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黃包車訴說歷史

2017-07-28 22:22潘春華
神州民俗 2017年7期
關鍵詞:人力車黃包車車行

潘春華

民國時期,使用范圍最廣、使用時間最長,成為城市中最主要的大眾化交通工具的,當數(shù)人力車。

顧名思義,

人力車是人拉著跑的,

是一以人力挽行的載客車。

它源自日本,故又稱“東洋車”。

人力車傳入我國后,在各地又有不同的名稱,

如北京稱其為“洋車”、“膠皮”,

上海因車座皆漆黃色,稱其為“黃包車”,

中原一帶則稱其為“拉車”。

德國人類學家利普斯在《事物起源》中說:“黃包車”(人力車)是美國人的一項發(fā)明。100多年前,住日本橫濱的基督教傳教士果伯(Jonathan Goble)在一個日本木匠的幫助下設計了“黃包車”。

精明的法國商人米拉(Menard)發(fā)現(xiàn)商機,于1874年,將人力車從日本輸入到了上海。

當時米拉從日本來到上海寓居,他見滬內(nèi)交通仍以轎子和獨輪車為主,便想效仿日本獲利豐厚的人力車行業(yè)在上海開一家人力車公司。于是在1874年3月,從日本引進了300輛人力車,開辦了滬上第一家洋車行,并經(jīng)法公董局和公共租界工部局許可在租界內(nèi)營業(yè)。1874年的后三個季度,上海又有9家人力車公司開業(yè),業(yè)主都是西方人。這年年底,這10家公司已有近千輛人力車營運在街頭。

光緒五年(1879年)姚覲元《弓齋日記》云:“乘馬車剽疾而不適意,東洋車以人代曳疾馳,穩(wěn)而價廉,處處皆有?!?/p>

至1882年,上海租界內(nèi)已有2500輛人力車。英國駐滬領事許士在1882年度的貿(mào)易報告中稱:“英美租界中中外人士都使用的人力車為2500輛,四輪馬車260輛,此外還有幾乎只有中國人使用的1500輛獨輪小車?!?/p>

1914年僅公共租界內(nèi)就有9000多輛人力車。而到了20世紀30年代,上海街道上發(fā)照運營的公共人力車已經(jīng)超過2.3萬輛,平均每150人就有一輛。

在北京,最初只有東城區(qū)東交民巷使館區(qū)的洋人才坐人力車。但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北京坐人力車的人日逐漸增多。

“兩宮出入多乘東洋小車,制如滬上,惟黃幃朱輪耳”。從京官王仁堪1890年給李經(jīng)方的書信可知,連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也坐起了黃包車。

慈禧太后乘坐過的人力車,目前仍陳列在北京頤和園內(nèi)。它的兩個輪子是木制的,比較高大,車幫上包了一層鐵皮。車廂是木制方形的,車身為金黃色,車墊為黃龍圖案的刺繡墊子。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街上洋車更多,

仲芳氏《庚子紀事》亦有記載:那年九月天安門里“大車、轎車、東洋車亦任意馳騁,塵土障天,車聲震耳?!?/p>

人力車自傳入北京后,便有人著力模仿制造。北京第一個制造人力車的是“懋順”車廠,其地點在東華門大街路南,經(jīng)理為趙茂如、鞏達三等。此外,“西福星”洋車行、“東福星”車行、“雙和順”車行、“德順”車行、“悅來”車行等都生產(chǎn)人力車。到20世紀二十年代初,北京制造人力車鋪共有75處,出賃人力車廠931處。

1915年,袁世凱在中南海成立了一支人力車隊拉送達官顯宦。共有20名車夫,全都穿官衣(大沿軍帽,軍服上沒有階、級識別),出入中南海必須攜帶腰牌(相當于工作證、出入證)。那年頭在袁世凱府里跑車的人,每個月的工錢只不過是一個兵餉的份兒(大約銀圓三塊幾角)。除此之外,最大的收入是每接送一趟總長(相當于部長)或是大官們,準可以得到塊兒八角的賞錢;還有每逢過年過節(jié)或是府里辦喜慶大事,也可以分得一份賞錢。此后,街市上也陸續(xù)出現(xiàn)拉包月和拉散坐車的人力車。

自上海、北京之后,人力車在中國其他城市也日益普及。清光緒時,人力車首次亮相在南京街頭。那時候南京城街道狹窄,交通工具多為驢騾馬車,驢、騾、馬在市內(nèi)隨地便溺,有礙文明。當時較為先進的交通工具唯有人力車。初時數(shù)量很少,主要為官僚富商所包用。南京市內(nèi)早期的人力車是由下關、鼓樓和漢西門等地的幾家鐵輪大車廠制造,車廂為方形,木制車輪外加鐵箍。宣統(tǒng)二年(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召開南洋勸業(yè)會時,特從上海運來20余輛膠胎人力車,負責會務接送。不久,下關匯通運輸行又陸續(xù)從上海購置一些改進后的充氣輪胎式人力車,出租經(jīng)營,開始為社會市民服務。民國時期,南京作為中華民國首都,市面較為繁榮,部分道路得到擴建,加上戰(zhàn)亂和災荒迫使大量農(nóng)民涌入城市,為人力車業(yè)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使南京的人力車業(yè)發(fā)展很快,車量逐年增加。到1937年全市共有營業(yè)車8000余輛,另有私人包車約3000輛,車夫5萬多人,可謂風行一時??箲?zhàn)勝利后,據(jù)統(tǒng)計,南京仍有8000多輛人力車。民國末年,南京城內(nèi)最大的車行老板白下區(qū)的劉有才有人力車100多輛,建鄴區(qū)車主鐘明才、周朝清各有人力車80多輛。車行以合資或獨資的方式批量購置車輛,然后租給車夫,收取車租。其實,經(jīng)營人力車是一項盈利豐厚的生意。

據(jù)一則報告稱,19世紀末,一輛日本制造的人力車售價為15元,租一輛人力車每天400至600文錢,其中約1/3用于車輛保養(yǎng)。

這就意味著,將人力車出租1個月,老板就能收回成本,這之后,利潤就滾滾而來。

成都出現(xiàn)人力車也是在清光緒年間,1898年,四川省商務總局在成都創(chuàng)辦快輪車(人力車)務公司。同年2月,在成都仿照日本造人力車并在青羊?qū)m花會進行表演,繼又在城外試行,市民反映很好。5月,省商務總局決定集股成立車務公司,由宋云巖負責籌劃。當時出版的《蜀學報》刊登了該公司咨文并章程。

咨文說,公司應積極選備工料,造成數(shù)批以后,“擬交轎行及車夫承領。乘車者價廉,挽車者力省。車有篷簾,婦女乘之亦覺嚴整。”

當時成都通行轎子,為不與轎行發(fā)生矛盾,轎行負責將抬轎工人改拉人力車。由于成都街面狹窄,當時規(guī)定如“城守街之類不準通行”。直至1925年,城內(nèi)有了比較寬的街道以后,人力車才逐漸代替了轎子。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人力車迅速發(fā)展,市區(qū)及近郊已達2000輛。當時汽車少、票價貴,人力車價格便宜,頗受歡迎。另有資料記載:1906年,傅樵村使用官本銀兩,先后購置數(shù)十輛,預備青羊?qū)m花會之用。1909年,勸工局在城內(nèi)安樂寺設廠造車以及1924年成都從上海引進12輛黃包車,引起市民圍觀。endprint

20世紀30年代是人力車數(shù)量最多的時期,風靡全國各地,僅上海一地就有大小人力車行數(shù)千家,各車行有人力車數(shù)輛至上百輛不等,從事人力車職業(yè)的車夫多達34萬人。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前,上海尚有人力車5000余輛,車夫7000余人。南京仍有人力車7000輛,車夫一萬余人。全國人力車可見一斑。

舊時,各大城市人力車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分成了許多等級。錢莊、當鋪、商號、有錢人家通常置備私人人力車,稱之為“包車”, 是私家專用的。它外表光潔華麗,車廂后面還釘塊銅牌子,刻上“某宅自用” 的字樣。長長的車把上安裝著一只鍍得锃亮的汽喇叭,有的還在車廂踏板上裝上一只腳踩的鈴鐺,行走時不時踩動,發(fā)出當當?shù)拟徛?,既顯氣派,也起了開道作用。更講究的在踏腳板兩側,各裝一只棱柱形的“氣死風”燈,闊氣的車也有裝四只燈,有的車還裝有后尾燈,晚上老遠的就能看見。車夫是包養(yǎng)在家的強壯漢子。當然,不拉車時還得干些其他的雜活,主人家必須把人用足,不養(yǎng)閑人的。過去北京拉洋車的,逢轉彎處都高叫一聲“東去!”“西去!”以防碰著行人。

高等人力車價錢不菲,據(jù)民俗學家鄧云鄉(xiāng)《燕京鄉(xiāng)土記》說,北京洋車售價可達一百到一百二十銀元,合一兩二錢黃金,按現(xiàn)行金價折算,實在不算便宜。

在舊社會,人力車夫是掙扎在社會底層的。車夫之中,有的來自失業(yè)的工匠,有的是本錢賠光的小商小販,還有些是被撤了差的警察、校役、小職員。一般車夫都是二、三十歲的人,也有少數(shù)十五、六歲的孩子和六、七十歲的老人。有極少數(shù)公職人員,因家里人口多,負擔重,生活困難,每天下班以后租輛車去拉座,這是所謂的“拉晚兒”。他們夜里要等到戲園子散戲,拉完座,十一、二點鐘才能回家,指望每天晚上拉個塊兒八角錢貼補生活。

車夫終日勞作,生活非常困苦,烈日炎炎的夏季,柏油馬路路面烤得粘鞋底,有事出門的人,總愛雇個車,這時車夫必須埋著頭,弓著腰,脖子上搭條毛巾揩著不停冒出的汗珠,奔跑在大街小巷之中;在北風呼嘯的冬天,拉車的人頂著吹在臉上如刀割般的寒風,口鼻中呼出白氣,貼身的內(nèi)衣因不停地淌汗而濕漉漉的,停息下來貼身更覺冰涼剌骨。車夫由于收入低下,難有積蓄,多數(shù)人都無力自己購買黃包車,

據(jù)民國社會學者言心哲的調(diào)查,南京1350名人力車夫中,自備車者只有204人,而且這些車多為舊車。小說《駱駝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人生理想便是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黃包車,但這個卑微的理想最終還是破滅了。

當時絕大多數(shù)車夫只能向車行租車,有時兩人合租一車,分白班和晚班拉客,每日收入的半數(shù)甚至更高都要交車行老板,平時多以糙米粥、苞谷面或豆餅度日。一些車夫無家可歸,晚上只能蜷縮在黃包車上露天而臥。若是再遇上當局“整肅市容”的時候,更是被隨意毆打和驅(qū)趕。

1918年1月號《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的第一批白話詩,就有沈尹默為人力車夫所作的同題《人力車夫》:“日光淡淡,白云悠悠,風吹薄冰,河水不流。出門去,雇人力車,街上行人,往來很多;車馬紛紛,不知道干些什么?人力車上人,個個穿棉衣,個個袖手望,還覺風吹來,身上冷不過。車夫單衣已破,他卻汗珠兒顆顆往下墮。”以白描手法,道出了人力車夫的善良與艱辛。

新中國成立后,人力車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腳踏三輪車。人力車是一個時代的印記,雖然構造簡單,靠人力挽行,但畢竟方便了市民出行,使眾多勞苦大眾得以車業(yè)維持生計,同時也為我國近代城市交通發(fā)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endprint

猜你喜歡
人力車黃包車車行
共產(chǎn)黨“大官”也坐人力車
拉黃包車
行政管理與勞資關系的調(diào)適*——以1934—1942年滬公共租界人力車業(yè)改革為論例
峰回路轉不見君 山頂空留車行處 2018環(huán)意大利自行車賽
印度:黃包車也要裝GPS
車行水上躍山河
永福老區(qū)龍車行
土釘墻在近障礙物的地下車行通道工程中的應用
黃包車夫
黃包車,北京味兒
乐平市| 资源县| 绥阳县| 方山县| 青田县| 土默特左旗| 云林县| 巩义市| 清水河县| 高州市| 旅游| 高邮市| 潼关县| 玉田县| 南澳县| 陆丰市| 瑞丽市| 富顺县| 临湘市| 德阳市| 应城市| 木兰县| 东光县| 综艺| 湖南省| 佛学| 通榆县| 永吉县| 东兰县| 土默特右旗| 南木林县| 友谊县| 老河口市| 方山县| 光山县| 西青区| 阳谷县| 定州市| 页游| 柯坪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