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烏克蘭、土耳其、韓國、德國記者 譚武軍 莫聞初 李軍 青木 本報記者 白云怡 ●王會聰
丟水球、砸椅子、雞蛋面粉滿天飛,“立委”們推推搡搡,有人被撞倒在地,有人遭到毆打……這些激烈的打斗場面都來自近日的臺灣“立法院”。雖然其斗毆現(xiàn)象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聲名在外,甚至在1995年得到“國際認可”,獲“搞笑諾貝爾和平獎”,不過,7月13日至19日短短一周內打了四架,這種高頻率令人大跌眼鏡。英國廣播公司(BBC)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相關視頻罕見地創(chuàng)下超過100萬的點閱,甚至遠在非洲的尼日利亞電視臺都做了報道。對于這種政治亂象,有分析說是“西方民主的體現(xiàn)”,然而縱觀其他頻繁發(fā)生“議會(國會)暴力”的國家和地區(qū)可以發(fā)現(xiàn),這恰恰是民主制度不成熟的標志。
烏前總理發(fā)言時強行被抱走土女議員打斗中義肢被損壞
“臺灣‘立委打架是一種政治生活方式”,BBC近日報道稱,盡管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議會(國會)也會發(fā)生打架事件,但臺灣“立法院”更因此“聲名狼藉”,每年通常發(fā)生多次打架事件,有時甚至每幾天就打上一次?!半m然拳打腳踢、拽頭發(fā)、向對方臉上潑水等都已是家常便飯,但本月的打斗變得更加‘丑陋……一些記者和臺灣人表示,這種事情令人蒙羞,而且不會促進民主”,BBC如是評論。BBC另一篇文章用“家丑外揚”來形容許多臺灣網民對于“立委”因打架而火遍外國媒體的反應,他們紛紛表示“丟臉”。
包括發(fā)行量最大的報紙《圖片報》在內的多家德國主流媒體也廣泛傳播臺灣“立法院”上演全武行的視頻。曾去過臺灣的慕尼黑汽車工程師克里斯蒂安看過相關報道后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這種事嚴重損害了臺灣的形象”。
對于“立法院”的亂象,有臺媒辯解稱,這并非只在臺灣發(fā)生,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qū)都有。有臺灣網民也自我解嘲式地表示,跟東歐有些國家沖進去直接摔跤相比,臺灣這幾年的“立法院”沖突已“相對溫和”。
臺灣網民說的“東歐國家”肯定可以算上烏克蘭。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被當?shù)乩习傩諔蚍Q為“馬戲院”。一是因為烏議會大廈和馬戲院建筑風格相似,都有巨大的圓穹頂;二是議會經常上演斗毆戲碼,成為該國政治生活的鬧劇。有烏克蘭媒體說,該國獨立26年來,使用拳頭是歷屆議員表達政治立場的常用方式之一。
近年來最廣為人知的場面是,2015年烏克蘭時任總理亞采紐克在議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一名親總統(tǒng)的議員走上發(fā)言席,遞給亞采紐克一束玫瑰后突然從身后抱住他。盡管努力抓住面前的桌子,但亞采紐克還是被抱離發(fā)言席。隨后,其他議員蜂擁而上,親總統(tǒng)和親總理兩個陣營開始互毆,場面極為混亂。
另一個因議員愛斗毆而出名的國家是土耳其。今年4月中旬,土耳其舉行了備受世界關注的修憲公投,決定是否由議會制改為總統(tǒng)制。而在公投之前,土耳其議會為修憲草案至少打了兩次。1月11日,當就修憲草案中的“議會不再有權審查部長和內閣”進行辯論時,反對黨數(shù)名議員手挽手圍在議會主席臺附近,與執(zhí)政的正義與發(fā)展黨(簡稱正發(fā)黨)發(fā)生沖突,一名正發(fā)黨議員在打斗中鼻子受傷(如上圖)。一個星期后,修憲草案辯論進入最后一輪,獨立女議員娜茲麗阿卡將自己銬在主席臺的麥克風上抗議擴大總統(tǒng)權力。在之后的休會期間,一群正發(fā)黨女議員上臺說服娜茲麗阿卡結束抗議,而親庫爾德的反對黨人民民主黨的女議員則站在她身邊以示支持。當一名正發(fā)黨女議員試圖上臺將話筒旋開拆下時,兩黨女議員爆發(fā)肢體沖突,一名人民民主黨的女議員甚至被踢中胸口。美國《紐約郵報》稱,在這場打斗后,3名議員被送進醫(yī)院治療,其中一名女議員的義肢被損壞。
亞洲國家中,韓國國會也曾是出名的打斗場,最令國際社會驚詫的當屬2011年“催淚彈”事件。當時執(zhí)政黨試圖強行表決韓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在野黨議員金某為阻止法案通過攜催淚彈沖進會場,在議長席前引爆,導致現(xiàn)場煙霧彌漫,議員痛苦不堪。
在美國《赫芬郵報》列出的“議會打架國家一覽表”中,還有印度、南非、委內瑞拉、墨西哥、阿根廷等國。
“他們爭論的許多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議會(國會)作為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立法機關,本應是西裝革履、素質較高的議員們議事的嚴肅場所,為何會有這種啼笑皆非的“粗魯”場面?韓國建國大學國政系蘇教授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民主化進程中,只有代表不同階層的政黨進行爭論與協(xié)商,才能使國家和地區(qū)更趨向民主。但如果政黨一味強調對立,甚至不惜一切手段固守立場,而非進行相應妥協(xié),那么“議會暴力”現(xiàn)象就會頻發(fā)。
美國《華盛頓郵報》通過搜集數(shù)據(jù)分析稱,兩種情況會導致人們傾向于用打架解決問題,而非達成一項協(xié)議:當有關方正在就未來權力討價還價時或者當權力正在因某些外部因素而發(fā)生變化時。另外,打架更有可能發(fā)生在成立時間較短的議會內,其機制規(guī)范尚未發(fā)展成熟。《華盛頓郵報》畫出一張圖表顯示,不足20歲“議會年齡”的國家,每年發(fā)生打架事件的概率約3.5%,85年以上的議會,該概率低于0.5%。
中國社科院政治所信息室主任馮鉞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現(xiàn)在,西方發(fā)達國家類似現(xiàn)象很少,“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歷史背景,它們的議會(國會)已經發(fā)展了上百年,英國議會甚至從1215年的《大憲章》簽署開始就慢慢有了雛形。后來經過600年左右時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議事規(guī)則”。
諸如美國這樣當下?lián)碛斜容^健全的議事體制的國家,在其發(fā)展初期也曾經是“議會暴力”的重災區(qū)。香港《明報》稱,現(xiàn)代議會暴力史的起點應以1789年美國國會眾議院中羅杰·格里斯沃爾德和馬修·利昂互毆作為起點,當時他們的分歧在于應該增加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還是擴大州自治權(如下圖)。還有個著名的例子是,1856年參議員薩姆納被眾議員布魯克斯打得3年沒能重回參議院,當時兩者在廢奴問題上分歧嚴重。
“如今時常出現(xiàn)議會斗毆的國家和地區(qū)的議會制度,都是從西方發(fā)達國家直接移植過來的,但由于它們沒有搞議會政治的歷史傳統(tǒng),再加上議會選舉范圍擴大、經濟和民眾生活水平相對較低等因素,所以更難形成心平氣和討論不同政見的習慣?!瘪T鉞表示,此外在這些國家和地區(qū),議會斗爭往往是決定國家民族發(fā)展前途的斗爭,其分歧也就激烈得更多。如今的美國國會討論的并非是當初決定政府權力、廢除奴隸制等根本性問題,而烏克蘭議會則需要討論到底是親俄還是親西方等生死攸關的大事、土耳其討論修憲等重要問題。“搞好議會政治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國家權力的獨立。倘若國家利益操控在外國手中,議會政治也很難搞好,烏克蘭和拉美國家這個現(xiàn)象比較嚴重?!?/p>
馮鉞補充說,若僅從臺灣來說,“立法院”如今的亂象和當年李登輝搞“臺獨”有關系?!吧鲜兰o90年代,他要讓民進黨從街頭走進立法院去搞政治斗爭,想讓國民黨威信掃地,而這需要破壞立法會的莊嚴,斗毆就是一種合適的方式?,F(xiàn)在的狀況就是當年民進黨這個‘策略的延續(xù)?!?/p>
告訴選民,“我們盡力了”
烏克蘭一些議員認為,在議會動手正是該國政治自由的象征。前地區(qū)黨議員納多沙曾說過,為什么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議會沒人打架,而烏克蘭有?因為烏克蘭是民主國家。
議會斗毆是西方民主的體現(xiàn)嗎?中國社科院政治所副研究員樊鵬對《環(huán)球時報》說,這恰是民主不成熟,甚至失效的表現(xiàn)。他表示,一個運行成熟的西方議會應當擁有兩套機制,一是類似英德美那樣,通過選舉機制由多數(shù)黨派控制議會主要席位,爭執(zhí)意義不大;第二個則是能夠很好控制辯論的機制,比如英聯(lián)邦國家所采用的羅伯特議事規(guī)則?!俺霈F(xiàn)斗毆的國家與地區(qū)顯然沒有這兩套機制”,樊鵬說,“按照西方民主政治下的議會理論,一切政治問題都可以談判與辯論,出現(xiàn)斗毆則意味這個基本底線被突破。這說明這種西方民主議會制在某種程度上已無法解決很多社會議題,甚至導致社會進一步撕裂,也顯示了黨團在政治參與上的無效、無序與不規(guī)范”。
對于“議會(國會)斗毆”,美國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推出強硬規(guī)定加以遏制;而韓國2012年推出《國會法》修正案,又名《國會肢體沖突防止法》,以從根本上防止強行通過法案、引進阻撓議事制度、對利用非法手段妨礙議事的議員加強懲罰力度等措施規(guī)范議會秩序。從相關新聞報道中能看出,2012年以后,韓國幾乎沒再發(fā)生引發(fā)國際關注的“國會暴力”事件。
不過,對于一些議員來說,上演斗毆戲碼的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霸谧h會斗毆是在用肢體沖突表達立場?!卑亓謬H問題學者托比亞斯·森格爾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許多議員在進行一種“政治表演秀”,通過打架、爭吵等“演出”,霸占媒體版面。美國《新聞周刊》援引一名報道臺灣的記者的話說,這些打斗往往只能讓人們看到表面而非真正的事務,民眾甚至通常都不了解這些引發(fā)爭議的法案是什么。
馮鉞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講述說,“有次我去臺中調研,那時候國民黨和民進黨時常在臺中市議會發(fā)生肢體沖突。但我們看到雙方議員進去之前還握握手,而且打的時候雖然看起來很猛,但其實不會造成什么實質傷害”。他認為,有時候這種斗毆給民眾傳遞出“你們看,為了這個議案我們真的出力了”這層意思,以此來吸引更多選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