2 金葉女貞被害癥狀
兩種瓢跳甲害蟲的大小、形態(tài)甚為相似,除成蟲體色差異明顯外,其它蟲態(tài)差異不顯著。兩種瓢跳甲害蟲形態(tài)特征的相同點:成蟲均為圓形,背面十分拱凸似瓢蟲;頭小,被前胸背板覆蓋;復眼大,橫徑大于兩眼間距;前胸背板寬約為長的3倍;后足腿節(jié)極膨大,呈闊三角形,脛節(jié)頂端尖銳呈刺狀。卵橢圓形,淡黃色。老熟幼蟲體粗短略扁,頭小、暗褐色;前胸背板骨化,呈淺褐色,分為2塊;腹部各節(jié)背面具橫皺,兩側(cè)各有1瘤突;3對胸足短小,呈淡黃色。蛹呈橢圓形,裸蛹,體表具稀疏的淡褐色剛毛。
兩種瓢跳甲害蟲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區(qū)別:(1)女貞瓢跳甲,成蟲體長1.5~2.9mm、寬1.5mm;全體呈黑色,唯觸角基部4節(jié)、各足跗節(jié)和膝關(guān)節(jié)呈棕黃色,觸角端部呈棕黑色,每鞘翅中央有1個長橢圓形紅斑(見圖3);淡色個體鞘翅表面大部呈棕紅色,僅周緣呈黑色。卵呈長橢圓形,長約0.5mm,初產(chǎn)時為淡黃色,孵化前為淡黃色。幼蟲呈鮮黃色,老熟后呈黃白色,體長3.1~6.3mm,1~8腹節(jié)兩側(cè)各有1個乳狀突(見圖5)。蛹體長1.8~2.2mm,呈鮮黃色至淡褐色。(2)棕色瓢跳甲,成蟲體長2.5~2.8mm、寬1.7~2.1mm;全體呈棕黃至棕紅色,僅觸角端部4節(jié)、后足腿節(jié)以及部分個體前胸背板呈棕黑色;鞘翅呈棕黃色至棕紅色,無任何色斑(見圖4)。卵呈橢圓形、一端略尖、淡黃色。老熟幼蟲體長3.5~5.5mm,呈黃色,1~8腹節(jié)兩側(cè)呈泡狀突出(見圖6)。蛹初為乳白色,后呈黃色,羽化前變黑褐色。(見表1)。
圖3 女貞瓢跳甲成蟲
圖4 棕色瓢跳甲成蟲
圖5 棕色瓢跳甲成蟲
圖6 棕色瓢跳甲幼蟲
兩種瓢跳甲害蟲的年世代數(shù)、發(fā)生時間顯著不同,但成蟲和幼蟲的習性相近。
4.1 女貞瓢跳甲
1年發(fā)生3代,以成蟲在落葉下、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代成蟲出蜇活動。各代成蟲出現(xiàn)時間分別為越冬代在4月上旬~5月上旬、第1代在6月上旬~7月上旬、第2代在7月下旬~8月中旬、第3代在9~10月。9月下旬起,成蟲潛入寄主附近的落葉下、表土層陸續(xù)越冬。蘇州地區(qū)在4~10月期間,一般除5月中旬~6月上旬和7月中旬外,其余時期均有成蟲發(fā)生,以8月成蟲發(fā)生數(shù)量最多,10月下旬還可見到極少量補充營養(yǎng)的成蟲。成蟲白天活動,善跳躍,喜在寄主嫩梢和上部葉片取食葉肉,并排泄蠅糞狀糞便。卵散產(chǎn)于取食的傷口內(nèi),每葉產(chǎn)卵1粒,最多3粒。
各代幼蟲出現(xiàn)時間分別為第1代在5月~6月上旬、第2代在6月下旬~7月下旬、第3代在8月上旬~9月上旬。幼蟲孵出后在葉片上下表皮之間取食葉肉,葉片上留下由細變寬、呈黃褐色或棕褐色的彎曲隧道,并有黑褐色蟲糞排在蟲道內(nèi),蛀道上表皮隆起成泡囊狀,從葉片表面可較清楚地看見蛀道內(nèi)的黃色幼蟲和黑褐色蟲糞。幼蟲老熟后入土做土繭化蛹,土繭內(nèi)壁光滑,長3mm、寬2mm。全年以第2代幼蟲發(fā)生數(shù)量較多、危害最重。
受害嚴重的金葉女貞、小葉女貞等寄主,葉片從5月起即傷痕累累,以后愈加嚴重,從8月起開始大量落葉。
成、幼蟲自主擴散能力較弱,苗木根土帶蟲移栽為其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
4.2 棕色瓢跳甲
1年發(fā)生1代,以成蟲在落葉下、表土層越冬。翌年5月越冬成蟲出蟄活動,發(fā)生末期為6月下旬。5月下旬開始產(chǎn)卵,產(chǎn)卵歷期20余天,6月上旬幼蟲開始孵化并潛食葉肉,經(jīng)兩周左右幼蟲老熟,幼蟲為害期為6月上旬至7月上旬。幼蟲老熟后入土化蛹。7月上旬成蟲羽化,取食危害25d左右,于8月下樹越冬。
(1)冬季清除雜草、枯枝、落葉,深翻土地,破壞兩種害蟲的越冬場所;在成蟲大量產(chǎn)卵后和幼蟲期修剪枝葉,及時清掃被害的鮮綠落葉,然后集中燒毀,以消滅部分蟲口。(2)在成蟲活動的高峰期,連噴藥1~2次進行防治。第1次可噴施36%苦參堿水劑1000倍液或20%除蟲脲乳油3000倍液或20%斑潛凈乳油1500倍液或75%潛克3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注意要噴灑到葉片正反面和樹冠周圍。間隔7~10d噴第2次藥,可噴施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70%艾美樂水分散粒劑5000倍液。(3)在幼蟲入土化蛹時,地面噴施5%西維因粉劑,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澆樹冠周圍,以殺死入土的老熟幼蟲。
目前,國內(nèi)針對女貞瓢跳甲和棕色瓢跳甲約有15篇研究報道和文獻記述,但存在多處錯繆和可商榷之處,如將葉蜂幼蟲錯認為女貞瓢跳甲幼蟲[9];棕色瓢跳甲成蟲圖錯標為女貞瓢跳甲[11];女貞瓢跳甲第1~8腹節(jié)兩側(cè)各有乳狀突1個錯標為l對[5];將棕色瓢跳甲的卵長錯記為1.4mm[10-14];寄主關(guān)東巧玲花的學名使用了同物異名Syringa palibiniana Nakai[10];用女貞中文名指代卵葉女貞[1,10];用丁香中文名指代關(guān)東巧玲花[11-13];女貞瓢跳甲是以成蟲[2,5]還是幼蟲[3,7,9,15]越冬,有關(guān)文獻說法不一,有待商榷。
[1] 虞佩玉,王書永,楊星科.中國經(jīng)濟昆蟲志:第五十四冊,鞘翅目葉甲總科(二)[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264~265.
[2] 劉玉,胥倩,姜莉.女貞瓢跳甲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J].昆蟲知識,2009,46(6):906-910.
[3] 杜連彩.金葉女貞常見害蟲及其防治[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 2007,10(2):52.
[4] 張紅梅,李桂芝,王亞,等.金葉女貞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6,15(1):46.
[5] 王秦,儲西平,黃德榮.女貞赤星跳甲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護,1992,18(2):25-26.
[6] 吳時英.城市森林病蟲害圖鑒[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5:88.
[7] 王炎.上海林業(yè)病蟲[M].上海:上??茖W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 2007:94-95.
[8] 王恩.杭州園林植物病蟲害圖鑒[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5:142.
[9] 覃建美,羅宏果.女貞潛葉跳甲的為害與防治[J].南方農(nóng)業(yè)(園林花卉版),2008,2(4):31.
[10] 劉振陸.丁香潛葉跳甲初步觀察[J].昆蟲知識,1985,22(5): 216-217.
[11] 徐公天,楊志華.中國園林害蟲[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07:156.
[12] 呂佩珂,段半鎖,蘇慧蘭,等.中國花卉病蟲原色圖鑒[M]. 北京:藍天出版社,2001:652-653.
[13] 夏寶池,趙云琴,沈百炎.中國園林植物保護[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2:760~761.
[14] 肖剛?cè)?中國森林昆蟲[M].(第2版)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1992.
[15] 周克梅,周梅,周慶云.如東縣女貞潛葉跳甲的發(fā)生與防治[J].中國園藝文摘,2010(2):65.
2017-01-14
*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