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珠
摘要:作為九年義務教育活動開頭部分的小學階段,稱得上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一個“直接影響階段”。而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堪稱“重中之重”。作為小學數學教學開展“主戰(zhàn)場”的課堂教學中,一系列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方式,都可稱作“課堂教學策略”。從這一點不難看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策略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而隨著一系列教學改革的推進,教學策略也需要“與時俱進”。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學習興趣
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其最主要的場所莫過于課堂,而教學質量,往往又是小學數學教學目的能否達到的一個“標尺”。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逐步向縱深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似乎進入了瓶頸階段,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有必要責成相應教師將教學策略“合理化”,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所應具備的質量。
一、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提升學習興趣
(一)以故事為主體的問題創(chuàng)設
課堂教學效率往往會受到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影響,故而,作為教師更應結合課堂教學和各種有關課外內容,并將之作為學生好奇心的激發(fā)因素,以此來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加以有效提升。如在“分數”的教學過程中,就應將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依托,如可以將《喜羊羊與灰太狼》作為課程的“引子”:“某一天,羊村要進行一次食物分配活動,而美羊羊和懶羊羊都想得到同一捆草,這樣,應該怎么進行分配才能讓它們都得到同樣多的草呢?”學生必然會做出“各分一半”的回答,在此之際,教師就可以直接引入“如何用數字來體現(xiàn)‘一半這一概念”,從而制造“懸疑”效果,以此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興趣,乃至于其在學習活動中的求知欲望。作為教師,則可以“因勢利導”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有關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實踐,以這種形式來對其教學質量加以最大程度的增強。
(二)創(chuàng)設課堂實驗,調動學習興趣
在整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體系中,作為教師,可以將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和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彼此相互結合。如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開展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組織,按照課本中一部分具備具體性和可操作性的數學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零距離”的制作實驗,以此來使得學生能夠借助于親自動手來感受到成功的快感,如此,除了可以對學生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之外,還可以對其動手操作能力加以有效提升,以之來進一步對其創(chuàng)新能力加以培養(yǎng)。
(三)營造競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看到小學數學學科本身和小學生具備的一系列特點,來“量身定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在此之中,可以采取各種形式營造一種“競爭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好勝心理乃至于培養(yǎng)學習興趣。如可以在教育、教學日?;顒又薪柚谶m當開展比賽、游戲活動(包括算術比賽、知識競答等)來營造競爭情境,并在這樣的活動中有效融入新知識,以此來逐步對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注意力加以激發(fā)和吸引,提供更多、更大、更廣闊的數學學習動力和空間。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也應注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借助于創(chuàng)設競爭情境,來形成屬于學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平臺”,以之來有效地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傳統(tǒng)觀念中的“枯燥乏味”消弭于無形,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以激發(fā)。
二、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實現(xiàn)教學價值
人所共知,小學數學向來以“難學”著稱,這一學科除了體現(xiàn)出嚴密的邏輯性、高度的抽象性之外,還有很強的實際運用性。在平時生活中,往往隨處可見各種數學問題,但教師往往在教學中對數學教學的實際運用性有意無意地加以忽略了。故而,作為教師應盡一切努力來拉近學生生活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二者間的距離,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樂為之者”,以之來對其學習興趣加以激發(fā)。日常教學活動中,也應該將生活緊密聯(lián)系于數學理論,以此使數學能夠被學生所“具體化”,解脫其于抽象的符號“海洋”之內,以之來展示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價值所在。
三、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習熱情
新課程要求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要在根本上獲得改變,其中的有效學習方法之一,便是小組合作學習。借助于這一形式,可以將學生之間形成“優(yōu)勢互補”關系,并在其活動過程中塑造其世界觀、人生觀,促進高效、優(yōu)質的全面發(fā)展體系,展示出小學數學所應具備的教學質量。如在“加減法”這一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分組開展各自的教學活動,以組為單位讓學生自行“尋找”自身的任務并相互探討知識點。借助于這一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使學生之間形成“互通有無”的關系,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獲得知識;另一方面,也可塑造學生的競爭品質。
四、注重教學反思,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提升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就是反思。故而,不管什么課堂過后,不管是教者還是學者,都應開展充分的教學反思活動。借助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有效地認識到學生的掌握程度以及相應的教育教學的進度。學生方面更可以借助于不斷的反思而開展“常態(tài)化學習”,從而盡最大可能促進課堂反思習慣的形成。故而,作為教師,應采取各種方式,“動態(tài)性”地引導學生反思相應的課堂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之類,從而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積極效果加以“最大化”。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開展課堂教學后的集體“課堂反思”活動,在此之后在在下節(jié)課上課時開展集體的“總結交流”活動,在其過程中有效地注意改善不足,并將之運用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從而盡最大可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應依據小學生自身和小學數學這一學科各自的特點,開展相關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活動,對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加以充分的把握,以此對學生的真實需求加以應用。所以,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根本依據在于學生,對其學習興趣加以有效激發(fā),將其學習“主動化”。因此,作為教師可以借助加強教學反思、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密切聯(lián)系實際、情境創(chuàng)設等一系列辦法提升教學質量,以之對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加以有效的實現(xiàn)。endprint