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
摘 要:圖書館文化服務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一部分,在公共文化服務系統(tǒng)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社會包容是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和諧社會的有效方式。在此文中,分析了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包容的理論與研究,以及存在于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社會包容現(xiàn)象,提出了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如何實現(xiàn)社會包容的方式,以及要真正實現(xiàn)社會包容,則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包容;社會排斥
一、引言
圖書館在文化發(fā)展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和知識資源, 它不僅是一個文化機構,還體現(xiàn)著一種公共生活理念,即任何一個公民都有權利獲取其所需要的信息。隨著公共文化服務系統(tǒng)的建立,圖書館的功能、定位和服務已經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如果想要使民眾能夠享受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實現(xiàn)文化權利、滿足文化需求,就必須實現(xiàn)公共文化的服務平等。本文基于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包容的相關理論,意在分析社會包容在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實現(xiàn)途徑。
二、相關理論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
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發(fā)展是保護公民基本文化權利和反映公民文化需求的基本需要。文化權利、經濟權利和政治權利是三大社會主體,也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要求。在三大權利中,經濟權利是基礎,政治權利是保障,文化權利是目標。公共文化服務主要是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基本文化需求。我國“十一五”時期的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即確定了文化發(fā)展的總體目標,清楚地說明了公共文化服務發(fā)展的指導思想,明確指出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樹立新的文化發(fā)展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1]。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94年發(fā)布的《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指出:“公共圖書館,作為人們尋求知識的重要渠道,為個人和社會群體進行終身教育、自主決策和文化發(fā)展提供了基本條件[2]。”
200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國家興辦的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為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單位,為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3]?!痹撘庖娛状翁岢鰣D書館是公益性文化機構,是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增加投資,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從國家層面來看,政府已正式將其列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部分。
2016年12月25日,我國第六十號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頒布,明確指出“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是文化立法的一個重大突破[4]。”該法案在完善我國文化法律體系的同時,為各級政府推進文化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jù),為維護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法律保障??梢姡诮⒎杀U系耐瑫r持續(xù)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決心。
圖書館是促進社會知識交換的重要一環(huán),其豐富的資源決定了它能比其他組織更好地掌握公共文化產品,在發(fā)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同時,能更好、更便利地利用這些產品。公共文化服務系統(tǒng)也包括其他服務組織,比如檔案館、博物館、情報中心、大眾傳媒等等,但是它們遠不如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關系密切,因為這些服務組織面對的是他們內部相對不完整的信息,而重大決策或者策略問題的信息收集往往需要通過其他方式來獲取。除此之外,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系統(tǒng)中也負責滿足相關智囊團用戶的信息需求,需求是圖書館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因此,有人這樣說,只有圖書館的蓬勃發(fā)展,公共文化服務系統(tǒng)的建設才會有保障。
三、社會包容的理論成果
社會包容理論是社會排斥理論出現(xiàn)的結果,最初是在英國建立的。1997年,英國把社會包容理論當作基本國策,要求所有公民遵守。1998年4月,戴夫·穆迪曼(Dave Muddiman),英國利茲信息管理大學學者,開始研究圖書館領域的社會包容。他設立了一個特別任務小組,開展項目研究,尋求制定包括圖書館具體服務舉措的政策框架。2003年,英國公共圖書館所承擔的使命是:幫助獲得數(shù)字資源技能和服務,促進閱讀和學習,促進社會包容。
不同國家的學者通過研究公共圖書館中社會包容概念的框架和發(fā)展,對社會包容理論的發(fā)展和圖書館的實踐使用做出了貢獻。比如, Fourier (2007) [5]解釋了社會包容的重要價值,并且討論怎么將社會包容理論概念滲透入公共圖書館。Pateman (2011) [6]使用Milt的公共模型(團體模型)并分析不同的評價指標,認為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的評價指數(shù)是教育、文化和圖書館服務,建議國家應該讓社區(qū)需要適應和促進包容多樣性,這可以減輕社會排斥。
在具體包含對象的研究中,許多學者進行了探索。 Vincent(2011)[7]分析了兒童和青少年的社會排斥,在理論上探討了兒童和青少年公共圖書館的使用,包括地方和國家組織提供的金融安全和圖書館服務。Linley(2011)[8]分析了現(xiàn)代社會經濟因素的負面影響,發(fā)現(xiàn)老年人在分析老年人的信息需求方面具有多種特點,建議圖書館服務通過多元化反映圖書館的社會包容性特點。認為殘疾人最容易受到社會和公共文化服務的排斥,公共圖書館應主動尋找方法,利用圖書館便利,為殘疾人提供資源。 Vincent和Linley(2011年)[12]關于在女性群體中使用公共圖書館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她們的特殊信息需求,婦女的信息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因此建議圖書館專為婦女設計等等。
四、國內圖書館社會包容的研究發(fā)展
2003年,我國圖書館開始關注社會包容理論。于敏芝(2003) [10],曾在國外留學,在他的專題論文《圖書館學概述》中,提及了社會包容的概念,并把社會包容作為圖書館的使命和核心價值。蔣永福[11]認為社會包容是現(xiàn)代公共圖書館的使命之一,提出了在政治、設施、人格、系統(tǒng)等方面避免社會排斥,以確保社會包容的實現(xiàn)。樊思琪(2004)[12]指出,中國公共圖書館服務中的社會包容性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空間,應采取社會包容,促進社會包容、民主和和諧的責任。范并思和周吉(2010)[13]討論了公共圖書館服務在“社會排斥”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王素芳(2010)[14]研究了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的話語權和服務變化的變化,闡明了社會包容的背景。周吉; 陳克杰; 李順華(2010)[15]的研究通過實施人類服務戰(zhàn)略和有效利用先進管理理念促進社會包容,為公共圖書館提供了成功的例子。王思夷(2015)[16]認為,公共圖書館服務中的社會包容性在理解偏離和具體實踐方面有一些缺點,認為我們應該明確社會包容的目標和限制。在實踐中,我們應該了解建筑,設備,技術,文學和信息資源等“硬件”設施,這是公共圖書館提供公平、平等和高效服務的基本保證。提出政策支持,法律保護和教育支持等安全措施。
五、社會包容在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的實現(xiàn)途徑
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社會包容性不僅反映了社會排斥,而且反映了更多值得關注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現(xiàn)有政府制度、社會組織的需要,特別是非營利組織需要主動完成的一些社會公共職能,以及社會成員所需要追求的道德自律等。因此,要真正實現(xiàn)社會包容,政府、社會組織、社會各界人士也同為一份子需要共同努力。然而,在實踐中,效率價值缺乏公平性。在社會福利服務領域,我們采取“社會福利社會化”,結果不僅加劇了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負擔,而且阻礙了他們參與社會和公共文化服務。
第一,充分發(fā)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堅持和促進社會包容的過程中,政府是主導力量,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首先,政府必須建立社會正義的概念。這是政府維持政治職能、社會穩(wěn)定的基本價值。社會正義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效率和實踐之間的平等動態(tài)平衡?!靶蕛?yōu)先,兼顧公平”一直是我們政策的價值取向。隨著和諧社會的概念的提出,社會政策的價值逐漸受到關注,社會政策替代經濟政策,開始成為兩個部分。
那么,社會政策的分離是否應該堅持基本的價值觀念和原則呢?該如何處理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之間的關系?這是與構建和諧社會直接相關的重要問題。我們認為,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社會政策的基本價值應該符合“平等、效率”的原則,體現(xiàn)社會保護和社會促進的基本原則。因此,公共政策應根據(jù)實際情況考慮制定和運作的效率和平等性。它不僅要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而且要建立有效的社會制度,抓住兩者的動態(tài)平衡。其次,政府必須制定面向弱勢群體的制度安排或政策照顧。弱勢群體是欠發(fā)達國家的自然,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結果,很難解決他們由于在人群或階級的不利處境及困境所帶來的壓力而導致的社會問題。在我國,弱勢群體的組成主要是工人階級和農民階層的一部分,包括失業(yè)輟職人員、“體制外,流動工人,體制早退”人員、收入較低貧窮的農民和患慢性病、重病,沒錢治療的人及其家庭,等等。要維護和促進社會包容,我們應該建立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表達機制,加強對弱勢群體利益的補償,充分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實現(xiàn)比較合理的動態(tài)平衡。
第二,充分發(fā)揮社會組織的主導作用。鑒于我國國情的復雜性,政府在堅持和促進社會包容的過程中必須通過一些社會組織,特別是非營利組織實現(xiàn)一些公共職能。弱勢群體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形成社會組織以維護自己的利益,組織團體并尋求合法權益。這個組織實際上是是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能有效地促進社會融合和公民的政治參與。其活動可以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促進國家政策法規(guī),維護社會正義。
第三,充分發(fā)揮社會成員的個人道德自律。市場經濟的利益往往使一些社會成員成為單一的“經濟個體”。在經濟大潮中,他們失去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誠信乃至社會責任和精神世界。在持續(xù)很長時間內,整個社會不可避免地失去凝聚力,導致社會分化,即使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仍然必須努力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因此,社會應該培養(yǎng)全體成員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開展道德教育,使道德內化成為自律。同時,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必須要充分完善,配置相應的信用懲罰機制,懲治惡者,努力實現(xiàn)政府誠信、企業(yè)信譽、個人誠信。這樣,堅持和倡導社會包容,可以防止和消除社會排斥,社會環(huán)境將得到改善和凈化,社會、民族凝聚力將得到加強;社會包容和諧,全社會將穩(wěn)定、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真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四,構建社會包容的服務團隊的概念。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人文關懷是圖書館對讀者關注的最集中的表達。在圖書館,員工的態(tài)度和方法是解決排斥和投訴問題的關鍵。當讀者和讀者之間產生排斥和抱怨時,工作人員的態(tài)度和方法就成為關鍵。專業(yè)、合格的圖書館員應以保護每個讀者平等和自由權利為基礎來執(zhí)行正義的使命。他既不是隨波逐流,也不盲目地偏愛少數(shù)人,而是為讀者指出作為包容性服務導向的要求。圖書館歡迎每一位讀者,但是這種包容性不是無原則的容忍,影響他人,如大聲講電話,在閱覽室談情說愛,圖書館館員應該對其進行說服和勸止;對于進入大廳閱讀的衣冠不整者,我們可以提醒他們;對于身患殘疾的讀者,應伸出援手并對其他讀者進行更多關于弱勢群體的服務宣傳等等。
另外,圖書館員工可以通過更高層次的宣傳,排除個體差異,使少數(shù)人逐漸消除對他人的不良心理和行為并最終將他們納入和諧共處的對象。這種宣傳主要包含三個詞:寬容,接受,關懷。圖書館館員已經接受并習慣與那些跟自己說話和跟自己的互動的人在同一個空間,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已經從最初的容忍,發(fā)展到照顧他們并保護他們。因此我們可以在整個圖書館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務的氛圍,建立和諧的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氛圍。
六、結論
綜上所述,對社會包容的概念進行了一定研究,大力發(fā)展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是提高公民公共文化素質和整個社會公民的文化素質的最好方式。研究社會包容概念在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實際應用,不僅可以促進實際中社會包容的應用,也有利于建設和諧共處的公共文化服務環(huán)境,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2]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
[3]《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
[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5]Fourie(2007).《Public libraries addressing social inclusion:How we may think》.
[6]Pateman(2011).《The state, communities and public libraries: Their role in tackling social exclusion》.
[7]Vincent (2011).《Public libraries,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nd social exclusion》.
[8]Linley(2011).《Public libraries, older people and social exclusion》.
[9]Vincent & Linley (2011).《Women, social exclusion and the public library》.
[10]于敏芝(2003).《圖書館學概述》.
[11]蔣永福(2009).《社會包容:現(xiàn)代公共圖書館的使命》.
[12]樊思琪(2004).《建立信息公平和信息安全系統(tǒng)——中國現(xiàn)代圖書館百年紀念日》.
[13]范并思; 周吉(2010).《公共圖書館和社會包容》.
[14]王素芳(2010).《國外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的發(fā)展研究》.
[15]周吉; 陳克杰; 李順華(2010).《社會包容:公共圖書館的責任和價值——以浦東圖書館盲人服務為例》.
[16]王思夷(2015).《基于社會包容的公共圖書館服務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