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琴
青刺果
滇西北地區(qū)有一種非常普遍、卻與白族人的生活很密切的植物——青刺果,白族語叫它“遭打其”。在我家鄉(xiāng),房前屋后,山坡荒野,隨處能見它的蹤影。它們枝密刺多,是人們喜歡種在田園邊用作圍欄的植物之一。
寒冬,萬花凋零,青白菜都時常被霜打蔫,它卻在冰天雪地里傲然盛開著潔白美麗的花朵,裝點著蕭索的冬天。滇西北的冬天非常冷,如果再遇上一點擾心事,容易讓人落寞消極。記得有一年下大雪,大樹枝都不斷被雪壓折了,它們卻安然無恙,雪還沒有完全融化,它們就冒出美麗的花骨朵兒。這些素潔的小花朵,不僅讓人對生命產(chǎn)生敬畏,也會使人萌生希望。
萬物復(fù)蘇,百花正在盛開的時候,它們的果子就已經(jīng)成型,起初是綠綠的,向陽的一邊經(jīng)陽光照曬后又漸變成酒紅色,堅硬好看。小時候沒有玩具,常把青刺果裝到大人給制作的竹筒槍里玩。把青刺果塞進(jìn)竹筒頂端,再在另一端塞一個,然后用竹節(jié)那一端的細(xì)竹竿頂進(jìn)去,用手使勁一拍,前端的青刺果就彈了出來,那勁能讓老??熳呷宀?,小伙伴們就更怕彈到身上了。那種簡易的游戲,豐富了我們童年簡樸的生活,讓我們的童年充滿了難忘的樂趣。
夏天,青刺果漸漸成熟,外層變黑變軟,到了成熟的時候。記憶中的黑刺果并不搶手,人們不知道它的藥用價值,只是特別勤儉的老媽媽去采摘一些,大部分是自己掉落地上。她們常常把簸箕放到地上,用長竹竿去挑打,再收集清洗,把果核曬干后拿到油坊加工成油。
隨著生活的不斷變化,小孩子有了更好玩的玩具,生活里也不缺食用油,人們更不在乎那些能榨油的青刺果了。但各種富貴病也不斷光顧民間。不知何時起,人們說青刺果油能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人們又開始出高價尋訪青刺果油,一些勤儉的老媽媽又去采摘榨油。記得某一年市場上的食用油是三四塊錢一斤的時候,一位朋友的母親榨的青刺果油就被四十元一斤搶走,如今更是高價也難尋。
青刺枝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種很神圣的用途:辟邪。家鄉(xiāng)有這么一個傳說:七月是閻王爺放鬼魂自由的月份,很多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會擾人清靜。家鄉(xiāng)人祈愿安寧,在七月前一天,就摘一些青刺枝插在門欄上。不僅如此,平時帶嬰幼兒出門,都會摘一枝帶著,用來辟邪。不知道這種習(xí)慣源于何時何因,但我們都知道,它一流傳下來就不會改變。其實大家都知道沒有鬼,只是這樣的習(xí)慣中,有一種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疾病為邪,心病為邪。這么看,青刺果還就是一種辟邪治邪的植物。
春天,白刺花正在鄉(xiāng)間的房前屋后開著,不久,就會成果成油。我的父老鄉(xiāng)親,已經(jīng)開始了春天的耕耘,他們將一如既往地在這片長著青刺果的土地上辛勤勞作,年復(fù)一年,生生世世。
砂梨樹
那果樹在我家門口站了不知幾十年。筆直的樹干,繁盛的枝葉。比樓房高出很多,我們一直用白語叫它砂梨樹。
砂梨樹在清明節(jié)前后開花,花型和梨花差不多。那時候風(fēng)和日麗,很多果木都已開花。這么一棵大樹,在眾多的花木中,猶如鶴立雞群。在春日的清晨花香四溢,吸引蜜蜂來來往往地采擷。家人忙完田里的事,在中午或傍晚吃飯休息的時候,才會說花開得真香。
伯父伯母回來過清明節(jié),伯母看到白的砂梨花、紫紅的櫻花和粉紅的蘋果花開成一片,??粗▋鹤錾詈粑?,再看到綠油油的青菜,說實在不想回昆明。父親換一種方式得瑟:要花兒開得好,要澆水啊的什么才行。
每年菌類繁衍的夏秋時節(jié),砂梨樹根部會長幾個大靈芝菌,很是好看。也不知從哪個瞬間悄悄長出來,很調(diào)皮的我們也不知道怎么達(dá)成的默契,都沒有去破壞靈芝菌的生長,偶爾會有別家的孩子來弄壞,父親也沒怎么生氣,只是說這種習(xí)慣不好。待到長成小盆大,父親就收回家。也沒有吃或怎么樣,在樓上擱置成干菌,有時候就被我們當(dāng)裝飾放到房間。
砂梨樹在秋天成熟,果子不大,比梨小很多。就是熟透了吃起來也澀,不算是一種好水果,煮了吃口感好一些。沒熟的時候,勾不起人想吃的欲望。在小時候,卻是一種別家沒有的“奇珍異果”,給了我們很多的快樂。果子成熟時期,我們常約一幫朋友過來,摘很多給人帶回家。別人高興,我們開心。
兩年前蓋新院子,占了路邊的部分空地,砂梨樹兩旁的空地寬度就容不下車輛通過了。我們都說把砂梨樹砍了,那樣就有很寬敞的大道。父親猶豫再三,另在園子里讓出一條大道,還是把砂梨樹留在了院墻邊。
麥子
芒種前后,是家鄉(xiāng)的麥子成熟的時候,也是田間地頭的草莓成熟的時候。這時候,房前屋后的石榴花紅燦燦的,杏和李子逐漸變紅變黃,也快熟了。
家鄉(xiāng)人主食大米,麥子是眾多農(nóng)作物里的一部分。麥子快成熟的時候,秧苗早已栽完。人們都喜歡到村外的坪上去吹風(fēng)閑聊,聽大自然的聲音,看風(fēng)吹過的麥浪,等自家的麥子全部變黃。
麥子是在人們不急不躁的期盼中漸漸成熟的。和萬事萬物一樣,到一定的時候,就自然成熟了。老人們天天到村外的坪上去看,常說著我家的麥子是什么時候種的,要三天或五天后才可以收割。他們總是平凡而實在,他們信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真理,從不做天上掉餡餅的夢。他們希望麥子快變黃,也知道麥子要幾天后才能收割。
麥子成熟的時節(jié),天氣多變,不是炎炎烈日就是狂風(fēng)暴雨。有時候太陽還在這邊對你笑,雨就從那邊很隨意地來了。而拿回家的麥子,是不能有水的。因為晾麥子的空間不那么多,要串得很密集,有水就會發(fā)霉。人們一般是吃過早飯,等露水干了的時候去割,還要及時拿回家。這樣,割麥的日子,就多是在炎炎烈日之中。
家鄉(xiāng)的人割麥全是女人用鐮刀割。女人們用鐮刀把黃燦燦的麥子割了,再抽幾根麥稈麻利地捆成一把把。男人再背回家串在椽木上,等到陰干再用人工或機械脫粒,再歸倉。男人不在家的時候,這些事兒全由女人來完成。
小時候家里麥田還算多,割麥的日子為了防止淋雨,及時把割好的麥子拿回家,家里的大大小小就都派上了用場。常常是母親和姨媽等人把麥子割了捆好,我們陸續(xù)一把把捆好背回家。力氣大的多捆幾把,力氣小的少背幾把。姨媽常常囑咐我們要量力而行,不能過重,我們也是能背十把就只背九把??吹桨装着峙值牟葺€很自如地采來吃,回到家放下麥子還去摘些不很成熟的杏兒李子。一邊吃一邊走。這樣,兄弟姐妹幾個能背多少是多少,也不覺得怎么累。常常有很多麥子留到要吃午飯的時候,再由大人背回家,有時候看到快變天了,大人們就快速地把麥子背回家,不讓雨淋著。
割麥的時候,最喜歡聽姨媽講故事。她們小時候怎么干活、怎么聽家長的話、有狼的時候人們是怎么地團結(jié)防范……姨媽是聰明人。常常在講故事的時候不忘激勵我們,讓我們很有責(zé)任感、很自豪、很樂意地去做那些活兒。而她們,有時候汗流浹背,卻總是笑呵呵地把外衣脫掉,擦擦汗水又立刻彎腰割起麥來。通常是麥地里的麥子越割越少,她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
有的年份雨水多,麥子成熟的時候天天下雨,下得麥子發(fā)了芽都不停。大人們無可奈何地嘆息,小孩子們不知道其中滋味,自顧吃果子玩耍。待到自家的面包不好吃或沒面吃,才明白生活的不容易。
割麥的日子,也是人們悄悄比賽的日子。村子外面那個大坪,到上面可以看到所有的農(nóng)人農(nóng)事。老人們有事無事都喜歡到上面,一邊看孫子,一邊說著家長里短。還一邊觀看誰家的麥子長得好,誰家的姑娘媳婦割麥利索,誰家的孩子偷懶。這樣,沒人催促,麥地里的姑娘媳婦都暗自加油,孩子們也生怕被老人們說不能干。最重要的是,如果拖了時間,把麥子淋得田里發(fā)芽,一年的辛勞就沒有價值了,所以大家都很賣力,沒人說累,沒人抱怨,一切都那樣自然有序。
麥子成熟的季節(jié)。空氣里都是燥熱。孩子們大部分時間在學(xué)校,早已不知道割麥背麥的事情,姨媽說的小時候的狼更是無跡可尋,麥子卻一年比一年長得好。大人們忙完麥地里的活,又追著節(jié)令種下了二季農(nóng)作物??臻e的時候或聚集到大樹下聊天乘涼,或看看電視。歷盡滄桑的父輩一邊說著田里的事,一邊用草帽扇著風(fēng)感嘆如今的利民惠民好政策,常常為有吃不完的糧食激動。
聽到別人抱怨天氣,就想起小時候的日子,想起現(xiàn)在正在麥田里辛勤搶收的鄉(xiāng)親們。他們在麥田里與太陽為伴,汗流浹背,但總是有使不完的勁。雖然現(xiàn)在沒有麥子也有吃不完的大米了,但他們依然珍惜每一粒每一顆糧食。他們追著太陽收種,總是希望太陽晚一點下山,再晚一點下山。他們簡單實在的愿望中,是很深沉厚重的情感。他們是一面面鏡子。如果沒有麥子,沒有他們,生活一定不會這么豐富多姿。
艾草
艾草在我家鄉(xiāng),是隨時能見到的。家鄉(xiāng)的艾草分白艾和黑艾。
白艾在田間地頭隨意生長,而且長得很快,很影響莊稼生長。勤勞的農(nóng)人為了讓莊稼長得好,總是把白艾拔了又拔。然而到了端午,它們又顯得特別起來,老媽媽們拿鐮刀割一背簍回來,晾干了捻成團,在初一十五或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用來點爐香。一爐香末,用火點怎么也燃不起來。用捻成的艾團點上火放進(jìn)去,爐香就一直裊裊燃著了。捻成的艾團只要一觸及火星子就裊裊燃起,且不易熄滅。小時候我們見過一位叔叔把艾團和一塊鐵放在一起,然后拿一塊河里很堅硬的那種石頭像擦火柴一樣擦那塊鐵,幾下子艾團就燃起來了。我們還在冬天的野外用一塊鏡片和艾團引火,帶著無比的驕傲燒吃玉米和蠶豆。
我們叫黑艾的就是青艾。相對白艾,黑艾與我們的關(guān)系非常親密。五月的黑艾,是莊稼很好的肥料,常被家鄉(xiāng)人割來給蔬菜追肥,特別是辣椒,只要在莖稈下鋪一層厚厚的黑艾再壘上土,不僅長勢良好。秋天有摘不完的辣椒,還個個“膘肥體壯”。農(nóng)歷八月,是我們移栽青菜的最佳時候,這時候的黑艾,已經(jīng)是枝繁葉茂,莖稈結(jié)實。一栽完青菜,我們就把黑艾插在邊上,來遮蔽火辣辣的陽光,等黑艾的葉子漸漸枯落,青菜已經(jīng)發(fā)出油亮的新葉子了。
黑艾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實際的功效。夏天蚊蠅多的夜晚,把黑艾放在火上熏,等艾葉燒過,蚊子就不見了。我們還知道一個民間故事,故事中有一種植物蕁麻,人不小心碰了手腳就會又痛又癢,蕁麻的旁邊一定長著艾草,如果不小心碰了蕁麻,用艾草擦一下立刻就好。蕁麻白族話叫“汗欠子”,在我們的房前屋后是隨意長,碰著是常有的事。以前碰了我們常用鹽巴擦,聽故事后用艾葉試著去擦,還真的馬上好了。
鼻子出血不止,就有人說在鼻孔里塞一團黑艾也能止鼻血。家在大理喜洲的楊老師說他媽對此還有一方特效藥:把藕結(jié)用青瓦焙干或曬干研末,加上適量黑艾葉泡喝幾次就能斷根。而我們鄉(xiāng)村人趕路或勞作了一天,累得腰酸腿疼后,在一盆溫水里放一些黑艾葉,再放一些燒鹽巴,把雙腳放進(jìn)去泡一會,再用黑艾葉子搓洗,不僅疼痛感消失,還能解乏,且有一種無比舒適的感覺。夏天小兒長痱子,用黑艾葉煎水擦洗,也能祛濕止癢。
黑艾在我家鄉(xiāng)還有一種非常神圣的用途。家鄉(xiāng)人有去寺廟祭祀祈福的習(xí)慣,祭祀的過程中有個叫“熟堂”的程序。把祭品擺放好后要把一株黑艾和一塊燃燒著的柴放一起,澆上水,然后拿著煙霧騰騰的黑艾和柴繞著祭品晃一兩圈,才可以拿去祭拜。
我們白族的父老鄉(xiāng)親勤勞樸實,熱愛生活。他們不喜歡紛爭,信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真理,在思想上總是恪守著一些健康積極的道德理念。端午節(jié),他們不都知道屈原,大部分人還不會包粽子吃。他們割一些艾草回來,掛在門上,祈愿艾草的清香把一切邪穢擋在門外,也在艾草的清香里。繼續(xù)堅守,繼續(xù)著我們的熱愛和勤勞。
燈芯草
看到家門口的幾丘稻田被燈芯草不動聲色取代時,我的內(nèi)心涌起一陣陣驚怵。
那一片田里原來長的是水稻,與立夏、小滿、霜降、栽種、收割等節(jié)氣農(nóng)事聯(lián)系在一起,與農(nóng)人的希望、溫飽和幸福聯(lián)系在一起。我常??粗鼈兊闹魅嗽谔镏性匝怼⑥恫?、收割、耕耘,看著水緩緩流進(jìn)田里,看著田埂上的雜草被鐮刀割得干干凈凈,看著蜻蜓在田間盤旋,看著金黃的谷子把頭低到田埂上,看著農(nóng)人背谷子時臉上的汗水和微笑,看著犁鏵被水牛從田中拉過,再看著被犁鏵翻起的土壤被冬日的陽光慢慢曬干。它們被燈芯草取代,除了驚怵,我心里更多的是失落??此鼈冏鳛槿藗冑囈陨娴牡咎锔鞣N各樣的風(fēng)姿時,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它們會不再是稻田,更沒有想到田里會長著滿滿的燈芯草。在滇西北地區(qū),稻田是農(nóng)田地中較為肥沃和便利的那一種水田,對習(xí)慣于主食大米的農(nóng)人來說比較重要,苞谷、麥子和土豆都可以種在山坡,但水稻需要水和平整的土壤。
事實上,那一片稻田被燈芯草取代之前,已經(jīng)陸續(xù)荒著了。它們的主人大多出遠(yuǎn)門去打工,留下孩子給父母照顧,有的過年就回來看看孩子父母,有的幾年才回來一次,父母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只好讓一些田荒著。
讓田荒著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立夏應(yīng)該是栽秧的節(jié)令了,但那一片稻田離水源地較遠(yuǎn),水很難引過來,通常要等天空下起大雨才能靠山洪泡田栽秧,而大雨一般要在小滿快過才下起來。有些年份干旱,到了芒種也不下雨。那片土地上的農(nóng)人用千百年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一個過了小滿節(jié)令栽下秧苗也不會有收成的道理,那片稻田就不斷理直氣壯地荒著。多年以前的鄉(xiāng)村,農(nóng)民讓田地荒著是件很丟人的事情,人們恪守著“虧本生意不能做,虧本莊稼不能不做”的理念,即便知道沒有谷子收,也要在芒種把秧苗載下來,一如既往地打理,把稻田伺弄得像模像樣,到霜降就割了稻草回家當(dāng)牲口的飼料。
燈芯草本來是長在田埂或田頭水溝邊的植物,一叢一叢,我們通常在秋天用手把它們中間長而得結(jié)實的那部分一根根拔出來,一小捆一小捆捆起來,晾干,到來年栽秧的時候用水泡軟了捆扎秧苗。兒時我們也常用它們尖尖的草尖把成熟的覆盆子和野草莓穿成一串串拿在手里吃,有時還用來編草簍煙斗等小物件玩,有些人上火還用它的根煎湯喝,于我們來說是非常熟悉親切的植物,不可或缺。
稻田告別干旱到有水的時間并不長,通常是一個節(jié)令到另一個節(jié)令的距離,有時是幾天,有時是十多天,有時是一兩個月,但趕不上節(jié)令時,那幾天和一兩個月也沒多大差別。反正趕不上了,栽下去也不會有收成,就讓它們荒著吧!不做無用的事,很多時候是一種聰明之舉,但田里不種莊稼,就開始失去了它們作為田在人心中的厚重和分量,也失去了他們作為田在大地上的美好親切。稻田不長水稻了,先是長出一些細(xì)細(xì)的雜草,誘惑放養(yǎng)的牛羊,羊愛干凈,喜歡跑到田埂上吃外形像兔子耳朵的那種草。牛相對羊不是很挑嘴,田埂上的,水里的,很少有不吃的。它們一邊大口大口地擼吃那些嫩綠的草,一邊用尾巴左右趕追著它們飛的蚊蠅,有時索性在田里有水的地方打滾,滾得滿身是泥,讓蚊蠅無處叮咬。
田被牛一打滾,就滾出一個坑??釉炔淮?,淺淺的。但田里有了一個坑,看起來就有些別扭。牛和人有相似性,喜歡對沒把握的事情持半信半疑的試探態(tài)度,但有先例也會跟人一樣不加思索跟著走。如果說第一頭牛在田里打滾是得到主人的允許,第二頭牛來,看到這個大坑就不管不顧地跑進(jìn)去,在水中搖頭晃尾,伸展四肢。接著是第三頭牛,第四頭牛。時間久了,田里的雜草更多,水坑也逐漸深大,人和牛好像都忘記了那本來是一塊稻田,好像它就是一個牛的澡塘。牛在水里愜意地泡澡的時候,人就在田埂上吧嗒吧嗒抽煙。
燈芯草作為一種稻田邊生長的雜草,在稻田不長水稻后進(jìn)入稻田是自然而然又輕而易舉的事情。甚至讓人覺得它們已經(jīng)蓄謀已久,一直在等待機會。剛開始時它們細(xì)細(xì)弱弱的樣子并沒引起人們的重視,農(nóng)人們經(jīng)常給莊稼薅草,總覺得那是很輕易就能消滅的小草。在人們覺得它們不應(yīng)該取代水稻時,它們已經(jīng)由單薄細(xì)嫩的小草長成了拔出來可以捆扎秧苗的草叢,根須交融,莖葉茂密,霸道得讓人望而卻步。農(nóng)人開始覺得這是個問題了,作為一個種田人,讓自家田里的草長成這樣,面子上終究過不去。但沒有辦法解決,就想著在冬天它們枯干時放一把火燒掉它們。
冬天還沒來臨,白霜就開始啃噬那片土地。霜的殺傷力很強,落到細(xì)嫩的辣椒菜葉上,第二天就讓它們蔫了。燈芯草長了幾個節(jié)令長硬實了,但一天天被霜啃噬也會干枯,加上雨季已過那片田逐漸失去水分,逐漸就和別的野草一樣漸漸枯黃。
農(nóng)人看到燈心草枯干,就想著去燒掉它們,但他又生怕人家看見他當(dāng)面說他,就在寒風(fēng)割面的夜晚去田里點了一把火,草密,有風(fēng)助力,火就燃得很旺,轟轟烈烈一陣子它們就燒成了灰燼。草沒了,田恢復(fù)了一些田的模樣。第二天一些路過的孩子看到田里滿是燒黑的草灰,好奇地走進(jìn)去,又走出來,老人則發(fā)出一些感嘆。
冬天跟春天的距離很近,農(nóng)人撕去掛在柱子上的一張還屬于冬天的日歷,春天就來臨了。春天來了,風(fēng)不再那么凌厲,變得柔和,不停地吹著。稻田里又發(fā)出了新嫩嫩的燈芯草,像一根根綠色的針,較之去年的更密,更綠。田里一次又一次長滿了草,人們就開始議論起來,議論燈芯草的霸道,議論田的可憐,議論世事的變化,有時也議論人的懶惰。農(nóng)人最怕別人議論他懶,多少年來,他就是靠耕種田地來糊口,就算有米吃,怎么也不能讓它變成這樣啊。那長在稻田里的燈芯草,開始竄進(jìn)農(nóng)人的心里,他開始難受起來,悶悶不樂地想象著再長幾年后會是什么樣子。想著想著就開始后怕起來,他知道燈芯草長滿一丘田后還會蔓延到另一丘田。我也有些郁悶,我一直不愿意看到稻田里長另一種植物。
我無法體會心里長滿草是什么感覺。但是農(nóng)人說燈芯草長滿稻田的時候也長滿了他的心田,令他異常煩悶,有時候啃著兒女從沿海地區(qū)給他寄來的美味食品也覺得索然無味。終于有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了,就去找來耕牛、犁鏵,把燈芯草的根都翻犁出來,曬干,燒成了草木灰,然后在小滿重新種上水稻。水稻揚花的時候,他把田埂上的雜草割得干干凈凈,讓水稻看起來更加精神。他說他終于能睡踏實覺的時候,臉上又充滿了活力和激情。而我,也重新聞到了稻花在空氣里氤氳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