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香椿樹街的原型是作者蘇童從小生活的蘇州城北的一條小街,作者對這里的童年記憶非常深刻。香椿樹街是糜爛的,不斷散發(fā)著一股腐朽氣味,作者從這樣的記憶中發(fā)掘出一個又一個凄慘的故事,成年后的他以童年的視角,重新審視那個極為混亂的年代。
一、破敗、荒涼、沉寂的小城記憶
蘇州城北的一條小街——一個城鄉(xiāng)結(jié)合的地方,這里有最為復雜的人文環(huán)境,這就是香椿樹街的原型,也是作者從小生活的地方,這樣的生長環(huán)境留給蘇童別樣又刻骨的童年記憶。頹靡、骯臟、陰郁,這是蘇童關(guān)于香椿樹街的最沉重的記憶,香椿樹街的故事就在作者的壓抑感中生根發(fā)芽,一個又一個充滿怨恨的少男少女被作者演繹出來,成為香椿樹街系列小說的主人公,他們的喜怒哀樂牽動著作者的神經(jīng),讓他的心無法平靜。少年的夭折、致殘、勞改,少女被強奸、亂倫、自殺,一個個帶有血腥味的故事,讓作者的南方記憶充滿了悲哀。
在作者幽暗的記憶深處,總閃現(xiàn)著一抹邪惡的笑。當小拐的腿被壓斷后,他曾認定是紅旗推了他一把,可紅旗堅決不承認,“紅旗仍然在路人的側(cè)目下磨著刀,臉上露出倨傲的微笑,他從來沒把小拐放在眼里”。當人與人之間只有仇恨的時候,笑容就成了一種隱形的武器,傷人于無形之中。作者在《人民的魚》中曾兩次寫到張慧琴的笑,可這種笑都明顯帶有一種揶揄的味道,一次是在柳月芳家里,客人夸柳月芳做的菜好吃,張慧芳“咯咯”地笑了,因為做菜的是張慧芳而不是柳月芳;一次是在張慧芳的飯館里,柳月芳的兒媳一定要吃魚頭,這犯了柳月芳的忌諱,張慧芳“抿著嘴笑了”。當兩個人位置出現(xiàn)逆轉(zhuǎn)之后,張慧琴的笑帶有明顯的居高臨下的意味。
無論如何,人們都無法想象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蘇州竟然也有這樣一面,作者的記憶顛覆了人們對蘇州所有美好的想象。在作者的記憶里,有化工廠冒煙的煙囪、冷冷的鐵軌、呼嘯而過的火車、一條冰冷骯臟的河,一切都是那樣讓人望而生厭。在《刺青時代》和《舒家兄弟》中,整個篇章都充滿了陰冷的色調(diào)。作者的記憶是灰色的,除了少年的鮮血,他的記憶中就沒有一點明亮的色彩。16歲的涵麗正值青春年華,當她得到一條圍巾的時候沒有表現(xiàn)出歡喜,相反,顯露出極大的抵觸情緒,作者忽略了圍巾的色彩,卻著重描寫了涵麗冰冷的話語,這讓讀者看到了涵麗話語背后心底的一片荒蕪,以此來表現(xiàn)她的厭惡情緒。舒農(nóng)看見偷情的父親眼中發(fā)出的藍光,看見與涵麗野合的哥哥舒工眼中的藍光。這幽冷的色調(diào)時時縈繞在香椿樹街上,包圍著這里的少男少女,也久久回蕩在作者記憶深處,每每讀來讓人心生寒意。
香椿樹街系列故事中,作者描寫最多的季節(jié)是冬天。小拐出生在寒冷的季節(jié),南方的香椿樹街上竟然會有一條“冰河”(《刺青時代》),左林的母親提著尿罐,死在結(jié)冰的街道上(《騎兵》),這種只有北方才能看到的景象竟然多次出現(xiàn)在香椿樹街。作者很少寫到春天,即便寫到,那也是一種令人作嘔的景象,“河水不復清澄,它烏黑發(fā)臭,仿佛城市的天然下水道,水面上漂浮著爛菜葉、死貓死鼠、工業(yè)油污和一只又一只避孕套”(《舒家兄弟》)。作者的記憶對人們心中的南方印象發(fā)起了挑戰(zhàn),香椿樹街仿佛不再是人們熟知的那種雅致的南方小鎮(zhèn),那風光旖旎的水鄉(xiāng)、那浪漫的姑蘇城、那夜半鐘聲的寒山寺不知去了哪里,這里充滿了混沌與愚昧,香椿樹街仿佛是文化的荒漠,沒有任何文化內(nèi)涵,只有原始的性欲與盲動。
二、頹廢、凄迷、陰郁的南方生活
作者在《南方的墮落》中毫不隱晦地說:“我厭惡南方的生活由來已久,這是香椿樹街留給我的永恒的記憶?!毕愦粯浣质芯畹泥须s混亂、人性的泯滅與少男少女的自暴自棄構(gòu)建了作者印象中的南方生活,當作者發(fā)出如此沉痛的呻吟時,人們不得不對南方生活給予重新的審視,那幾千年的文化傳承為何竟是如此模樣。作者懷著對少年命運的悲憫,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徘徊,他對南方的心情是如此復雜,那是一種愛恨交加的情感,那種無法排遣的情緒攫住了他的靈魂,但是無論作者對香椿樹街懷有怎樣的情感,他都極力把自己的記憶還原出來。
在一條散發(fā)著惡臭的小河旁,有一家傳承多年的梅家茶館,在梅家茶館樓上的一間房子里住著行將就木的金文凱、極度風騷的老板娘、做老板娘的面首李昌、命運悲慘的紅菱。一代又一代閑極無聊的人們不停地在這里喝茶聊天,時間仿佛停滯,作者的祖父就曾經(jīng)這樣將自己的全部家當都投入建造這樣的茶館中,最終不得不以傾家蕩產(chǎn)而告終。茶館只是一種意向,代表一種毫無進取的生活方式和陳腐的南方生活,作者對這種懶散頹廢,甚至糜爛的南方記憶,表現(xiàn)出極度的厭惡。
香椿樹街上常常彌漫著一種凄迷感傷的氣氛,在《舒家兄弟》中,作者多次用貓來比喻舒農(nóng),舒農(nóng)爬到樓頂上,他跳樓后,作者沒有描寫他的死,卻寫了在河里有人看見一只貓的尸體,那陰郁的場景令人膽寒。臟臟的河水中隱藏著那樣多的罪惡,香椿樹街陰郁的氣氛愈來愈濃,難怪作者會對南方生活產(chǎn)生那樣大的厭惡。蘇童筆下的香椿樹街上常常奔跑著一群怪異孤獨的少年,這些異類少年表現(xiàn)出極為陰郁的氣質(zhì),他們的暴力傾向讓香椿樹街變得更加血腥。在這里,少年們的生活里除了暴力、血腥、凄慘和感傷之外,從來沒有讀書、學習的場面,即便是在學校里,也只有在課堂上半趴著摳鼻孔的舒農(nóng),被情欲折磨著的舒工,整天只想著吃零食的涵貞,還有那些不知讀書為何物的小拐、左林和紅旗等人,在香椿樹街上,作者是唯一讀書的少年,也因此成了一個異類。
作者的記憶充滿了壓抑、冷色調(diào)和血腥暴力,墮落的南方讓作者感到苦痛,他為同代人痛苦的成長過程而痛心,那一個又一個悲劇式的人物也讓作者感傷而迷茫。
(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