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龍
高原的氣息里,無時無刻不夾雜著酥油的味道。夢幻般的青海湖邊有著倉央嘉措的回望,也許是在期盼詩中卓瑪?shù)牡絹?,也許是在為自己的未來而祈禱。行走到這里,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將何去何從,從這里走過,歷史將成就一段千古迷案。
在安多藏區(qū)的青海,到處都有六世達賴的傳說。他的詩集成為一些文人墨客學(xué)習(xí)和敬仰的佳品。卻不為知,當年這樣一個年輕帥氣的小伙被禁錮在佛教的禮制中,不得不廝守在宗教道德的邊沿,精神上的放浪與不羈使得他顯得非常不安分。在佛教的經(jīng)殿中,煙霧彌漫,此時此刻的虔誠信徒拋卻了所有,一心向佛。而他,作為藏傳佛教的統(tǒng)治者,雖有虔誠的面孔,卻沒有向佛的心,此時此刻的他,伴隨著大殿里的誦經(jīng)聲,心早已飄到外面的世界里,期待著心中卓瑪?shù)某霈F(xiàn)。于是便有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與瑪吉阿米的更傳神
自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怕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現(xiàn)實社會中的見與不見,能與不能始終讓他為之糾結(jié),活在現(xiàn)實中,卻要被禁錮在世俗里。年輕氣盛的他,不為之屈從,從而流傳出一首首流傳千古的愛情詩集,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笆篱g最美麗的情詩不是來自于凡人,而是出自于佛門?!?/p>
“那一刻,我升起風(fēng)馬,不為祈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閉目在經(jīng)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jīng)中的真言。
那一日,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jīng)桶,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p>
青海湖水默不作聲,但他卻見證著這位偉大詩人的最后結(jié)局。倉央嘉措被當時封建政府押解回京,途經(jīng)青海湖。就是在這里,這位年輕的達賴,這位年輕的詩人走向了終結(jié),去極樂世界拜會佛祖,討教世間的真諦。也許,從此以后他便會明白為什么永遠不能再與心中的卓瑪相見,人世間的種種會讓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過程和結(jié)束,也許,佛祖會給他指明一切。無奈的他寫出了自己的心聲: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xù)。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p>
心存敬仰的忠誠信徒,不相信青海湖邊發(fā)生的這一切,他們始終相信,自己敬仰的六世達賴,偉大的詩人倉央嘉措還活著,他走遍藏區(qū),到處傳經(jīng)誦佛,把佛教的經(jīng)典傳頌到每一個走過的地方,讓每一個忠誠的佛教信徒都聆聽他的真言。相信這是佛祖的旨意,有意安排他歷經(jīng)磨難,感悟人間的真諦,為之曾經(jīng)的過去而贖罪,忘卻心中不應(yīng)該有的那個卓瑪。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