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楊雷+徐永釗
在2014年第30個教師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同北師大師生座談時勉勵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這是新時期黨對教育工作提出的綱領性要求,也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時刻自省的座右銘。
具體到大學理工科基礎課教育而言,筆者認為“四有”就是要求教師要“要有教書育人的光榮信念,要有風清氣正的導師風范,要有深厚扎實的學術基礎,要有滿懷激情的愛才之心”。更具體一些,在整個教學和實驗環(huán)節(jié)中,以學生成才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全面發(fā)展。而這其中,教師的一項重要職責和核心技能,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讓學生以學為樂,享受學習。
唐朝詩人韓愈在《古今賢文·勸學篇》有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自古便把“苦”刻畫為治學和求學者的剪影?,F(xiàn)代作家余秋雨著名的《文化苦旅》,也有意無意地把“苦”固化為學術研究的標簽。雖然這里有文人藝術表現(xiàn)的形式因素,但對社會大眾而言,更加深了學習和研究是一項“苦事”的錯誤印象。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上看,會讓學生對學習有天生的負擔感和排斥感。例如,最常見的一種鼓勵學生的說法是“某校友當年學習十分刻苦,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實際上這種說教不僅沒有營養(yǎng),反而有害。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跑。大學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學習和事業(yè)的新起點。大學里不僅要傳授專業(yè)知識,更要傳授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如果學習本身不能使學生感到快樂,在漫長的職業(yè)生涯中就只會伴隨著壓力和苦悶,每天調節(jié)自己的負面情緒都來不及,哪里又談得上脫穎而出、有所作為呢?無論未來從事什么行業(yè),“苦學”最多只能維持生計,不會使人有所作為。只有發(fā)自內心的“想學”欲望和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善學”能力,才能形成一個健康朝氣的人格,成就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才。
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學為樂,是大學理工科基礎課教育的首要任務之一。以《大學物理》這門課為例,作為理工科學生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普遍被學生認為內容深澀、難度較大。還有部分專業(yè)學生認為難度過大且和專業(yè)聯(lián)系不密切,有一定的排斥心理。針對這些現(xiàn)象,需要圍繞總書記的“四有”要求,對教學理念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革新。高校教師必須建立遠大理想和職業(yè)自豪,只有自己“樂教”,才有激情和活力去帶動學生“樂學”。近年來由于強調大學要提高科研水平,對教師用于教學的精力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分散。面對新的形勢,需要明確科研是提高教師自身科學素養(yǎng)和研究能力的必需手段,其根本目標還是提高大學教育水平,科研工作要緊密圍繞教書育人這個“初心”。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這句話對大學理工科基礎課教育工作尤其具有指導意義。高校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根據(jù)時代的變化(天時)、教學設備的革新(地利)和新一代青年人的知識結構和興趣愛好(人和),來革新原有的教育方式。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速發(fā)展使新一代青年獲得知識比以往便捷得多,課程內容包括習題答案,都非常容易查看和下載。但通過深入地與學生交流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往往擁有較廣的知識面,但懶于思考和推導,經(jīng)常多問一個為什么就會卡住,這也可算是海量信息時代的弊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就不再必要把教學內容全面鋪開,而把課堂時間主要集中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上。讓學生掌握物理本質和分析方法后,再利用課后時間自學和完善。比如講到偏振光的部分時,首先利用實物演示讓學生了解常見的電視和手機的液晶面板出射的是“線偏振光”,光強的方向性滿足“馬呂斯定律”;然后提問“為什么液晶面板的透振方向都是豎直方向的”,結合太陽眼鏡實物演示讓學生了解“太陽眼鏡的透振方向是豎直方向的,液晶面板的透振方向設計為豎直是為了照顧帶太陽眼鏡的人群也能正常觀看”;再接著追問“為什么太陽眼鏡的透振方向都是豎直方向的”,讓學生了解“各向同性的太陽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眩光是部分偏振光,S分量的反射率大于P分量的反射率,所以太陽眼鏡的透振方向設計為豎直可以消除眩光”,并趁勢介紹“菲涅爾公式”和“布儒斯特角”。從一個身邊的小問題開始逐步地追根溯源,學生的興趣也會逐漸地調動起來,課堂互動氣氛愈發(fā)活躍,對于原本枯燥的公式也不再排斥。最后再布置課后作業(yè),調研液晶面板中最新的“圓偏振光”技術,讓學生把復雜的線偏振光的合成問題自主分析清楚。從最終的效果看,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激發(fā)出來后,學習效果和獨立思考能力都有顯著的提高,部分學生還提出了新的發(fā)明構想。而這對于教師而言,也是最好的精神慰藉和價值體現(xiàn)。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校教師應該時刻保持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光榮的職業(yè)自豪感,以“四有”好教師的標準對照自己,用快樂積極的心態(tài)來享受三尺講臺,并把這份快樂體現(xiàn)在每一次課堂教學和實驗操作中,傳遞給新一代的大學生們。引導他們以學為樂,探尋真知,終生學習,成為出類拔萃的明日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