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移民美國,這輩子一半財產及所得可能要歸美國政府!”不知從何時開始,在部分媒體的描述中,美國稅收成了可怕的吸血鬼,似乎一旦領得綠卡就會被榨干。對于美國“全球征稅”的誤解,令許多想要移民美國的人望而卻步,甚至是談“稅”色變,變成不是不符合條件移民、也不是不夠經濟實力去移民,而是想都不敢。然而,當CRS全球征稅系統(tǒng)開放,再細究美國稅務,你會發(fā)現(xiàn),即使沒有CRS全球征稅,美國稅收,也并不是傳說中的“妖魔化”面孔。移民美國,這些稅收事兒,您不能不知道……
這些美國全球征稅誤區(qū),你有嗎?
不如名字可愛的《肥咖條款》
許多人怕美國的稅收,確切說,是怕美國的全球征稅制度,也就是《海外賬戶納稅法案》,即“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簡稱FATCA。在臺灣地區(qū)很多人稱其為“肥咖條款”,聽起來挺可愛的名字卻令很多美國新移民聞風喪膽。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2010年3月18日簽署生效的就業(yè)加強法中,在稅務法(IRS Code)里新增第四章,要求外國金融機構(FFI)和稅務局(IRS)簽署類似合格中介協(xié)定(QIA)的協(xié)定;也就是,F(xiàn)FI必須申報具有美國公民身分或持有永久居留證(綠卡)的客戶資訊。根據(jù)《海外賬戶納稅法案》,所有的美國稅務居民和外國金融機構必須向美國國稅局報告其美國客戶的賬戶信息,不合作的金融機構若有源自美國的任何收入,包括獲得投資處置收入和來源于美國資產的利息、股息收入,將會被懲罰性扣繳30%的預提所得稅。
其實,很多新移民常常會有認識上的誤區(qū),比如以下五種:
誤區(qū)一:全球征稅制度,是對移民的全球資產進行征稅。
這個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在美國國稅局定義中,資產與收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收入就是工作收入,投資所得利息、分紅或者資本利等;資產則是指個人擁有的房地產、土地、車子或奢侈品、古董等。美國的全球征稅政策,針對的是個人收入,而不是個人資產。舉例來說,成為美國納稅居民之后,假設你在國內有2000萬人民幣的房子正在出租,每年租金收入大概有150萬人民幣,那么這150萬人民幣的租金凈收入就是被美國國稅局征稅的金額。如果你把房子賣掉了,賺了錢,那就必須要付資本利得稅。
誤區(qū)二:在全球征稅制度之下,在海外工作的納稅居民就得交兩種稅,一個是國內的稅,還一個就是美國的稅。
美國全球征稅制度有一個原則,不會重復征稅,即美國納稅人給別的國家或者地區(qū)所交的稅都可以用來充抵美國境內的稅。例如你有美國綠卡但在中國工作,那么在交美國的稅之前可能會先按照中國境內的稅法來交稅,因此在報美國所得稅的時候,交多少中國的稅就能抵多少美國的稅。如果依照你的收入標準在中國的稅率比美國高,能抵用的稅額用不完,還可以留到接下來十年內的任何一年去抵。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作為美國公民或是持有美國綠卡在中國工作,你所交的稅可能會比普通中國公民所交的還要少。誤區(qū)三:一旦成為美國納稅居民,納稅居民的中國公司產生的利潤也需要繳美國稅。
這個是完全錯誤的理解。美國的全球征稅制度針對的是個人收入,而持有股份的公司則是另外一個實體。如果納稅居民擁有中國公司的股份,在公司產生的利潤沒有通過分紅的方式分配給納稅居民,那么納稅居民是不需要為其擁有的中國公司產生的利潤來繳美國的稅。舉例來說,如果某個納稅居民擁有的中國公司每年獲利1000萬人民幣,但并沒有得到公司給的任何分紅,那么就不需要為這1000萬人民幣的利潤繳美國的稅。
誤區(qū)四:《肥咖條款》將對新移民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不會的。FATCA(海外賬戶納稅法案)基本上只是要求他國必須向美國國稅局提供美國居民在該國獲得投資收入和來源于美國資產的利息股息收入,包括賬戶金額、利息、支付去向等銀行的賬戶信息。它所涉及的只是銀行賬戶內的資金信息的通報,不涉及房地產等固定資產的通報。信息通報和繳稅稅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是要多填一張申請表,不需要繳任何的稅。盡早去找美國專業(yè)會計師來做規(guī)劃.而對規(guī)劃好的移民是絕對沒有太大的影響。并且獲得美國綠卡之后,還可以享受海外收入的抵稅額。
誤區(qū)五:所有的海外收入都需要繳納美國國內的稅。
美國針對海外收入每人每年有超過9萬美元的免稅額。舉例來說,如果夫妻兩人都拿到綠卡,每年從中國獲得10萬美元的收入,如果分別報稅,扣除每個人9萬美元的免稅額,那每人每年只需要就1萬美元的收入來報稅。而這1萬美元如果在中國已經繳了稅費或者在美國有其他生意費用的支出,還可以享受一些抵免,經過一些費用抵扣之后,每人每年只需要繳1000到2000美元的稅就夠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免稅額的海外收入是指主動的收入,如工資是勞動所得收入,但不包括公司分紅、銀行利息、投資回報或者賭博的獲利、社保的福利金、退休金還有年金等等,意思就是買賣房子或者股票所得來的收入,是不能包括在每年超過9萬美元的海外收入免稅額當中。
移民美國前后常見的六大稅務規(guī)劃方式
稅務規(guī)劃是稅務專家的工作,但是對于新移民來說,了解科學合理的稅務規(guī)劃,不僅可以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有更清晰的理解,做到心里有數(shù),更能夠消除關于美國全球征稅誤區(qū)所帶來的困惑,踏踏實實地開啟海外身份新生活。以下六種常見的方式,可以根據(jù)自身狀況,與稅務專家商討后,合理施行。
規(guī)劃一:選擇正確的綠卡申請人
以收入低、財產少且有長居美國意愿的配偶來做綠卡的主申請人。假設一個家庭中太太的收入比較低,只有太太一個人申請綠卡.那么先生在美國以外的資產就不會有海外所得課稅的問題。同時,太太名下的財產也要在移民前做好規(guī)劃,最好不要擁有美國地區(qū)以外的資產。因為依照美國稅法要求,綠卡持有人必須揭露其在海外持有的資產、公司股份,同時還要申報其海外擁有的金融賬戶。
規(guī)劃二:移民前考慮財產處分與否的差異
美國稅務居民是需要被課征全球資本利得稅。在取得臨時綠卡之后,如果出售美國境外的房產或股票,即使是屬于長期的資本利得收入,其收入在美國可能仍需要繳納20%的聯(lián)邦資本利得稅及各州的州稅。
假設某新移民移民前有以下三個資產,資產A:成本100萬美元,移民前價值150萬美元,市值170萬美元。資產B:成本80萬美元,移民前價值50萬美元,市值40萬美元。資產C:成本120萬美元,移民前價值130萬美元,市值140萬美元。
情況1:移民前申請人完全不處分資產,移民后依照市值處分。資產A獲利70萬美元,資產B虧損40萬美元,資產C獲利20萬美元。這種情況下,獲利90萬美元,扣除虧損40萬美元,實際獲利50;5美元。由于他是成為美國稅務居民后才變賣的,還應繳20%的美國資本利得稅,約10萬美元,最后凈獲利40萬美元。
情況2:移民前申請人以移民前價值處分所有增值的資產,之后再買回,移民后依當時市值價處分所有資產。此狀況下,資產A移民前獲利50萬美元,移民后獲利20萬美元,資產B移民后虧損40萬美元,資產C移民前獲利1075美元,移民后獲利10萬美元。這樣,他在移民前獲利的60萬美元無需繳納美國20%的資本利得稅,實際獲利為60萬美元。而移民后再將A與C資產買回,總獲利30萬美元,但由于B資產虧損4075美元,最后無需繳稅,并有10萬美元的損失可抵其他所得,凈獲利為50萬美元,比情況1多了10萬美元。
因此移民前做好稅務安排,可以提前將財產或股票及其他資產先行出售,取得現(xiàn)金待移民后再買回?;蛘咴谝泼袂百浥c給家人,就可避免相關的稅務問題。但自己使用的自住房可以暫時不出售,因為移民后如果滿足自用住宅的條件再賣掉,還可以享用個人25萬美元或者夫妻50萬美元的自用住宅免稅額。
規(guī)劃三:準備移民時資產項目的凈值報告
許多移民其實不知道往后會不會選擇放棄美國籍,所以準備移民時,向移民局遞交財產申報文件一定要副本留底,避免未來資產出售計算資本利得稅會遇到問題。最好在移民報到時,申請人及附帶申請人名下的全部財產,請公證處協(xié)力鑒價機構出具一份資產項目的凈值報告,未來決定放棄美國籍時可以確認移民時的成本,以明確計算棄籍稅。但注意,鑒價報告只供棄籍時使用,如果是實際出售房產時,房產的成本仍要以原始時取得的成本價為基準。
規(guī)劃四:避免綠卡取礙前就成為稅務居民
美國稅務居民包含三種:美國公民;外國護照持有美國綠卡者;外國護照(中國父母未持美國綠卡)前一年度在美國停留時間超過183天或前三年依照美國稅法規(guī)定加權計算超過了183天。
183天加權計算方式:今年在美國天數(shù)(至少31天)+去年在美國天數(shù)的1/3+前一年在美國天數(shù)的1/6,計算結果不超過183天就不會被當做美國稅務居民。這個為什么重要呢?因為許多人怕在移民美國前就成為稅務居民,所以在取得臨時綠卡前先把美國境外大部分資產轉移給父母,希望達到避稅的效果。規(guī)劃固然好,但許多新移民都有每年接父母來美短期居住的習慣,然而忘記了計算他們每年待在美國的時間,可能不巧會讓他們也成為美國稅務居民。這里提醒,非美籍人士一年最好不要在美國逗留超過120天。
規(guī)劃五:移民前設立海外家族信托
海外家族信托如果設立得當,不只可以達到保全隔離的效果,申請人還可以使信托中的資產永久性的不受美國遺產稅和贈與稅的影響。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和稅法,意味著每一代最高可以節(jié)省約40%的美國聯(lián)邦稅。但信托必須在家族遷移到美國成為稅務居民前設立完畢。
規(guī)劃六:移民后,在美國成立生前信托或者不可撤銷的人壽保險信托
成立生前信托可有效避免日后遺產爭議,亦有可能減少或遞延美國稅務,在遺產分配上也可縮短處理時間。此外,如果夫妻兩個人都是美國公民,互相贈與也可免稅。
生前信托的其中一個概念是AB信托。在此信托架構中,美籍夫妻可將共同資產放入AB信托中,指定彼此為生前受益人,最終受益人可以是子女。夫妻在世時沒有財產所有權,但可享用信托里資產所產生的收益。如果配偶一方過世,假設為先生,AB信托將可以拆成A信托及B信托。首先可以利用先生當時的終身遺產免稅額,把他的遺產轉入到B信托中,之后利用夫妻間無上限的繼承免稅額度,將剩下的財產移入A信托中,這樣不但先生過世時可先不用繳納遺產稅,還可以達到遺產稅遞延的效果。未來太太過世時,則只有A信托里的遺產會被計入在太太的遺產總額中計算稅金,B信托則允許太太在未來符合某些條件下,仍可以繼續(xù)享用B信托里的收益,但不會被視為B信托的法定擁有人。所以在日后太太過世的時候,子女取得B信托里的遺產,也不會被視為母親的遺產,這個部分將不會被課征遺產稅。在世的配偶也過世之后,A信托及B信托里的資產也會依照約定轉移給最終受益人。
提前規(guī)劃,高稅率不可怕
回到開頭的問題,美國的稅率高嗎?
的確不低。
美國所得稅高,除了聯(lián)邦稅還有州稅,又有社會安全金和醫(yī)療保險金,房產稅更是驚人,更有中國沒有的遺產贈與稅……
然而,實際情況并沒有想象中嚴重。
美國稅法雖然復雜,但規(guī)范清楚,雖然保稅麻煩,但執(zhí)行透明。個人采用綜合所得課稅,合理且公平,聯(lián)邦稅最高稅率僅39.6%,比中國工薪金所得稅率45%低;雖然有州稅,但至少7個州是沒有州稅,如中國人常移民的西雅圖所在的華盛頓州、邁阿密所在的佛羅里達州等均無州稅;繳交社會安全金、醫(yī)療保險金就類似中國的養(yǎng)老保險及醫(yī)療保障,在美國只要繳滿10年保證未來退休后可領取終身退休金,可以滿足你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所需……
美國新移民不用過度擔心美國稅,掌握關鍵的時間點,提前進行納稅籌劃:
移民前:尋找精通中、美兩地稅務的專家進行家庭財稅通盤整體考慮,確定EB-5主申請人和附帶申請人;
I-526批準后到美國報到前:進行家族財產的整理,厘清未來報稅模式與范圍;
抵達美國后:成為美國稅務居民,要記得每年如期報稅與財產披露,移民之路及美國生活變回輕松很多。
*部分資料參考《赴美國移民、投資稅務與財產披露指南》,法律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