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
金爵評委
中國導演、劇、制片人
曹保平說話很沖,和他一樣,他作品里的人物也總是處在一種極端狀態(tài)下,他們緊張、焦慮、煩躁、痛苦,乃至崩潰。曹保平的代表作之一《烈日灼心》的原名是“法外之徒”,事實上這一定位正是曹保平電影一直以來的主角身份。曹保平用干脆、凌厲和緊湊的影像來呈現(xiàn)這些人物狀態(tài)。他曾經(jīng)開玩笑說,自己的片子“好像一直在Duang Duang地錘你”。這樣的影像風格讓曹保平在國內電影導演里獨樹一幟。
曹保平獨立執(zhí)導的長片電影數(shù)量不多,然而它們卻或明或暗地都在指向主流敘事的“盲區(qū)”。在《光榮的憤怒》中,曹保平通過描寫一個發(fā)生在偏遠村鎮(zhèn)的故事,揭露出底層生態(tài)圈“推翻惡霸自己當”的惡性循環(huán)。而在影片《狗十三》中,影片以一個小女孩與愛犬的故事反襯出成人世界的道貌岸然。最近的一部《追兇者也》則是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六盤水千里追兇案”,如《人山人?!纺菢?,在警力不夠的偏遠地區(qū),“民間追兇”或許是荒蠻世界里替天行道的唯一法則?!独蠲椎牟孪搿穭t更像《烈日灼心》的“愛情片”版本,同樣的“出租車司機”致敬元素、同樣為愛偏執(zhí)的女性角色,還有那個同樣需要對真愛隱藏身份的鄧超,它們共同構成了曹保平鏡頭下“亡命之徒的浪漫”。
在曹保平看來,作品在一定意義上是在表達你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商業(yè)片也一樣,也是在用商業(yè)片的套路表達你對世界的看法而已,這就夠了。而和觀眾之間能在思想上銜接和溝通到多少,這個取決于兩點:一個是你的才氣,一個是你對社會的判斷,關乎于你的價值觀和大眾之間的關聯(lián)度。2015年曹保平的《烈日灼心》摘得第18屆金爵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獎,2016年的《追兇者也》同樣締造了最佳男主角。此番作為評委的曹保平,如何慧眼識片帶給我們新的驚喜,不妨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